合成|H1-受体Antagonist K-8986的合成工艺

引言

K-8986是组胺酶H1受体缬抗剂,用于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可以作为有效的眼药水成分。作为药物研究的要求,需要提供公斤级的活性药物组分(API)
Oshima等人开发了一个实用的制备该化合物的方法
该成果以Artical形式发表在OPRD
1
 药物合成路线
药物发现与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以汇聚式进行合成,三步反应收率都良好。
如果进行公斤级生产,该路线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化合物2在进行N-烷基化时,反应时间长,容易导致过多的副产物。控制氮单烷基化不容易,该反应更倾向于生成N,N-二烷基化(这是该反应的主要副产物)
2)在合成化合物6时,需要高的反应温度,以及通过色谱柱进行纯化。一方面导致能耗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也存在潜在的危险,同时色谱柱纯化不利于进行公斤级制备
3)关键化合物5通过酚4经过O-烷基化制备,其纯度难以控制
另外,化合物6的物理化学性质,导致其制备和纯化困难
1)化合物6的形态为不定型,为此,将其研究变成固体形态,将有利于保持其稳定性,同时有利于纯化
2)在pH = 6的时候,提高其水溶性超过1 mg/mL,才可以应用于眼滴液
因此,作者致力于研究并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2
成盐研究
一开始,作者首先研究目标化合物形成不同盐:盐酸盐、柠檬酸盐、磷酸盐、硫酸盐、马来酸盐、fumaric盐
为了获得binary混合物,酸和底物6的比例为1:1至2:1,这是因为6中含有两个氮
研究表明,该化合物有些盐可以进行良好的制备,并且,成盐后,在人体环境(pH 5-6)溶解度得到极大提高。
作者对四种盐(硫酸盐、单延胡索酸酯、单顺丁烯二酸盐、二顺丁烯二酸盐)进行热重-差热分析,结果发现,单顺丁烯二酸盐和二顺丁烯二酸盐为佳。
接下来,为了研究那种盐最适宜作为药物,对这两种盐进行了稳定性、水溶性、纯度和吸湿性的分析,分析结果如图表所示:
在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方面,单顺丁烯二酸盐更稳定,而二顺丁烯二酸盐稳定性为中等。
对于吸湿性方面,单顺丁烯二酸盐没有,而二顺丁烯二酸盐非常吸湿性
另外,提纯纯化方面,单顺丁烯二酸盐不仅更容易纯化,并且性状等方面也较二顺丁烯二酸盐更佳
因此,经过这些研究,单顺丁烯二酸盐被选定为眼滴液的API
3
优化探索
早期药物合成路线优化研究,

作者一开始,尝试优化药物合成路线

在甲磺酸酯7进行N-烷基化时,在甲醇溶液中采用10当量的哌啶,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应时速率,将原来需要2天的反应缩短至2小时完成。同时,产物纯度也得到了提高。经过条件优化,副产物Imp A占比由3:Imp A = 66:34降低至94:6。
随后,35在DMF中,碳酸钾和碘化钾存在下,进行烷基化,生成化合物6,再和马来酸进行重结晶即可得到马来酸盐1,这免除了色谱柱纯化。在该反应过程中,由于原料中存在过量的哌啶,将会有副产物Imp B生成,并且该副产物在重结晶过程难以除去。
由于Imp B的存在,这将会影响API的质量,有可能导致药效下降等。
因此,有必要开发崭新的路线,以用于合成化合物6,并且该路线可以避免Imp B的生成。
4

新路线

新合成路线逆合成分析
对于化合物6,作者进行逆合成分析如下:
哌啶片段可以通过C-N偶联进行合成
O-C片段,则是与3-氯-1-丙醇经过Mistsunobu反应进行制备
Mitsunobu反应
作者首先研究酚4与3-溴-1-丙醇进行Mitsunobu反应。在这个反应过程中,检测发现有三种副产物,分别为Imp C、Imp D和Imp E。这几个副产物在后续过程不容易除去。因此,作者对Mitsunobu反应进行了深入探索:
当采用3-氯-1-丙醇时,反应不在生成副产物C、DE
对于该反应的纯化,作者利用了化合物5溶解度低的特点,在甲醇和水或者甲醇溶液中,进行打浆处理,再经过过滤,即可除去反应的杂质。该反应中,三苯氧磷是最多的共产物,使用甲醇可以将其完全除去。采用这个方法,在公斤级规模,可以88%的收率和98%的LCAP纯度获得所需的化合物5.
哌啶的引入
为了引入哌啶片段,作者选择了便宜易得的N-Boc哌啶
化合物5和N-Boc哌啶在碳酸钾作用下,快速发生N-烷基化,期望化合物8为主产物。
经过反应条件优化,在DMF中使用1.25当量的KI,反应在90 oC进行4小时,即可完全转化为化合物8。进一步,优化后处理条件:在体系温度>70 oC时,加入水,缓慢降温至10 oC,并静置一小时,过滤烘干,即可获得期望产物8,收率98%,LCAP纯度98%。该步骤中,存在0.4%的副产物Imp F,这个化合物在后续反应过程中,不影响反应,并且可以有效除去,从而避免了对药物的影响。
随后,集中要就Boc基团的脱去
化合物8脱去Boc,可制备得到化合物9。在该步骤中需要考虑安全因素,因为Boc基团在使用酸性条件进行脱去时,释放二氧化碳和异丁烯
为了解决生成的气体这个问题,选择醇作为溶剂,并进一步研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因素:
详细研究表明,反应温度与HCl的含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最为显著。
实际操作中,4.2公斤化合物8在乙醇中加热至40 oC,随后加入6M HCl,随后,加入乙醇,重结晶制备化合物9,收率可达99%,LCAP纯度99.9%。
化合物6的制备
苯并咪唑10中的伯醇先转化为相应的氯代物,随后再与哌啶9进行偶联,制备所需化合物6
在制备化合物2的时候,后处理需要通过加水淬灭,同时进行溶剂更换(因为反应中用到THF),同时,过了的DIPEA使得反应复杂。为了克服这些难题,作者开发了新的方法:
首先,反应采用0.9当量的DIPEA,当反应完全后,向体系加入水和1.2当量的DIPEA;
分离有机相,随后经过溶剂更换,获得含化合物2的THF溶液
化合物9在中性的THF溶液中不溶解,为了促使C-N偶联反应发生,采用了THF和水的两相体系。
结果,经过优化后,API中的杂质Imp B含量降低至<0.1 LCAP;化合物6的纯度从88提高至99 LCAP;总收率由48%(从化合物25制备6)提升至87%(从化合物105制备6
目标API1的放大生产
由前面的研究知道,dimaleate物理性质差:稳定性低,并且吸湿性高。
Monomaleate更稳定,为了避免dimeleate生成,在制备化合物6时,需要控制maleic酸的量。最终,选择0.95当量的maleic酸,完成了优化。在生产化合物1的过程中,发现这样可以在公斤级良好进行。

评述

最终,作者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与优化,完成了K-8986(1)的简便、放大合成路线。基于热重-差热分析,确证了monomaleate盐为最适宜API形式。
并且,作者通过一系列研究,完成了多种副产物的控制与除去,保证产品纯度与收率。
化解 chem,一起化解化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