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精荟》:凉血散瘀:牡丹皮

牡丹皮简称丹皮,为毛莨科植物牡丹的根皮。主产于安徽、四川、山东等地。常生用或炒用。

一、功效应用

牡丹皮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其特点善治无汗骨蒸,善化凝血而治癥瘕。易老云:“牡丹乃天地之精,群花之首。叶为阳发生,花为阴成实,丹为赤即火,故能泻阴中之火”;汪昂言其为吐衄必用之药。

常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打伤痛,痈肿疮毒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坚癥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珍珠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本草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药类法象》:“治肠胃积血,及衄血吐血,必用之药。”

《长沙药解》:“其诸主治,通经脉,下胞胎,清血热,凉骨蒸,止吐血,断淋沥,安扑损,续折伤,除癞风,消偏坠。”

《本草备要》:“泻血中伏火,和血凉血而生血。破积血,通经脉。治中风五劳,惊痫瘛疭。除烦热,疗痈疮。下胞胎,退无汗之骨蒸。”

二、配伍应用

1.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而发斑疹,及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等证。丹皮能清热凉血,去郁热而止血。治热入血分所致热扰心神,身热谵语,或 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证,常配伍水牛角、生地、芍药等,即犀角地黄汤。

2.用于阴虚内热证。丹皮能清热凉血,尤善去无汗骨蒸潮热。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常配伍知母、鳖甲、生地等,即青蒿鳖甲汤。

张元素言:“丹皮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治有汗之骨蒸。”

今天中医扶阳思想越渐受到重视,对传统中医的“阴虚内热”证,以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解读。因此,像青蒿鳖甲汤这类“养阴损阳”之方,应用时已经变得更加谨慎。

若治妇女经前发热,常配伍白芍、黄芩、柴胡等,即宣郁通经汤。

若治少阴不足阴虚内热,常配伍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等,即仲景肾气丸。

李时珍言:“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世人专以黄柏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故仲景肾气丸用之。”

张元素言:“神不足者手少阴,志不足者足少阴,故仲景肾气丸用丹皮,治神志不足也。”

程钟龄言:“七情色欲,劳役耗神,子火也。子可养而不可害。”

3.用于血滞经闭、痛经,或癥瘕等证。丹皮能活血行瘀以通经散癥。治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等,常配伍桂枝、桃仁、茯苓等,即桂枝茯苓丸。

若治厥阴上热、瘀血杂证,常配伍吴茱萸、阿胶、麦冬、当归等,即温经汤。

若治跌扑损伤,瘀滞疼痛,常配伍乳香、没药、三七、土虫等,即跌打丸。

4.用于痈肿疮毒及内痈。丹皮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活血散瘀,故有凉血消痈之效。治外痈,常配伍金银花、连翘、白芷等清热解毒药。

若治肠痈初期,常配伍大黄、桃仁、冬瓜仁等,即大黄牡丹皮汤。

三、用法用量

牡丹皮常入煎剂,也可做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十余克。

李时珍言:“花白者补,赤者利,人所罕悟,宜分别之。”

汪昂言:“(牡丹花)单瓣花红者入药,肉厚者佳。酒拌蒸用。”

四、应用注意

牡丹皮味苦性寒,又有化瘀之力,故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不宜用。

——中医实战笔记:21.1.25下午二稿#中医实战笔记#

(0)

相关推荐

  • 行医读书笔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连翘(分青翘.黄翘及连翘心,以青翘品质为佳,黄翘又称老翘,青翘采得后即蒸熟晒干,筛取籽实作"连翘心"用)为"疮家圣药".&qu ...

  • 《本草精荟》:清热退蒸:地骨皮的功效与应用

    地骨皮又叫枸杞皮,即枸杞树的根皮.全国各地均有产出,初春或秋后采挖,剥取根皮,晒干切段入药. 一.地骨皮的功效: 地骨皮味甘.淡,寒.归肺.肾经.功效能凉血退蒸,清泄肺热.尤善治有汗骨蒸劳热之证. 常 ...

  • 清热凉血---------牡丹皮

    清热凉血---------牡丹皮 中药中,跟花有关,或者以花命名者非常多,比如芍药,旋复花,密蒙花,合欢花,菊花,玫瑰花等等.单纯从花本身来讲,花瓣轻薄芳香,具有疏散之性,或温(辛夷)或凉(密蒙花)或 ...

  • 丹皮,又叫牡丹皮、粉丹皮、牡丹根皮等。为毛莨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本草纲目>载:"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神农本草经疏>曰:"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气寒 ...

  • 牡丹皮的用量多少克

    牡丹皮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 fruticosa And r.的干燥根皮.主产于安徽.四川.河南.山东等地.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和泥沙,剥取根皮,晒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 ...

  • 赤芍丹皮同配伍,凉血祛瘀可消痈,是温病、痈疡、月经病常用药对

    谈到中药方剂的配伍,古往今来不乏有诸多经典良方值得一说,比如六味地黄丸的配比就十分精妙,"三补三泻"使路畅无阻.精血可生,而无滋腻之碍.人们不仅对熟地黄.泽泻.茯苓等比较熟悉,其中 ...

  • 《本草精荟》:凉血祛瘀:赤芍

    芍药为多年生植物芍药的根.因有赤.白两种,赤白各随花色,单辨者入药.赤芍即为色赤者.主产于内蒙古.四川及东北各地.加工后常生用入药,若酒炒,则可制其寒. 一.功效应用 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能 ...

  • 《本草精荟》:散瘀定痛:乳香、没药

    乳香与没药都是橄榄科的小灌木树皮上的树脂类分泌物.魏晋期间随佛教传入我国,最早做为宗教仪式里香料之用,后发现有较好的活血止痛功效,便收为中药.二药功效相近,常相须配伍应用.常生用或炒用. 一.功效应用 ...

  • 《本草精荟》:接续筋骨:续断

    续断为山萝卜科草本植物续断的根.其能接续筋骨,故此得名.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以四川产者为佳,又叫川续断.入药常生用.酒炒或盐水炒用. 一.功效应用 续断味苦.甘.辛,微温. 功效能补肝肾,行血脉,续 ...

  • 《本草精荟》:活血舒筋:鸡血藤的功效与应用

    鸡血藤又叫血丁,为豆科藤本植物鸡血藤的藤茎.在新鲜的时候,将其藤茎割断,会有红色液体流出,像鸡血一样,因此得名.主产于广西.江西.福建.云南等地,多秋季采割,晒干后切片入药.常生用或熬制鸡血藤膏用. ...

  • 本草精荟,桑树四药,桑叶、桑枝、桑椹、桑白皮【一点资讯】

    桑叶是桑树之叶,经霜后采收质量为佳,故又叫霜桑叶,常晒干生用或炙用:桑枝是桑树的嫩枝,春末夏初时采收,去叶晒干入药,常切片生用或炒微黄用:桑椹是桑树的成熟果穗,也叫桑椹子,是果穗成熟时采收,常晒干生用 ...

  • 《本草精荟》:瓜蒌的功效与应用

    瓜蒌古时又称栝楼,为葫芦科植物瓜蒌的果实.入药有瓜蒌皮与瓜蒌仁之分,若整个果实都用叫全瓜蒌.下方时一定要写清楚.瓜蒌之根是中药天花粉,会单独介绍.常生用与炒用. 一.瓜蒌的功效: 瓜蒌味甘,性寒.归肺 ...

  • 《本草精荟》:止渴生津:天花粉的功效与应用

    天花粉就是中药瓜蒌的块根,最早就叫瓜蒌根.唐宋时期,将鲜块根加工成粉状应用,所以叫天花粉.唐宋以后,又不再加工成粉了,但是"天花粉"的名称则保留了下来,沿用至今.全国各地皆有生产, ...

  • 《本草精荟》:理气化痰:橘皮(附:橘核、橘红、橘叶)

    橘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同属多种橘类的果皮.因其入药"陈久者良",故又称陈皮,也是中药"六陈"之一.广州新会地区产者质量为佳,又称广陈皮.新会皮.常生用或炒用. ...

  • 《本草精荟》:养心安神:柏子仁的功效与应用(附:侧柏叶)

    柏子仁又叫柏实,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种仁,与中药侧柏叶是同一植物.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采收后晒干,去壳后阴干入药. 一.柏子仁的功效: 柏子仁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经.功效能养心安神,润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