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牡丹】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1、《得配本草》记载:丹皮、川柏,皆除水中之火,然一清燥火,一降邪 火,判不相合。盖肾恶燥,燥则水不归元,宜用以润之,凉以清之,丹皮为力;肾欲坚,以火伤之则不坚,宜从其性以补之,川柏为使。 
2、《补缺肘后方》记载:丹皮治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牡丹方寸匕,日服。 
3、《本经疏证》记载:丹皮入心,通血脉中壅滞与桂枝颇同特桂枝气温故所通者血脉中寒滞,丹皮气寒,故所通者血脉中热结。

4、丹皮疝气(觉气胀不能动)。用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5、《诸证辨疑》记载:丹皮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丹皮半两,干漆(烧烟尽)半两。水二钟,煎一钟服。 
6、丹皮治伤损瘀血。用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个(熬过),同捣碎。每天早晨服一匙,温酒送下。

7、《名医别录》记载:丹皮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
8、《本草纲目》记载:丹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9、丹皮治刀伤后内出血。用丹皮研细,水冲服少许。瘀血自尿中排出。 
10、《珍珠囊》记载:丹皮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11、《重庆堂随笔》记载:丹皮虽非热药,而气香味辛,为血中气药,专于行 血破瘀,故能堕胎,消癖。所谓能止血者,瘀去则新血自安,非丹皮真   能止血也。血虚而感风寒者,可用以发汗,若无瘀而血热妄行,及血虚 而无外 感者,皆不可用,惟入于养阴剂中,则阴药借以宣行而不滞,并可收其凉血之功,故阴虚热入血分而患赤痢者,最为妙品。然气香浊、极易作呕,胃弱者服之即吐。

12、《别录》记载:丹皮主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者,泄热凉血之功也。甄权又主经脉不通,血沥腰痛,此皆血因热而枯之候也。血中伏火,非此不除,故治骨蒸无汗,及小儿天行痘疮,血热。东垣谓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甚,心气不足者,以丹皮为君,亦此意也。
13、《秘传内府经验女科》记载:丹皮治胎前衄血: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共为细末,早米糊为丸。空心白汤下百丸。

14、《本草正》记载:丹皮,赤者行性多,白者行性缓,总之,性味和缓,原无补性。但其微凉辛,能和血、凉血、生血,除烦热,善行血滞。滞去而 郁热自解,故亦退热。用此者,用其行血滞而不峻。

15、《圣济总录》牡丹汤 记载:丹皮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丹皮 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醋炙,去裙襕)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 炒)。上七味粗捣筛。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

16、《千金方》记载:丹皮治金疮内漏,血不出: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 
17、《本草经疏》记载: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气寒而无毒,辛以散结聚,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之要药也。寒热者,阴虚血热之候也。中风瘛疭、痉、惊痫,皆阴虚内热,营血不足之故。热去则血凉,凉则新血   生、阴气复,阴气复则火不炎而无因热生风之证矣,故悉主之。痈疮者,热壅血瘀而成也。凉血行血,故疗痈疮。辛能散血,苦能泻热,故能除血分邪气,及症坚瘀血留舍肠胃。脏属阴而藏精,喜清而恶热,热除则五脏自安矣。 
18、《滇南本草》记载:丹皮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19、《千金方》记载:丹皮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 
20、丹皮治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用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21、《神农本草经》记载:丹皮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22、《圣济总录》牡丹汤 记载:丹皮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23、《药性论》记载:丹皮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24、《本草纲目》记载: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盖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肾气丸用之。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悟,宜分别之。 
25、《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记载:丹皮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26、丹皮治下部生疮(已破口)。取牡丹末一匙煎服。一天三次。 
27、《本草汇言》将军散 记载:丹皮治悬痈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发甚痒,状如松子,-月赤肿如桃,迟治则破,而大小便皆从此出,先服国老汤不消者:丹皮、大黄、贝母、白芷、甘草、当归各五钱。共为细末,酒调服二钱,空心吃。 
28、《本草求真》记载:世人专以黄柏治相火,而不知丹皮之功更胜。盖黄柏苦寒而燥,初则伤胃,久则伤阳,苦燥之性徒存,而补阴之功绝少,丹皮能泻阴中之火,使火退而阴生,所以入足少阴而佐滋补之用,较之黄柏不啻霄壤矣。 
29、《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记载:丹皮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丹皮二两。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30、《医学入门》记载:丹皮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31、《日华子本草》记载:丹皮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0)

相关推荐

  • 中药--牡丹皮

    拼音 Mǔ Dān Pí <神农本草经> 味辛,寒.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创.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辛.苦,寒.微寒,无毒.主治 ...

  • 行医读书笔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连翘(分青翘.黄翘及连翘心,以青翘品质为佳,黄翘又称老翘,青翘采得后即蒸熟晒干,筛取籽实作"连翘心"用)为"疮家圣药".&qu ...

  • 《本草精荟》:凉血散瘀:牡丹皮

    牡丹皮简称丹皮,为毛莨科植物牡丹的根皮.主产于安徽.四川.山东等地.常生用或炒用. 一.功效应用 牡丹皮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其特点善治无汗骨蒸,善化凝血 ...

  • 牡丹花蕊茶功效与作用

    牡丹花天香国色,从古到今都被别人赞许.那么你了解牡丹花蕊茶吗?由于牡丹花蕊带有含糖量.总黄酮这些多种生物活性成份,营养成分极高,牡丹花茶水更被称作"茶中新宠".那么牡丹花蕊茶的功效 ...

  •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丹皮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呢,丹皮又叫牡丹皮,它的药性是苦寒的,它归在心.肝.肾经. 它的功效主要是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由于这个丹皮它是苦寒的,它入在心肝的血分中,因此善于清理这个营分和血分的实热,功能 ...

  •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丹皮的功效,丹皮有什么功效

    丹皮又名牡丹皮.牡丹根皮.丹根,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性苦.辛,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等功效,下面一起看一下丹皮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1 清热凉血 丹皮性寒,味苦而兼辛,善透泄血中伏热,凉血 ...

  •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性微寒:味苦.辛: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禁忌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丹皮为芍药科植物牡丹的干燥 ...

  •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丹皮的药用价值

    丹皮是中国传统中药的重要成员,早在几千年的中医书籍中就有关于丹皮的明确记载,它来源于芍药科植物,牡丹是这种植物的干燥根皮,它具有自然香气,药用功效,与药用价值都特别出色,能凉血止血也能活血化瘀,是治疗 ...

  •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牡丹皮的副作用与禁忌

    丹皮,又名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山东等地.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生用或炒用.<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

  • 虎骨熊油膏功效和作用

    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癥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①<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 ...

  • 南极磷虾油的功效与作用

    核心功效 预防冠心病.预防高血压.缓解关节疼痛 南极磷虾油的简介 南极磷虾油富含磷脂.DHA/EPA.虾青素等成分,1粒500mg的磷虾油软胶囊(由100只南极磷虾萃取)可抵12-30粒鱼油,它的作用 ...

  • 油甘果的功效与作用

    油甘果富含维生素.氨基酸.多种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对人体有很好的食疗保健作用.油甘果能清热消肿,可以缓解咽喉肿痛.肺热.感冒风热等病症,还有抑菌的功效.油甘果煎汤泡脚可以治疗脚气.油甘果的提取物有抑制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