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名却才华横溢的3副对联,用词恰到好处,对仗十分工整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历史上有不少对对子的高手,甚至很多小朋友都是“对对子大王”,留下了诸多佳话。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今天我和大家聊聊不出名却才华横溢的3副对联,用词恰到好处,对仗也十分工整。如果大家喜欢对联,记得关注我哦。

喜欢文章,请点击右下角的“在看”按钮,也请转发到朋友圈哦。

第1副:嫖无闲,赌无钱,试为无赖,气力如绵,无过可寻,检点何劳蘧伯玉;进过学,补过廪,取消过后,南无结顶,平心一想,功名早于朱买臣。

古代有个读书人,他在自己五十岁的时候给自己写了一副寿联。让人意外的是,对联并不是俗套的自夸之语,反而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给人相当多的新鲜感。

蘧伯玉是春秋时卫国大夫,是孔子的朋友。根据史料记载,蘧伯玉“年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所以古人常常用蘧伯玉来比喻反省自己。

上联是作者回首自己的一生,发觉自己没有什么大的错误。当然,作者在这里是很老实的,并不是他自己真的没有动过做坏事的“念头”,而是因为种种条件限制,让他做了一个老实人。

所谓想要“嫖”却没有闲暇,想要“赌”却没有本钱,想要做坏蛋却没有力气。这样的说法,显得更加接地气,也让人感觉作者是真诚的,是真正的“好人”。

我们常常说,好人和坏人的区别,不在于心里的想法,而在于具体的行动。作者虽然想过当无赖,实际上却没有这么做,可见他是一位挚诚君子了。

因此,作者也比较欣慰:“正因为这些'差劲’的地方,我反而在人格上保留了正气。过去五十年,在道德上没有什么瑕疵,也无须让蘧伯玉来提醒我了。”

下联用的是汉代名臣朱买臣的典故。朱买臣早年生活贫困,被妻子看不起。到了朱买臣四十九岁的时候,妻子请求离婚。

朱买臣哀求妻子:“我相信我五十岁的时候会富贵,我现在已经四十九了,你再等一年可以吗?”但是妻子根本忍受不了了,不顾朱买臣的哀求,径直离去了。

后来朱买臣功成名就,得到汉武帝重视,被任命为会稽太守,风光无限。朱买臣的前妻后悔莫及,想要与朱买臣复合,结果朱买臣泼水在地,表示没有复合的可能。这就是“覆水难收”的典故。

下联用“朱买臣五十岁发达”的事迹,说自己“进学补廪”比朱买臣还早,虽然没有大功名,却总算是很早就有了功名。如此一想,作者就感觉释然,感觉很安逸。

这副对联说了作者的遗憾,也说了作者的满足。这种承认生活本身的乐观与勇气,这种承认自己的“真实”,大概是这副对联能够引人注目的原因吧。

第2副:蒋子七言弯狗腿;陶公五斗惮虾腰。

据说有个姓陶的书法家,擅长写“魏碑”字体,时人趋之若鹜。但是这个陶姓书法家对待作品比较慎重,并不会轻易把书法作品送给别人。哪怕别人出高价来买,他也不动心。

当时,有个姓蒋的人,苦苦哀求,总算求得了陶书法家的一幅字。这个姓蒋的人开心不已,居然向陶书法家下跪。当时有个目击者觉得很好笑,灵感迸发,就写下了这副对联。

上联所谓的“狗腿”,自然说的是这个姓蒋的人为了一幅字而放弃了尊严。下联则比较好玩,也比较有趣。作者借助书法家姓陶这一点,联想到了历史上的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曾经担任彭泽县令,但是不为五斗米折腰,选择了辞官归隐。对联这里却是借用了陶渊明这段典故,说这位陶书法家没有为了“五斗米”(金钱富贵)而给姓蒋的人书法作品,却因为害怕姓蒋的人长跪不起而妥协,给了那个人书法作品。

换句话说,这个姓蒋的人的“虾腰跪拜”简直比“金钱”还要可怕,还要有魔力。这样,对联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谐趣,展示了生活的趣味。

当然,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个姓蒋的人其实非但不能去嘲笑他,反而要佩服他。宋代的大书法家米芾十分喜爱奇石,他有一次对着一块奇石下拜,感慨万分:“此块石头足以让我一拜。”

米芾尚且能够向石头跪倒,这位姓蒋的人向书法家跪倒,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我反而看到了这位姓蒋的人对待书法艺术的一片痴心和一片至诚,感动不已呢。

第3副:无恻隐,无羞恶,无辞让,无是非,政令虎苛,南武之民何罪;是混沌,是穷奇,是梼杌,是饕餮,货贿狼藉,西江有子不才。

晚清时期,江西人“万立钧”担任新阳县县令。这个万知县当官比较严苛,让百姓们怨声载道。等到万知县离任的时候,当地有人写了这一副对联,送到了万知县的船上。

对联相当犀利,简直是不给万知县任何脸面。上联说万知县没有恻隐之心,也没有羞耻之心,没有是非之心,做的事情好比是老虎一般的苛政,让当地百姓受尽了苦头。

下联用传说中的混沌、穷奇、梼杌、饕餮等猛兽,借以衬托万知县的残暴,讽刺万知县不知道体恤百姓,只知道捞钱,给江西人丢了脸。

对联巧妙用排比句式,罗列出众多短句,读来慷慨激昂,情绪激动而真挚,让读者也能够感受到当地百姓对于这个万知县的痛恨之情。对联对仗工整,才华横溢,而且“有的放矢”,“有为而作”,确实精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