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七】锻磨匠

锻磨匠又称凿磨匠,是从石匠中分出来的一类专业匠人。过去将粮食磨成粉,都是用石磨来磨的,石磨用久了沟平齿钝,就要锻凿一下石磨的沟槽,这种石匠称为“锻磨匠”。

石磨分为上下两扇,分别用整块石头雕琢而成,上下两扇石磨相合的齿面刻有整齐的凸出和凹陷齿槽,下扇固定在磨床上,中心有轴,套合上扇即为整体一扇磨。石磨的磨齿有公母之分,上扇的磨齿为“公”,下扇的磨齿沟为“母”,只有磨齿的高低和磨齿沟的深浅一致时,才能将粮食研磨成粉。

如有一个磨齿和齿沟不和谐都会影响磨粉的效果。上扇磨盘还按有一个木制的柄,装上“磨砻担”,依靠外力或推或拉进行旋转,把粮食研磨成细粉。当上扇磨盘转动时,磨盘上放的粮食从磨眼处流进磨齿之间,经过两扇磨之间的摩擦挤压,磨成的粉就会顺磨槽流出来。石磨使用一段时间后,磨齿就会变得平而钝,磨粉的速度就变慢,磨出来的粉就会粗砺不细。因此,石磨多则半年,少则一年,就要锻磨一次。

过去家里面的石磨钝了,就把锻磨匠请到家中,锻磨师傅把磨盘卸下来,把两扇磨的磨面朝上分别仰放在地上,师傅就端坐在旁边,左手扶钢錾子,右手握铁锤,顺着磨盘原有的纹路,用钢錾子把凹槽凿深。锻磨匠的关键之处在于锻,锻凿石磨是个精细的技术活,但它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细心活儿,一凿一凿地加工,力度、巧度都在手腕上,如果用力过猛凿重了,就会将磨齿凿崩。锻磨匠每锻好几道齿纹,就仔细用嘴吹去锻碎的石沫儿,看看新锻出的磨齿是否恰当,凹槽是否均匀。如果石磨的磨齿太深,磨出的粉就不细;如果石磨的磨齿太浅,石磨容易平钝不耐用;如果锻出的磨齿太锋利,就会减少磨盘的寿命。锻磨匠对于新锻出磨齿的观察和把握凭借的是经验,除了用眼看,还得把两扇磨盘合起来,放进一把谷米等粮食磨转试一下。如果磨起来,磨声隆隆作响,那就是磨齿不均匀,师傅必须再返工一次,直到磨声均匀为止。

石磨是过去生活中唯一研磨粉的工具,不但平时磨粉用得着,尤其是临近年关,家家户户做年糕等都要磨粉,磨转个不停。因此,锻磨匠的地位和作用显而易见,但锻磨匠的活儿很辛苦,由于他们吸入的石粉过多,很容易患矽肺病,故以前的锻磨匠长寿者不是很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具在不断改革,现机制磨的使用替代了原有的石磨,这机制磨不但效率高,而且磨的粉质量又好。如今的人们再也不用石磨费力地磨粉了。因此,锻磨匠这行当几乎也已销声匿迹。

(0)

相关推荐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石磨

     乡村记忆--石磨 文/游传化 我最近跑了几个村子,发现好几处农家门口和道旁躺着废弃的磨盘,心里颇有感触,随口拈出一首小诗: 两片石头岁月磨,细碾生活蹉跎多. 推拉千载民间史,而今道旁受冷落.     ...

  • 捣年糕

    (朗读者:原野风) 在我童年时代,有许多值得怀念的记忆,捣年糕,也许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不管穷的富的,每家每户都会捣一些年糕,以作为方便的食粮长久储存. 一过农历十月,年关即近,母亲们就开始为捣年糕 ...

  • 《行摄生活》-107【錾磨】

    - - -指尖上的山西 021 錾磨 錾磨是我们今天的话题,这也是一种将要消失的传统手工业.錾磨,在晋北叫坎磨,在晋中叫铣磨,各地方言不同,有所区别,但都很形象. 很多人不是很了解这种技艺,我们不妨先 ...

  • 石磨磨粉机是什么样的加工原理

    石磨磨粉机是什么样的加工原理?石磨磨面机脱胎于传统石磨,在原来的方式上做了一些改进,生产效率更高了一些,但是加工原理和传统方式上还是有一点相似的.比如主要加工部位的石磨,都是利用上下磨盘顶摩擦破碎小麦 ...

  • 【我的乡情180】梁继志:石磨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石 磨 梁继志 故乡鲁西北平原上的石磨,那一道乡间的风景跟随着时光的脚步,早已走进岁月的深处,远离了我的视线,但那上下磨盘有节奏的声音,好像一柄无形的小锤,时时敲打着回望的心灵 ...

  • 推磨(回忆性散文)

    推磨一词,百度上这样解释:推磨,在没有用上机器磨.电磨之前,北方吃粮食首先要用石磨把粮食(麦子.大豆.玉米等)磨成面,这个把粮食磨成面的过程叫"推磨". 记得小时候,我家的西屋里就 ...

  • 薛阳:记忆中的碾房

    点上 聆听家乡故事! 在过去,每一个村庄里的生产小队都有自己的场院.饲养院.粮仓和碾房,这些都是生产小队必不可少的设施,属于小队的公共财产.碾房里有碾子或者石磨,那是社员们加工粮食的重要场地.我当时下 ...

  • 【方志四川•散文】曹燕辉 ‖ 石磨伴我成长的岁月

    石磨伴我成长的岁月 曹燕辉  石磨,在中国农村历史悠久,也是过去农村常用的工具,把米.面磨成粉末.传统的石磨用人力或畜力驱动:到了近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用水作动力的叫水磨:现在大多数是电力带动:但农村 ...

  • 【盘点老行业之四十七】剪刀匠

    中国人使用剪刀的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到秦汉时期.那时的剪刀比较简单,它是利用杠杆原理用刀刃剪切物体.据洛阳西汉古墓中考古发现,出土的剪刀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这把锈迹斑斑的西汉青铜剪刀,长约有2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三】纳鞋底

    现在好多人对纳鞋底这项手工活儿已是很陌生了,市面上卖的布鞋也大多是橡胶底.皮底的,纯手工制作的布鞋底已经不多见了.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人们大多穿布鞋,纳鞋底这项活计广泛流传于民间,那专门为人家纳鞋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二】卖旧书

    在过去那个没有网络.也没有手机的慢节奏年代,人们唯一的精神食粮,就是那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书.因此,设摊卖旧书的老行当应运而生,卖旧书是旧时民间的一种营生. 以前在城镇的街头巷尾,旧书摊的身影并不难觅,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一】养蜂人

    养蜂人也称放蜂人,养蜂就是人工饲养蜜蜂而取其产品包括蜂蜜.蜂王浆.蜂胶.花粉.蜂蜡.蜂蛹等产品的事业. 养蜂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的中石器时代,在西班牙的壁画中,就有女子攀藤采蜜的图.在公元前2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五】旧衣店

    旧衣店,也叫估衣铺.旧衣行,是过去卖旧衣服的店铺或寄售二手衣服的店铺.在旧社会,富裕的人家有穿剩下的或嫌过时了的衣服,都送到专门收售旧衣服的店铺,再由他们转手卖给那些生活困难买不起新衣服的人. 旧衣店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黄包车

    黄包车,又称人力车,俗称黄包车,在过去交通不发达时,黄包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 上期我们介绍过手拉车夫,跟黄包车夫还是有所不同.手拉车夫是运货,黄包车夫是载人,两者虽然协同,但是相互独立. 原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六】打更

    打更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打更人,又称更夫,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的人.打更人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还提醒人们防火.防盗. 古代因娱乐设施比较少,人们过着日出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八】内河船夫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乡镇没有公路不通汽车,人们外出办事或走亲访友无法乘车,除步行外就得乘船,在中国内陆各个地区的水乡,河湖遍布适宜于船舶的运输.因此,内河航运成为当时交通运输的主力,内河船夫成了一个行当 ...

  • 【盘点老行业之五十七】照相师

    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我国没有普及使用数码相机,人们拍照都要去照相馆拍摄,拍照的师傅称为照相师或摄影师. 那时候,生活条件差,人们没有照相机,逢年过节时一家人到照相馆里照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