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偏向

近日,因为转发厦门会议信息,又写了一篇《我要去厦门》,有人诘问我说:老鄢,你这有点不对劲呢?最近重大活动很多,没见你吱个声,甚至有些东西你还提出反对意见,可是厦门会议你却那么吹捧,刘自强怎么收买你的?
说这话的并非关系不好的人,而是比较合得来的朋友,但由此想到,一般关系的人是不是更有可能这么看问题呢?思前想后,决定就此作答。
首先,行业很多人都对我很好,甚至包括我越来越不喜欢的中菌协,几位副会长都和我不错,会长通常我打不上交道,原因无需解释,我也没有很大兴趣一定跟会长有多少往来,我不是潘家喜,不需要看谁的脸色,也无所谓官方资源。虽然大家都知道,官方资源是个好东西,一块官方招牌,比你几年努力都更容易被信任。
但是,被信任和值得信任又不是一回事,被信任一旦出问题,就变成极不信任,值得信任则不一样,即使偶尔错了,不会丧失信誉。
本人基本上属于值得信任这个圈子,当然如果能够有点“被信任”的光环,肯定是锦上添花,可惜始终没能添上,这里面,既有人的关系问题,也有体制惯性问题。所以我不怪谁,但也很不喜欢这种状况,发发牢骚也属于人之常情。
但要是说到对待行业活动,我必须要说明,我没有什么偏向,而是因为活动本身的基本属性问题。
食用菌行业活动,其实大体上属于三个基本的性质范畴。
第一个叫行政活动,就是各种联盟、协会、发展主题、纪念性活动等等,老实说这类活动跟我关系越来越远。以前我还抱希望有人能够突破一下某些“网”,但经过一些争取后,发现这个基本上属于奢望,不改朝换代都不可能改变。因为每一个人都是被“网”筛选过的,网上和网下彻底分离,把我这种野生仁波切拉上去,说明“网”破了一个洞,这会连累某些“正确”性。
所以,大凡这种活动,我心知肚明:第一,没我什么事,不去凑热闹。第二,跟行业发展基本上没有联系,甚至很大程度是“反向行动”。第三、架子不得了,内里很空,怕我这样的刺头进去了解太多,戳破肥皂泡,人家也不喜欢我去。第四,费用有点割韭菜,我穷的连自己单位的资源都无法享受,也去不起。第五、不能不说那种地方其实也有点骗子云集的味道,并不可能真的抬高我的身份。
所以这类活动,不参加、不转发、不评论是很正常的,只有心情不好或者有人故意刺激我的时候,会批两句,但毕竟俺现在混得脸熟水平很高,低头不见抬头见这毛病也不可免俗,所以批评也很小心。
第二个是学术活动,但中国哪里有真正的学术活动,学术地位都是官方安排,所以实际上学术活动大体上也还是会拘于行政关系。何况,中国向来有太医院和乡下老郎中的隔离传统,野生仁波切虽然不是学术不行,但是体系不对,大体上也很难登那种“大雅之堂”,实际上,某些人已经把学术活动搞成了“大哑之堂”,不能有野生仁波切这样的鲶鱼存在。
同理,俺也烧不起那钱,学术活动就没有多少机会去置喙了。
第三是商业活动,这个肯定如同商品,谁都可以去进行买卖,买卖就有价格,所以对于商业活动,俺就颇多评价了。但我进去参加食用菌行业的商业活动,基本上是卖家形式,所以会议主办方给我定的价格就很重要。这个价格不一定是钱的问题,而更多是给我什么地位的问题。主办者定价,如果溢价很高,谁都趋之若鹜,但主办者不傻,给溢价是不可能的,所以剩下来的就是打折。按照官方地位和个人关系的定价标准,就必然给野生仁波切打折严重。
商业会议好不好,就看给各色人等的定价合理度高不高,合理度高了,与会的人就多了。不同类别的人,按照不同标准给出定价,尽量不要违背市场规律给人家打折,那么买卖公平性就能够吸引人去了。
厦门会议,大体上无争议的应该说是最庞大的会议,去年漳州蘑菇节和贵州会议重叠,都仍然人声鼎沸,足以说明问题,所以并不是我个人吹捧厦门会议,而是事实上很多人都认可厦门会议。
最后要说明的是,没有一个活动是真正的纯单一类型的,都是某种程度的嫁接。比如商务网的会议,一般是行政主体性质嫁接商业。易菇网的会议,往往是商业主体嫁接行政或者学术主体嫁接商业。行政主体嫁接学术或学术主体嫁接行政的会议比较少,因为那会议必然很穷,只能玩闭门动作。刘自强的会议特点,是商业主体嫁接学术,略带少许行政关系,不能说面面俱到,但肯定八面玲珑。
所以,即使后面省略一万字,就足以说明我没有什么偏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