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人毅小榄风情诗书画——凤山秀春图
凤山,位于小榄的北部,圆榄山西南。为小榄境内的五座名山之一,榄溪古八景有“凤岭朝霞”。
关于凤山得名,还有一个至今在榄溪流传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只色彩绚烂的凤凰由北方飞到珠江口,见一处形似橄榄样的美丽小岛,于是决定在此落脚栖息,因这里物产丰饶,几天下来,便胖得飞不起来了,于是就长住于此。后历经日月精华的淬炼,凤凰的彩衣,渐渐形成了山丘,遂得名为凤山。
旧时百姓大多依凤山而居,加之水路方便,进而形成了集市。
画家李人毅,就是依凤山旧影,创作了这幅《凤山秀春图》。透过这幅画作,还能使老人家们,记起童年时代的家乡面貌。

《凤山秀春图》/李人毅绘

《凤山秀春图》局部/李人毅绘

题《凤山秀春图》/李人毅书

题《凤山秀春图》局部/李人毅书
层层石台接林荫,
岭上藏丹慰忠魂②。
曾列三圩集商贾,
故教六市聚文林③。
凤鸣朝霞田如镜,
诗礼传家④山迥音。
旧貌新颜分彼此,
两榄佳境对画吟⑤。
[注]
①李秉(1673-1752),南塘诗人之一。对于榄溪八景,清乾隆年间举人何大佐在其《榄屑》中言:“榄溪八景,往昔名流多为题咏,罕有全题留传者。其遗迹故事,经兵燹迁徙,亦多湮没无闻,惟伯祖南塘公八咏具存,谨录于后。”由是,我们今天赏读到完整的吟咏清代榄溪八景诗作,均出自李公仙麓之手。
②岭上藏丹慰忠魂:解放后,小榄镇公社、小榄公社、东凤公社、南头公社和阜沙公社为纪念在人民解放事业中光荣牺牲的烈士们,而在凤山上建的小榄烈士陵墓。
③“三圩”、“六市”:圩、市,是湘、赣、闽、粤等地区,对集市的称谓。两榄前期的三圩为:下基之桑圩、南野角之桑圩、关刀塘之瓜圩;后期的三圩是:下基之桑圩、东庙之丝圩、大榄之茧圩。六市为:大榄市、行流朝市、聚源晚市、三角市、泰宁市、下基市。在此作者用“三圩”、“六市”指代今天小榄商业之繁荣,文化之兴盛。
④诗礼传家:指的是明末香山县知县涂文奎题给麦氏宗族的“诗礼名家”匾额。后因迁界一事,麦氏宗祠被毁,这块匾额亦损。复界后,重建麦氏宗祠时,亦将其匾额改为“诗礼传家”。迁界,是清政府为巩固海防而施行的政策,即沿海三十里内不许留民居住,一律迁徙内陆,康熙二十年(1681)迁界结束。大小两榄及海洲一带于八年复界,是沿海复界最早的地区。
⑤两榄佳境对画吟:说的是诗人面对自己的画作,有感而发,即兴所题。
附:李秉《凤岭朝霞》诗
层层飞向晓天阴,
凤翅凌空结绮林。
绝似五云偏作幻,
故教六气共相深。
客因清景先窥径,
鸟趁芳辰早弄音。
谁遣文通曾到此,
漫将余锦散遥岑。

昔日小榄

听耄耋老人何烱垣讲述昔日的小榄,右为麦广麟

今日美丽的凤山

李广明与麦广麟(右)在凤山上凭吊革命先烈

李人毅在麦广麟陪同下参观麦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