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动人的中国史》之第四十二章:北宋和辽、西夏的战争与和平

宋太祖竭尽全力于对内的经营,没有好结果,而在对外方面,却因此生了很大的恶影响。起初因为专力铲除割据的群雄,不得不对北方的辽国取守势,便把一个制服外族,或者是讨平外族的绝好机会蹉跎过去。到国内平定,想要对付辽国,那时他们已度过危机,势力恢复,因此遂不能取胜,弄得后患无穷。最后终因对内政策的矫枉过正,致于国力大衰,把中国大好河山葬送在外族统治之下。这真是糟糕透了!

自从媚外求荣的石敬塘,把燕云十六州割给辽国,中国北边门户洞开,形势上已是很难抵御外族的侵入了。五代后周时,辽国穆宗耶律璟在位,内部腐败,似乎是有隙可乘。公元959年,后周世祖亲自出兵攻辽,取瀛、莫、易三州,设置雄、霸二州,于是中国和辽国以瓦桥关为界。世祖是很想恢复幽州的,不幸于进向幽州的路中,得了重病,只得退兵。世宗死后一年,便发生陈桥兵变的事,赵匡胤起来,建立宋朝。宋太祖和太宗的政策,却与世宗不同,他们先用兵平定中国,然后着手攻辽国。他们大概以为用兵中国比较容易成功,所以先做这步工作,把后方的敌人除掉了,以便并力向前。其实那时的辽国正是势弱,对南的军事布置也不很完密,宋朝倘乘机努力进取,未始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希望。失此良好机会,真可惜啊!

职贡图(契丹国)

公元979年宋太宗因中国已经大定,便大举北伐,先灭北汉,乘胜攻辽,取顺、蓟二州,包围幽州,兵势很盛。然而其时辽国景宗伐律贤在位,不再如穆宗的腐败,且有耶律休哥为将,兵力也强了。太宗与耶律休哥大战于高梁河,太宗大败,耶律休哥追击三十余里,杀死宋兵万余人。

公元783年,辽景宗死,圣宗耶律隆绪继立,年仅二十岁,由萧太后当国。萧太后很能干,命耶律休哥专任南边的戌守,形势更是无固了。但宋太宗却误听了守边将贺令图的话,以为辽国妇人当朝,有隙可乘,于986年,命曹彬、崔彦进、米信、杜彦圭由雄州,出兵,田重进由飞狐岭出兵,潘美场业由雁门关出兵,大举北伐。曹彬、米信等攻涿州,被耶律休哥打败于歧沟关;潘美、扬业攻寰、朔、应、云四州,潘美被耶律斜轸打败于飞狐岭,杨业被耶律斜轸攻杀于陈家谷;太宗得讯,急忙调回田重进,然宋军精锐,业已耗尽大半,东北各州,大受抄掠。从此宋朝再也无力进取,而辽国却连年侵扰不休,东北边永久不得安宁了。

宋太宗死,其子赵恒继立,是为真宗。辽圣宗得讯,于公元999年亲自统兵南下,至澶州,派一枝兵渡过黄河,抄掠山东。宋真宗也亲自出兵抵御,行至大名,辽兵退去。至公元1004年,辽圣宗又与萧太后发兵来攻,再至澶州。宋朝守边将士的告急文书,一晚上接连到了五通。朝中很惊恐,胆小的纷纷请真宗迁都。王钦若请迁至金陵,陈尧叟请迁至成都。独有宰相寇准竭力主张出兵亲征。真宗犹豫不决,寇准十分坚持,真宗勉强听从了,进至澶州南城;见辽兵声势大,想在南城暂驻,观望风色。寇准又以为不可,真宗又勉强渡河至北城登城楼。远近望见皇帝的御盖,都踊跃欢呼,十里之内欢声雷动。辽兵不料宋真宗御驾亲征,十分惊愕。又因辽萧太后都在军中,用兵不免迟重一些。前锋攻至澶州城下,被宋兵击退。勇将萧挞凛困亲自督兵进攻,中箭阵死。辽兵气势渐妥,乃利用降将王继忠为居间人,与宋朝议和。寇准还想争持,要求辽国称臣,并献幽州。真宗却想就此敷衍了事,外闻也有不利于冠准的流言,冠准不得已,只得也赞成和议。真宗派曹利用往辽营磋商条件,冠准对曹利用警告说:“你虽奉命去议和,但若所许赔款过三十万,我必杀你!”辽国本想索取后周世宗夺回的地方,宋朝哪里肯依。结果宋朝允许每年送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弟,宋真宗称辽国萧太后为叔母。这便是所谓“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这次澶涧之盟,虽是发动于辽国,结果还是宋朝吃亏的。宋真宗于事后尚恐辽国再来侵扰,辽国信天,乃托方有天书下降,因而封秦山祠,想借此惊倒敌人,以求苟安。然而因此大兴土木,建造宫观。财政上的耗费,倒弄得一天大似一天,成为后日国家困穷的一种祸根。

公元1042年,辽兴宗耶律宗真见本国富强,想设法恢复被后周世宗夺取的地方,把兵队集中幽、蓟一带示威,一面派刘六苻至宋朝要求割地。宋仁宗赵祯便派富弼至辽国谈判。富弼见辽兴宗,问要求割地的理由。辽兴宗责备宋朝不应无端修筑城堡,增加兵备,指为有意违背盟约;并言辽国将士都主张出兵南下,他不愿挑衅,所以派人提出要求,倘若宋朝不从,也只得用兵了。富弼陈说辽国与宋朝每年依约送给银绢,这是辽国皇室的利益;倘若一旦开战,即使侥幸得胜,只是造成了将士们掠取财物的机会,辽国皇室未必能有实际的利益。又解释修造城堡,增加兵备,是为防御西夏,与辽国无关。辽兴宗竟被富弼说动,取消了用兵的意思。宋朝从此每年增加送给辽国的银绢各十万两匹。几乎破裂的国家,总算将就的言归于好。

宋朝对辽国的交涉,固然是处于弱国被压迫的地位,但是始终因和约的关系,很久没有兵斗。宋朝的损失,还只是每年送给他们一大笔银帑,实际上的受害,究竟不算利害。当时宋朝对外交涉受累最深的,倒是西夏。

西夏本姓拓跋,是党项的一个部落。有人疑他们是鲜卑人,所以姓拓跋,或者是鲜卑人在党项中做酋长的。唐朝初年,拓跋赤辞归向中国。他的后人拓跋思恭因助讨黄巢有功,赐姓李氏,任为定难军节度使,镇守夏州。唐朝亡后,他们便割据夏、银、绥、宥、静五州,俨然西北一派强大势力。

宋太祖时,李彝昌献以三百匹。宋太宗攻北汉,李继筠亦出兵相助。李继筠死,其弟李继捧于公元982年,朝见宋太宗,献夏、银、宥、四州。李继捧的弟李继迁不服,叛据地斤泽。

公元985年,李继迁攻占银州;明年,投降辽国,辽国把义成公主嫁他,为夏国王。宋朝乃亦用招来政策,于公元988年赐李继捧姓名为赵保忠,仍命他为定难节度使,镇守夏州,并许倘能招降李继迁,亦可授予官职。

公元991年,李继迁亦请降,即命他为银州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不久,赵保忠叛降辽国,辽国封他为西平王;赵保吉亦反,攻占灵州。宋朝派兵征讨,擒赵保忠,而无法制服赵保吉,只好削去所赐的姓名就此了事。

神秘的西夏文字

公元995年,李继迁使张浦献骆驼和良以给宋太宗,宋太宗想就此羁糜住他,命他为鄜州节度使,命张浦为郑州国练使;李继迁不受命,张浦留在京师。明年,李继迁劫夺宋朝运往灵州的粮草。宋太宗大怒,三路出兵讨继迁,不能得利。宋太宗死,真宗立,李继迁又表示投顺,再命他为定难节度使,恢复所赐的姓名;然而他仍是在西北一带抄掠骚扰。

公元1002年,赵保吉攻破灵州,改称西平府,以为根据地。明年,又攻取西凉府。宋朔方节度使吐蕃人潘罗支集合蕃部攻赵保吉,赵保吉大败,中箭伤重身死。赵保吉子赵德明又向宋朝请降,宋朝也命他为定难节度使。

公元1008年,辽国封赵德明为大夏国王。赵德明对于宋朝和辽国,表面上都算服从,而实际上对于所统治的地方,俨然是一个独立国家的君主。并且很能尽力经营,使他的儿子赵元昊攻取回鹘所据的河西地方,势和渐强。赵德明在位三十年,对宋朝边境部算没有大侵扰过。

公元1032年,赵德明死,赵元昊继立宋朝的西北边从此多事了。

职贡图(西夏国)

赵元昊雄才大略,是西夏的一个豪杰。他曾劝他的父亲不必服从宋朝,应该努力进取。他即位之后,就制定官制,创造文字,区划郡县,分配屯兵,西夏的情形,顿时蓬勃发展的气象。

公元1038年,赵元昊居然在夏州即皇帝位,并照会宋朝。宋仁宗大怒,下令悬赏,谁能斩赵天昊的,即任他为定难节度使,而赵元昊也就开始侵略中国的边疆。起初,宋朝命范雍、夏辣四路。继而乃专用夏辣做陕西招讨使命,韩琦、范仲淹二人为副。韩琦与范仲淹主张不同,韩主张猛攻,范主张坚守,议论不一,因而防备疏懈。西夏乘机来攻,以致大将任福战死于好水川。

公元1043年,赵元昊自觉困疲了,转向庞籍投书请和。明年,和议告成,宋朝封赵元昊为夏国王,每年送他银、绢、茶共二十五万五千。

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

计算赵元昊的反叛,时间不过五六年,然而宋朝用兵的耗费和沿边地方的被破坏,所受损失,实在不少。赵元昊请和之后,他却又取得每年由宋朝送给他的财货,便可以抵夺他历年用兵的损失,并供休养的用途,可算是十分便宜。至于他受宋朝册封的一点关系,这不过是表面上的虚文,实际上还不是依然自为西夏的皇帝吗?那末这种虚文简直是骗取宋朝财货的一种假面具罢了!

可怜宋朝于和议前既大受损失,和议又把这种虚文换取了一笔大亏累,弄得国家困穷而无法振作了!

(0)

相关推荐

  • 五分钟西夏史(上)

    作者:老尼克 建立西夏的是党项人,党项人最早来源于羌族,大概在汉代,党项人生活在青藏高原,党项人的诗歌记载了他们祖先和发祥地:"黑头石城漠水边,赤面父冢白河上,高弥药国在彼方." ...

  • 契丹的女人不好惹!

    中国国家历史 人民出版社<中国国家历史>连续出版物唯一官方号22分钟前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7075字 | 阅读需15分钟 关于萧太后真实 ...

  • 赵普的“先南后北”政策葬送了北宋

    北宋"先南后北"政策解析 文/王天成 最近,有人写文章说:北宋采用赵普"先南后北"的征伐政策是正确的.赵匡胤没有柴荣那样能打,性格比较软弱,如果实行" ...

  • 《最动人的中国史》之第二十九章:隋朝与突厥

    中国自周秦一直到南北朝,汉族与北方外族匈奴等的交涉,告一段落.周秦是汉族情形这些外族对敌的时期,两汉是汉族征服这些外族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是汉族与这些外族混合的时期.其结果,这些外族有的与汉族同化了,有 ...

  • 《最动人的中国史》之第十六章:儒家和经学

    汉武帝的时候,还有一件很可以纪念的事,就是儒家的学说,从此盛行,所谓经学在中国学术界上占了重要的地位. 儒家奉孔子为祖师.孔子死后,他们的门弟子虽没有能够尽量传布他学说的重要部分,仅仅注意于繁琐的礼仪 ...

  • 《最动人的中国史》之第十五章:汉武帝开拓边疆

    文景二帝实行休养生息的仁政,虽不能把贫富不均的民生问题根本解决,但是他们节俭减政主义,却尽足以使得国力充实.据说武帝的初年,京师中积蓄的钱,累百巨万,贯串的绳子因年深月久都已腐朽.太仓中积蓄的米,陈陈 ...

  • 【三秦文学】沧浪:【仙兔仗义世间行——第四十二章:召回月宫】(终)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三秦文学 本期编辑:鱼儿姐姐 仙兔仗义世间行(小说连载) 第四十二章:召回月宫 文/沧浪 黑狼集团公司总裁提森归案之后,巡查组查办的整个案件终于告一段落. 灰狼缺耳对自己违规操纵狼兄 ...

  •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

    这一章可谓是最为精彩的章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来自本章,一个自上而下的法则. 先贴下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 ...

  • 【山东】朱敬东||道德经新解(四十二章)

    作者:朱敬东 上善若水 毛阿敏 - 道德经 [序言] 朱敬东,男,1968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吉文镇,1987年毕业于吉文职业中学,学<建筑>.后于,1988年移居山东老 ...

  • 《道德经》四十二章《物损而益》悟读述杂【42】

    《道德经》四十二章《物损而益》悟读述杂【42】

  • 阴魂不散●第四十二章 血洗土地庙

    (朗读者:自洽) 骆英正在想,呆会儿如何向爹爹解释,怎么替韩光第遮掩.哪知,爹爹没有继续往这边走,竟转身拐进了身边的一条小巷子.这让骆英大感意外.爹爹明明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韩光第和卢员外,他为什么不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二章 冲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