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追求生命永续更进一步,研究得出人类寿命极限
相关推荐
-
将死神拒之门外!《自然通讯》:人类寿命极限在120-150岁之间
余晖虽美,依旧要落山,人亦如此,衰老是每个人都不愿面对的话题,每个人都想把死神远远的拒之门外,也会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去延年益寿. 然而,生命的可预测性还不足以使其在时间年龄和生物学年龄之间达到1:1的 ...
-
新加坡研究人员:人类寿命可长达150岁
2021年05月26日 10:41:16 来源:凤凰网科技 新加坡一项研究显示人类寿命可能长达150年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26日消息,新加坡生物科技公司Gero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类寿命可能达到 ...
-
美媒文章:人类寿命极限探索无极限
参考消息网5月14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30日发表题为<我们能活多久?>的文章,作者为费里斯·贾布尔,文章称,随着医疗和社会进步让老年疾病得到缓解,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 ...
-
科学家算出人类的最高年龄,答案让人失望,1170亿人没有谁活到过
随着现代生活和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普遍能够活得更久.20世纪初,人类的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1岁,50年后增长到48岁.而到了现在,全球人类的预期寿命可达73.2岁,一些地区甚至超过了85岁. ...
-
科学家大大延长了老鼠寿命:续命物质,人体内也存在,人类有望在三年内让120岁成常态,且男性寿命更长
我们的身体看似风平浪静,其实内部却波涛汹涌.当你变成分子大小,进入到人体100万亿个细胞中的其中一个,你会发现这里热闹非凡,如同一个开足马力,永不停歇的工厂,物资运送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各个细胞器协同 ...
-
人类寿命永远的话题:我们究竟能活多久?
1990年,让-马里·罗比内(Jean-Marie Robine)和米歇尔·阿拉尔(Michel Allard)开始进行一项对法国百岁老人的全国性研究不久后,他们计算机程序中之一突然吐出了一条错误信息 ...
-
灯塔水母理论上可永生,人类的寿命又受到什么因素的限制
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一位来自我国新疆的老人,今年6月她就会迎来135岁的生日,从1986年到2021年,历经3个世纪依然健在,这应该算是生命的奇迹.人家也没有独特的长寿秘诀,据说老人一日三餐清淡简单 ...
-
陈根:探索人类寿命极限,进一步追求生命永续
文/陈根 追求生命永续是人类长期以来的愿景. 现代医学开创了全新的局面,改变了人与其自身,与疾病.苦难和死亡的联系,在过去的三百年里,在欧洲中部,即便是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员,平均预期寿命都大幅提高,在2 ...
-
陈根:追求生命永续,限度仍存
文/陈根 追求生命永续是人类长期以来的愿望.自古以来,人们就在试图改变衰老的过程.前有秦始皇大兴土木,迷信长生不老之术,甚至耗费千金派遣徐福和五百对童男童女前往海外求仙药.之后,又有汉武帝派人求仙问药 ...
-
陈根:十年追踪研究,探索糖尿病的“治愈”方式
文/陈根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类不可被治愈的慢性疾病.对于一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其体内胰岛功能的完全失去而必须长期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而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则需要长期服药,严重者也需要长期注射胰岛 ...
-
陈根:解密“臭美”之迷,人类为何“臭美”?
陈根 知名科技作家为你解读科技与生活的方方面面.05-07 09:58 文/陈根 自我面孔对人类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以及自我感知.事实上,人类"看脸"这个基本需 ...
-
陈根:美西螈,展现人类再生能力的可能
文/陈根 再生能力是人类望而却步的生物功能.越是高等的生命体,一但机体受到损伤,再生修复的能力就越差,比如,人类大脑的脑细胞,以及各个重要脏器,就基本不具备再生能力.似乎人类能够完成自我修复的,也就只 ...
-
陈根:走进量子传输过程,揭示信息处理极限
文/陈根 了解量子传输的过程可以揭示信息处理的极限. 事实上,完成某一过程所需的最短时间或路径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有着深厚的渊源:1696年,Bernoulli提出了著名的最速降线问题,即设A和B是铅直平 ...
-
陈根:两性机器人,正在影响人类社会?
文/陈根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科技的介入在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走了温度,人们越来越孤独,人类的情感需求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而两性机器人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微软小冰框架下的"虚拟男 ...
-
陈根:适当压强,有助延长锂电池寿命
文|陈根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为广泛利用的一种电池,其具有能量密度大.自放电率低.电势差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锂离子电池已在许多领域实现应用,如手机.电动汽车.卫星.飞船.水下机器人等. 锂电池之所以发 ...
-
什么是衰老?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寿命极限在120-150岁之间
撰文:ZS 排版:王落尘 编审:王新凯 在人类的一生中,年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标签".近年来,整个社会对于年龄充满了焦虑和偏见.诸如,30 岁是女人的分水岭,超过 35 岁的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