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在京开幕 激励年轻从业者敬业爱岗,为人居事业不懈奋斗

3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联合主办、南京市委市政府等参与协办的“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在京开幕,南京市人民政府邢正军副市长,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叶斌局长应邀出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亦恰逢吴良镛先生99周岁华诞。这位两院院士、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70余年来一直坚守在教育和研究岗位,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开展了区域、城乡、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他曾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改革开放四十年改革先锋称号。

此次展览通过“清华园里老园丁、从建筑天地到大千世界、天下人居为生民立命、匠人营国、欢乐圣境游于艺”等五个板块,综合展示吴良镛先生在教书育人、建筑设计、科学研究、规划实践、艺术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呈现其国匠精神。

(从左至右:陈旭,苏荣辉,安耀辉,修龙)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致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苏荣辉副局长、中国工程院三局安耀辉巡视员、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先后发言。

南京市规划局原局长苏则民作为学生代表,特别回忆了此次展览的展品之一《人民英雄纪念碑赞——纪念碑落成20周年》手稿的产生过程,表达了对吴先生为人的高尚,对事业的执着,做学问的严谨的钦佩。

苏则民先生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各位同道:

很荣幸,作为吴先生的学生在这个开幕式上发言。

1955年开始,我是清华建筑系的学生,就受教于吴先生,1961年至1965年,我成为吴先生的研究生,更直接得到吴先生的教导。

也许是我的造化,1971年,我从上海到了南京,是吴先生支持我到规划部门工作。南京是吴先生的家乡,他多次表示,“白头想见江南”,吴先生只要有机会就会来南京,对南京不仅关注,也从多方面给与了指导,从南京的整体规划发展到具体的老城保护更新。吴先生为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付出的心血是大家已经知道的。

这次展览中有一份吴先生的手稿:《人民英雄纪念碑赞——纪念碑落成20周年》。

1978年,吴先生夫人姚先生得病,“三个月做了两次手术”,吴先生“忙于为医疗而奔走”。吴先生一边照料夫人,一边惦记着他的学术研究。1979年2月,姚先生尚在康复中。吴先生就给我写信,谈起了研究工作。主要是关于天安门广场一书,说“在写建国初期天安门广场部分时,感到人民英雄纪念碑需要发挥一下,作了些研究,后来索性单独成文。现将初稿寄给你”。

我曾以天安门广场的规划与改建为题,在吴先生指导下写了研究生毕业论文。论文涉及天安门广场,谈到人民英雄纪念碑选址等内容。吴先生不耻下问,向我介绍他对天安门广场和人民英雄纪念碑问题的研究,与我讨论天安门广场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问题,把初稿寄给我。

我珍藏了这份手稿。手稿反映了吴先生为人的高尚,对事业的执着,做学问的严谨。

总之,我为能成为吴先生的学生和长期在南京工作感到莫大的荣幸。

最后我衷心期盼在吴先生108岁那一年,我们大家再欢聚一堂,为吴先生庆贺茶寿。

谢谢!

吴良镛院士发言

诸位来宾,下午好!

感谢陈旭书记、科学院、工程院领导出席此次展览开幕式。

感谢朋友们从全国各地赶来清华。

高朋满座,少长咸集,不亦乐乎。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大的时代,未来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激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拙匠迈年豪情未已。

愿与广大学人一道共勉,让我们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建设美好人居环境,共同奋斗!

吴良镛先生1922年出生于南京,是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和带头人,是理想坚定、爱国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几十年来,从首都北京到古城苏州,从古都南京到云南丽江,从长三角到京津冀,他带领同事、助手们上下求索、学以致用,践行着“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的人生理想。他胸怀祖国、心系人民、以祖国繁荣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一生致力于城乡人居改善实践,为中国以及世界人居环境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城乡建设英才。苏则民先生作为吴先生“文革”前的研究生,是高级城市规划师、特许注册规划师,曾先后担任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市规划局局长、南京市建设委员会主任、南京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等。两位先生在开幕式上的讲话饱含真情,反映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对事业的执着、对后辈的期许。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会议室里,悬挂着吴先生亲笔手书的座右铭

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背景下,参观“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近距离感受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的博大情怀,将进一步激励后辈学人守初心担使命,时刻保持“对事业的热情和忠诚,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本次展出地点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展览持续到2021年5月9日。

论文《释“阙”》在中央大学学生刊物《建筑》第五期发表  1943 年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手稿: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  2001年

更多现场滑动查看

审核:陶乐

审稿:杨丁丁

发布人:潘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