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贴士

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品质,祭祖扫墓也是清明最重要的活动。也是少有的不以吃为主题的中国节日。虽然统计占比不多,但确实有一部分人在去陵园墓地之后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比如腹泻、肢体疼痛、发热、失眠、莫名情绪异常等等。其中原因很多,有些可以用外感风寒湿解释,有些则无法用意识解释。清明之际,给大家一些建议贴士。
首先,清明时节,天气乍暖还寒,此时容易感染的六淫邪气是风邪、寒邪、湿邪。除了多穿衣物之外,紫苏叶、藿香正气口服液(软胶囊)都可以备不时之需,建议随身携带,一旦感觉不舒服,可以立即使用。
除了风寒湿这些“可理解”的邪气之外,还有一些莫名其妙,匪夷所思,不太能用意识理解的邪气,姑且用“能量场”+“心理暗示”来解释。《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无论何种感染邪气,都和正气不足脱不开干系。所以古人祭祀前都会斋戒,其目的是让自己身心清净,减少饮食上和念头上的“邪”,减少和外邪共振的机会,增加和正向能量共振的机会。我们现代人虽不至于斋戒,但还是建议扫墓祭祖前的一两天之内要好好休息,忌大吃大喝,以及熬夜操劳,以免邪气趁虚而入。
以上是抵御虚邪贼风的关键,我们其他的传统做法只是辅助,比如佩戴饰物等等,现代人往往不明就里舍本逐末,指望带个饰品就解决根本问题,如同靠护膝治老寒腿一样,希望渺茫。所以自己的正心诚意外加正气存内是关键。在此基础上,和大家分享两个可行性较大的方法。
一是生姜有温阳化饮避秽的作用,自古就用于辟邪气,古人常口含姜片以辟邪,我们现代以生姜水代之即可。另一个方法威力更大,那就是艾灸,艾灸培补阳气,去气场嘈杂的地方之前先艾灸神阙周围(以无为灸的方法操作)再前方,补阳安神,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当然,事后回来艾灸一样有效。至于为什么不能灸印堂?主要原因是新手容易灸不好适得其反。
以上这些只是小技,正气的养成最终还是要靠每日的锻炼与起居饮食调理,平时多运动练功,注意膳食合理,根据节气和身体情况定期接受按摩、艾灸、刮痧、针药等中医调理,让自己保持在正气充足的状态下,不仅仅是不受外感,也能有更好地生命体验。
祝各位身心康泰,祖灵护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