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瑜自述

方国瑜 (1903-1983),字瑞臣,云南丽江人,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文献学家、方志学家,是西南民族史的开拓者、云南地方史的奠基者,被学界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

国瑜生于边僻之乡,儿时因疾病折磨,资质粗笨异常,习惯于孤独生活。年九岁始发蒙,因不懂汉语,只用本民族(纳西)语言讲解汉字,颇感困难。读书小学、中学时,常促居小屋,终日伏案睽唔。稍长,自署书室曰“困而好学斋”以自勉。假日,从和让(德谦)先生习诗词者六年,未尝有佳作。将远游,先生临别赠言,诵《王渔洋诗话》:“诗有别才,非关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之句,谓瑜生性质朴,缺乏“才”“趣”,而肯勉力,“学”“理'可就一生功力。能为学人,不宜为文人。此深知之言,铭记在心,拳拳弗失矣。

公元一九二三年至北京升学,多闻议论,胸襟开扩。一九二四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预科,因一场大病,休学二年,复学读本科时,“整理国故”之风甚炽,乃习考据学,先后从钱玄同(疑古)、余嘉锡(季豫)、马衡(叔平)诸先生治音韵训诂、目录、校勘、金石、名物之学,且得高步瀛(向仙)、吴承仕(检斋)、黎锦熙(劭西)诸先主启发教育,稍知读书门径,每有论述,发表于报刊,亦有存稿(有可取者,已编定《广韵声汇》一书及《困学斋杂著》五种)。又先后从陈垣(援庵)、梁启超(任公)、杨树达(遇夫)诸先生治史地之学,钩稽故实,发文阐幽,且多读西域南海译著,增益新知,亦有述作。至一九三三年已卒业于北京大学研究所,所长刘复(半农)先生催促瑜回乡习纳西族象形文字。秋间过昆明,获晤袁嘉谷(树五)先生,询所学,蒙赞许,纵论滇人旧学,亦颇谓然。时周锤岳(惺甫)、由云龙(夔举)、赵式铭(星海)、方树梅(臞仙)诸老辈纂修《云南通志》,鼓励瑜专心本省文献,意有所动。即至丽江习纳西文字成,次年复过昆明,携《云南备征志》、《滇系》诸书,六月抵北平。数日刘半农先生病殁,将整理纳西文字,无从请益。友人董作宾(彦堂)介绍至南京从赵元任、李方桂两先生治语言学,编写《纳西象形文字谱》。居历史语言研究所,所内藏书甚富,得纵览之。南京国学图书馆多善本书,时往假读。约一年间,辑录云南地方史资料。是时有中英会勘滇缅未定界之议,痛感清季外交丧权辱国,多作文议论,发表于报刊。所撰《纳西象形文字谱》成初稿后,携往苏州谒见章炳麟(太炎)先生求教,复谒李根源(印泉)先生,以云南史请业,颇蒙教诲,谓瑜所论界务多空洞,当亲履边境,研究地方史事亦甚有益。乃以参与界务交涉,一九三五年九月赴滇西边区考察,周历傣族、拉祜族、佤族地区。于一九三六年夏归至昆明。因袁树五先生强留,教读于云南大学,至今已四十又四年矣。其初,授课之余,致力研讨云南史地之学。自一九三八年以后,连年兼任云南通志馆编审、审定、续修之职。分纂建置沿革,金石文字、宗教、族姓诸目,其余亦多参加讨论。又协助李印泉先生编辑《永昌府文徵》,多作题跋。
自一九三七年抗日军兴,内陆大学及研究所播迁至西南,加强抗战大后方。各地学人多来集昆明,尚论边政。瑜与凌纯声、向达、楚图南、闻宥诸友好主办《西南边疆》杂志,出版至十八期而辍。云南大学成立西南文化研究室,瑜主其事,筹资编印丛书,先后成十一种。一时各地以研究边疆问题相号召,多有专著。瑜研究云南史事已有集稿,拟作专书,然分目既多,颇感芜杂,成稿者尚少。
我国自远古以来,在辽阔地域逐渐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各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边地长期处于落后阶段,历代王朝设置政区,适应社会基础,秦汉以来有内郡边郡之分;隋唐以来有内州边州之别。此乃政权形式不同,国家主权则无二致。由于统治者之偏见,歧视边地,认为羁縻,实行大民族主义压迫,更使发展延缓。史家倡“异内外”之说,发挥“尊王攘夷”“夷夏大防”等反动观点,为统治者服务。史籍记录缺略不实,且多诬蔑之辞。如班固汉书序传说:“西南外夷,别种殊域”用“外”、“别”、“殊”之贬辞,历来史籍如此。故长期以来,边地历史遭到歪曲诬蔑,真相被隐晦,考究史事之作亦甚少。至近世始稍改变,则因帝国主义侵略,俄日在北方,英、法在南方,窥我边陲,危及堂奥。有识之士,留心边事,乃有西北地理及满蒙史地之学,蔚为风气,多有著作,打破已往沉寂,而西南,则英帝自印度侵占缅甸,法帝囊括印支三国,侵入我云南。当中英、中法交涉界务时,有“既失藩篱于前,又蹙边境于后”之叹,时人多有抗愤文章登诸报刊。至于研究史事之专著则甚鲜,比之西北、东北、北方逊色多矣。抗日战争期间虽有述作,成就亦少。

新中国成立之后,宣告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重视边疆建设,为旷古所未有,社会历史调查研究,亦大改观。一九五四年,周恩来总理至昆明,视察云南大学,指示历史系教学、科研应重视地方特点,出人材,出成果。乃于是年秋开设云南民族史料目,由瑜主讲,编印讲义成两厚册,虽为由无到有之创举,学术水平则甚低下。次年,设云南民族史专门组课程,相继成立研究室、研究所,与诸同道勉力从事.课题渐多亦渐充实。昔日冷门寂静之学科,二十五年来已渐有繁荣景象矣。瑜留心云南地方史,先后异趣而实相承,其初治文献之学,篆录故实,比勘考辨,囿于地方志书体例者十余年,后乃解脱,稍习科学,略知奥秘:盖从累积现象进而探寻实质;惟限于理论水平低,知识亦疏陋。数十年间积稿虽多,发挥新意而大都未惬于怀,且近岁已体力不及,盖瑜五岁时因扑地,右眼受外伤,从此,两眼红肿,视力模糊,深受其苦。二十岁至北京获治,恢复正常。至六十岁老眼衰退,有加无已,七十岁已甚严重,出外求医无效,中西医皆言将继续恶化以致失明,但尚有三五年可用。念此生勉力治学,已有积稿而未经编定,将至一无所成。乃自一九七三年春清理、改造旧稿,稍有可取者编录定稿,得友人誉写清本。五六年间竭尽心力目力,完成数种,共四百余万言。其数量较多者有《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及《滇史论丛》。前二书已有条贯,分题考之、说之、而《滇史论丛》尚未竟业。论丛率为散篇旧作,有专篇、专条及专书之部分可取者,其中多已发表于期刊,或刻印散发,亦有未刊手稿。已誉写约百万字,将分辑编定,今看写字极感困难,期得他人帮助整理,继续编入。

云南地方史为中国史不可分割之组成部分,但自来被歧视、忽视,至今凌乱亦甚,搜集整理,分析批判历史资料,揭示历史真相,仍然是今天史学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云南地方史之研究亦应大有作为,瑜虽目力困难丧失独立工作能力,但意志不能稍衰,故与研究室二三同道共商,拟定八年(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规划,力图将此科目提高到新水平。顾此科目,原是底子薄,且以往限于个体小生产方式,较之其他科学处在更落后阶段,须急起直追,则惟有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始克有済,所拟四项课题为此科目基本建设打下坚实根底,使有志于此者,得到充分利用,贯彻实事求是原则,长期共同奋斗,发扬而广大之,非仅一人一时之事也。瑜年迈力衰,惟在大好形势鼓舞下,尚无迟暮之感,当与诸同道者黾勉从事。犹盼完成八年规划之后,尚得余年,为社会主义事业竭尽绵薄之力,勿负此生矣。
公元一九八〇年三月十八日丽江方国瑜谨识
时年七十有八

节录自《丽江文史资料》第五辑,60-64页。

(0)

相关推荐

  • 【和少英】浅论藏文化与纳西文化之交汇

    西藏昌都噶玛寺大殿由纳西族工匠建造的的象鼻型飞檐 浅论藏文化与纳西文化之交汇 和少英 纳西族有3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滇川藏3省区的丽江.迪庆.甘孜.昌都以及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5个地州,约在东经98 ...

  • 云南 观音峡,纳西民居

    观音峡是丽江坝子六大关隘之一的玉龙关的入口,位于丽江坝子三大关隘的"玉龙关"关口处, 有"丽江第一景"之称.    这里的纳西建筑还是有一些特色.

  • 从“绿雪斋”到“绿雪斋” | 汤世杰

    本文配图均由作者提供 世间有些事,似乎总有暗通款曲之处.于湧君告诉我说他要新出一本作品集时,我正在家乡长江边上,闲散度日.每天无非朝暮晨昏都去江边走走,看大江东去,赏青山如屏--它们似乎都一动不动,非 ...

  • 中国著名纳西族历史学家方国瑜对西南历史地理研究的贡献

    摘要:方国瑜先生在当代于中国民族史.西南历史地理.云南地方文献.纳西语言文化等领域都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本文以<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为研究文本,探讨方国瑜先生对西南历史地理研究的贡献.方 ...

  • 龚荫 | 西南民族史地理学的一代大师——回忆方国瑜先生的治学方略

    西南民族史地理学的一代大师--方国瑜先生虽已去世,但他的精神.师范永存.他是我们永远敬重.怀念的导师.他的音容笑貌,待人诚恳真挚及淳淳教导我的态度和苦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永远不能忘怀. 一 ...

  • 丁存金:方国瑜先生与傣族史研究

    摘  要:方国瑜先生是一代滇史拓荒大家,对西南民族史研究贡献巨大.1936年回乡任教之后就着手搜集傣族史料,1943年出版<滇西边区考察记>,1958年出版<元代云南行省傣族史料编年 ...

  • 丁存金:方国瑜与元代西南边疆史地研究

    摘要:方国瑜因心系西南边疆而回乡任教四十余载,一生勤勉治学,成为一代滇史拓荒的大家,在云南地方史.民族史.西南边疆史.云南地方文献等诸多方面研究成果丰厚.方国瑜在梳理云南地方史期间,留心研究空白的元代 ...

  • 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现代中华民族建设与认同的基石——方国瑜《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研究之一

    摘要:"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方国瑜先生长期研究中国各民族历史提出的理论认识,是一个立足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原创性总结,能够反映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其核心论点是强调各民族之间 ...

  • 方国瑜 | 试论“大理图志”诸问题

    本文运用史料,作了考证,说明大理段氏后期曾编有"大理图志"一类的书,为元初编撰<云南图志>的蓝本.本文指出<云南图志>中的谬误,力求弄清"大理图志 ...

  • 铁笔铸史的礼赞 ——重读方国瑜和《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

    方国瑜 (1903-1983),字瑞臣,云南丽江人,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文献学家.方志学家,是西南民族史的开拓者.云南地方史的奠基者,被学界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 腾冲城 ...

  • 方国瑜 | 云南地方史导论

    日月恒升,天地常新. 用一句网络时髦的话来说:21世纪10年代马上就要结束了! "滇史"近一年发布的文章多关于云南地方历史与文化,刊发相关文章100余篇,对授权在本号发布文章的各位 ...

  • 方国瑜对民族档案史料学的贡献

    方国瑜对民族档案史料学的贡献 陈子丹 " 方国瑜先生是20世纪云南最杰出的学术大师,他毕生致力于云南史地之学的研究及云南文献.文物资料的搜集.整理.编纂和公布,开拓奠基了云南地方文献学.云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