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相关推荐
-
直面当下与面向未来|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范式
直面当下与面向未来 --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范式 文| 蓝江 内容摘要: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一种是历史性研究,着重梳理出国外马克思主义整个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这是国外 ...
-
闲言碎语(六十二)
在苏联解体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宽松对待中国代表的新社会主义,并接纳中国经济与世界并轨,他们的自信其实是盲目的,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表现,是建立在误判自己文明水平基础上的放虎归山.但这是文明进步决定的历史必 ...
-
闲言碎语(三十二)
我认为,今日中国政治哲学的高明还体现在不再片面.错误理解掘墓人理论了. 那掘墓人理论虽然只是个比喻,但真有被压迫者利用这个口号号召本阶级群起而攻之地建立起若干社会主义国家,这体现了被压迫阶级具有强烈的 ...
-
闲言碎语(九十七)
从客观的物质生产能力上看,资本主义依然具备强大的生产组织能力,是其文明生命力源头之一,但就其继续试图尽其所能地打压能够创造更高生产效率的社会主义来看,其文明史意义上的主观恶性极大,这是赤裸裸的逆文明现 ...
-
闲言碎语(七十六)
今日世界,仍是资产阶级掌握着世界范围的政治.经济话语主导权,但就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看,西方世界整体经济增长乏力现象严重,分析其背后的本质,应该排除不了资本主义哲学停滞对其经济发展造成制约的可能 ...
-
闲言碎语(九十五)
资本主义开创了人类历史上诸多前所未有的形式自由,这在过去代表了他们的历史进步性,但当明确哲学化的社会主义政党出现后,作为曾经代表进步力量的资产阶级却不得不提前暴露了他们在实现历史性哲学任务面前的裹足不 ...
-
闲言碎语(二十一)
基督教文明分裂之因在于他们的哲学从最初就是对立.矛盾着向前发展的:一派过于主观地认识世界--唯心地以神为本,另一派朦胧地客观认知世界--唯物地以人为本. 西方这两派哲学思想至今仍争论不休,尤其是占据主 ...
-
闲言碎语(三十一)
人世间,从来只有少数人能通过坚持不懈的思考来获得这个偶然的顿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不再有困惑而获得思想的统一,其他不曾认真思考过.不得顿悟过的人,只能恒久地分裂着存在. 没有整体就没有个体,这个道理谁都 ...
-
闲言碎语(六十一)
不会产生新的剥削阶级,意味着人类文明不会按旧套路进行迭代,难道说资产阶级将永恒地存在了吗? 当然不会,因为还有广泛的被剥削阶级存在,而且资产阶级足够文明,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培养与自己对立存在的被剥削阶级 ...
-
闲言碎语(151)
人为什么是生而分裂的呢?因为从人之初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一旦产生,便以自我为圆心展开了对世界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是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就是人生而分裂的开始. 这种分裂表面上 ...
-
评论 | 国家与国家自主性:Poulantzas与Miliband大论战
文 / Li-ChinHsien 以下是 Li-ChinHsien 同学梳理 LSE Ralph Miliband 与 Nicos Poulantzas 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论述,两者从工具马克思主 ...
-
用道与哲学的互补消解中西方政治对立(5000字)
心物一体式思维有如此多显而易见的好处,值得大面积推广,前提是必须具备常识化的可推广性,必须化解中国传统文化靠顿悟修行登顶难问题,自下而上的逻辑铺垫必不可少. 西方哲学擅长自下而上思维,中国传统哲学擅长 ...
-
[英]霍布斯鲍姆 ‖ 工人运动的世纪
[编者按]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1917-2012),1917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中产家庭.父亲是移居英国的俄国犹太后裔,母亲则来自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中欧.1919 ...
-
詹姆逊:关于布莱希特和卢卡契之争的反思
曾经受到忽视的事物必将重现,这已经不仅仅是政治历史现象.最近出现的一大批"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试图"超越"马克思主义的努力,最终都将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