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与技巧

(0)

相关推荐

  • 中医治高血压的“四要”与“四忌”

    高血压属中医"眩晕""中风"等病范围,临床多以平肝潜阳之法治之.其实高血压的病因有六淫.七情之别,病性有寒热虚实之分,或风寒拂郁,或邪热壅闭,或痰湿内蕴,或阴虚 ...

  • 京城四大名医——萧龙友(3)

    (一)临证详审四诊,最重问诊在临床上祖父重视辨证论治,主张四诊合参. 他在新刻<三指禅>序中曾云:中医治病以望闻问切为四要诀.望者,察病人之色也: 闻者,听病人之声也,问者,究病人致病之因 ...

  • 「中医临证经验交流」问题5:三十年老中医谈脉诊体会

    中医非常强调"四诊合参",就是要告诉我们四诊不可偏废.当前,不做问诊的大夫几乎没有,四诊之中舌诊比较客观,对舌诊也多普遍重视,唯独脉诊流于形式者大有人在. 正所谓:"切而 ...

  • 王洪图讲:四诊合参是中医的基本理论

    四诊合参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其重要性医生自己要重视,同时还要适当地向病人做宣传解释,因为现实生活当中有一些病人就相信一个脉象,说你给我切脉,你就得告诉我是什么病,你问他都不开口,有这样的病人啊,老医生遇 ...

  • 【诊法】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

    一.新手上路,重问轻望 周老曾说一般中医刚出道时都很重视问诊,生怕问有不周,遗漏重要线索,以至辨证有误而失治误治.这是由于初出茅庐,对脉诊"在心了了,指下难明",对望.闻二诊也缺乏 ...

  • 国医大师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

    一.新手上路,重问轻望 周老曾说一般中医刚出道时都很重视问诊,生怕问有不周,遗漏重要线索,以至辨证有误而失治误治.这是由于初出茅庐,对脉诊"在心了了,指下难明",对望.闻二诊也缺乏 ...

  • 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与技巧(都是精华)

    周仲瑛:中医诊法技巧(都是精华) | 导言:中医诊法是中医看病基础,通过诊法辨证,通过辨证而处方.周师详细讲述中医师诊病之法:"以神会神""问有重点"" ...

  • 国医大师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与技巧

    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 一.新手上路,重问轻望 周老曾说一般中医刚出道时都很重视问诊,生怕问有不周,遗漏重要线索,以至辨证有误而失治误治.这是由于初出茅庐,对脉诊"在心了了,指下难 ...

  • 国医大师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与技巧(都是精华)

    凤凰中医: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时事热点类自媒体! 来源丨互联网 同步丨公众号内容同步刊发在凤凰中医:视频号.微博号.头条号 敬请关注!投稿微信:FHzhongyi | 导言:中医诊法是中医看病基础 ...

  • ⊙ 建議收藏 | 国医大师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与技巧(都是精华)

    Edit | 百草读书:中医诊法是中医看病基础,通过诊法辨证,通过辨证而处方.周师详细讲述中医师诊病之法:"以神会神""问有重点""脉不能轻,也不可玄 ...

  • 【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

    一.新手上路,重问轻望 周老曾说一般中医刚出道时都很重视问诊,生怕问有不周,遗漏重要线索,以至辨证有误而失治误治.这是由于初出茅庐,对脉诊"在心了了,指下难明",对望.闻二诊也缺乏 ...

  • 【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临证选药规则

    清初医学家喻嘉言说:"先议病,后议药."说明应先正确辨证求因,才能考虑怎样用药.现从临证实践需要,按病机而立法,依法而选方,按方而用药,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熟悉常用治法和处方的代 ...

  • 国医大师周仲瑛:漫话中医传承

    当前随着人们对中医药学认识的不断加深,在中医传承工作方面,已经展开了多模式.多层次的师承教育,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全国多家高校.医院设立的"名医工作室",在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