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为中国海洋和航空装备穿上盛装 ——中外涂料网专访海洋化工研究院总经理王波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而深蓝的海洋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同时它也拥有世界上最广阔、最严酷的腐蚀环境。
海洋涂料作为解决海洋腐蚀与污损等关键高科技的应用材料,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化院”或“公司”)一直致力于建设海洋涂料高水平研发平台,突破国外产品技术垄断,研究攻关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从船舶配套延伸到航空航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一些特种功能材料,为中国海洋航空装备穿上防护盛装。
近日,中外涂料网独家专访了海化院总经理王波。

丨中外涂料网独家专访海化院总经理王波
1
突破技术垄断,营收增加38%
王波高高的个子、魁梧的身材,海蓝色的衬衣搭配深色西装,一如海洋的心胸豁达。
王波向中外涂料网介绍,海化院主要从事海洋涂料、航空涂料、重防腐涂料、功能涂料和材料的研发、生产、检测、销售及服务。依托海化院建设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海洋涂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涂料及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化学工业海洋涂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七五”至今,海化院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省市科技项目200多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40余项,累计授权发明百余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0余项,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标准70余项。
丨海化院总经理王波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公司2020年实现了三个多亿的收入,跟2019年相比收入增加了38%。”
对于海化院的营收业绩增长,他说:“海化院一直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研究攻关方向从船舶配套延伸到航空航天、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突破多项国外产品技术垄断。我们经营的方向,从以往的一个船舶涂料到我们现在的航空,以及一些特种的功能材料。”
收入大幅度增加的原因,王波认为主要受益于近几年持续的技术投入,去年整个的科技投入所占基本收入的16%,研发的支出占到12%。原有产品性能不断提升,持续的新产品投放,使公司产品在一些细分领域里所在的市场份额扩大了, 特别是航空方面整体量的提升,以及内部整体的效率大幅度提升扩大了客户群。
2
新基地试水,致敬418
2018年以来,为进一步规范园区发展,化工大省山东对化工园区进行了重新认定,将园区从原来的199家缩减到“75 10”家,化工园区面临减量淘汰、重新认定的时代变革,另一方面也面临提质升级的历史机遇。
响应危化品企业进化工园区号召,海化院新建的2万吨/年先进涂料生产基地位于青岛北部的平度新河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基地,符合安全、环保要求,配套设施齐全,是公司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从“新”出发,续写高质量发展华章的新起点。
丨海化院总经理王波
王波自豪地介绍,新基地建设只用了短短的18个月,占地面积达100亩,2万吨规模能够实现6个亿左右的产值。新基地最主要的三个系列产品是船舶、工业、以及航空涂料。值得一提的是,新基地的智能化程度将大大提高,关于内部的一些安全设施,将采用现在比较成熟且效率很高的沸石转轮轮吸附催化燃烧工艺,即对VOCs气体进行处理,在转轮中被吸附后,通过催化燃烧有效处理挥发性化合物的一种高效废气处理技术。
2021年4月18日,海化院建设中的平度生产基地水试,向418船舶涂料攻关会战55周年献礼。
1966年4月18日,为了满足海军的建设需求,由化工部和海军发起组织,会同六机部,共同领导全国有关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会战组(后称“418”船舶涂料科研协作组)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由此开始了科研、生产和应用相结合的以船底防污涂料为主要课题的攻关会战(后称“418”会战),真正意义上开启了我国船舶涂料自主研发的大幕。这是中国涂料行业发展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层次最高的一次技术联合攻关行动。
王波对中外涂料网表示,传承418精神,致敬历史,又要继往开来。
 
3
从“新”出发,目标剑指十个亿
回忆过往,王波感慨万千。
他说,当年的化工部海洋涂料研究所成长为现如今的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历经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洗礼,海化院不断从科研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多方面调整运行机制,抓住政策契机,逐步搭建起了技术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营销服务平台、行业信息平台,逐步从科研为主的事业单位成长为活力充沛的高新技术企业。
丨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波(右)与中外涂料网CEO李甫年(左)
对于未来,王波信心满怀:“我们将以四个一为目标,为中国装备穿上中国盛装为使命,初心如磐地阔步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迈进,实现收入达到十个亿,利润达到一个亿以上,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生产交流中心,以及一个高效的研发团队。今年7月1日,新基地就能够顺利投产,并且采用了数字化转型,运营效率大幅提升,进一步提升海化院的品牌竞争力,向献礼!”
汇聚江海纳百川,壮志涂绘万象新。(中外涂料网)

文│中外涂料网

编辑│王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