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 从“风为百病之长”谈起

风为百病之长”

——《内经》

小编说:长者,排行第一也。在“病机十九条”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乃是第一个病机。《金匮要略》开篇即有对“风”的论述:“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第一个风气乃生生之气,第二个风气则为六淫邪气。“有诸内则形诸外”,风不仅仅是病因的概念,也是一类症状的高度概括。今天和小编一起谈谈“风”。

风,就是气流或是流动的空气。人体精微物质的气,与空气有相通之处,或是空气之气的扩展义,所以有“内风”之说。从气象学角度分析,自然界之风是指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

当空气发生对流和乱流时,其热量交换、传递的空间也更大。风速的大小影响着空气热量交换的快慢和程度,风还影响水分蒸发的速率和规模,风又影响水相热交换的速率和规模。

得出的结论是,风是影响乃至决定空气热量交换的重要气象因素,也是影响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及其传递状态的重要因素。而六淫中的暑、湿、燥、寒、热证候的出现及病因都受风这一气象因素所影响。六淫中风邪为首,此即构成了外风之说。由此,风邪分为外风和内风。

外风学说较内风学说诞生得更早。宋元以后内风学说兴起。随着近现代医家对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疾病认识的逐步深入,发现该类疾病具有易为外感诱发、反复发作、缠绵顽固、变化多端等特点,其与中医风邪的致病特点相符。那么风邪作为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这些反复发作、久治难愈的重病、顽症、痼疾又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法。

风邪致病特性

风为百病之长

“风为百病之长”乃经中之经。一则说明了风邪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则阐述了风邪常与他邪兼夹作乱。《温病条辨》亦说:“五运六气,非风不利,风也者,六气之帅也,诸病之领袖也。”

由此,风邪所致的病证广泛。从“外风”角度讲,《内经》中的“六淫”在现代科学看来包含大气温度、湿度和风三个气象要素。寒、热是温度的两极,湿、燥是湿度的两极。在太阳辐射的前提下,影响和决定空气温度和湿度高低的因子是空气的流动,即风。

从这个意义上讲,《内经》强调的寒、热、湿、燥协同风气入侵人体,“风者,百病之长也”的论述是中医气象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从内风角度看,热极生风,气、血、阴、阳亏虚皆可郁而成热,痰瘀阻滞亦成郁热。内风夹带着痰瘀等病理产物穿行于人体,无处不及,或于皮肤,或于脉络,或于脏腑,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故风邪为病变化多端。

风胜则动

自然界的风是大气流动,运用取类比象,先贤在《内经》中已提出“风胜则动”“风胜乃摇”,为后世医家提出“风性主动”奠定基础,风邪致病多以振动、抽搐、摇动为特点。内科疾病中颤证属风邪作祟。延伸到心血管疾病中,心房颤动等亦属动象,为风邪夹带痰火瘀客于心之脉络所致。

风为阳邪

风为阳邪,其性上升,易袭阳位。而阴阳的概念是相对的,此处的阳位亦是相对概念。上为阳,下为阴;前为阳,后为阴。总体来看,头面、前胸皆为阳位。但风邪夹杂其他邪气时不一定侵袭阳位。比如在痹证中,风寒湿痹多侵袭下肢,此时寒湿占主导地位,风邪凭借其善行之性夹带寒湿之邪游走于下。

风善行而数变

《医原·纪略》有云:“既动即是风,而属阳,故曰风属阳邪。燥动则曰燥风,湿动则曰湿风,热动则曰热风,寒动则曰寒风,湿热动则曰暑风,故又曰善变,变即动也。予谓风无定体,且无专体也。”风邪致病具有游走不定、变化多端的特征。在临床上很多游走性发作的疾病往往考虑祛风治疗。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有反复性、阵发性,其发作时疼痛或在心前区或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而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特点与中医学风邪“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符,说明风邪与冠心病心绞痛有着内在的关系。

祛风之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这句经文为后世治风奠定了基础。风邪有外风、内风之别,在治疗上也有区别。

治病求本,祛风时当注意祛除引起风的原因。治疗外风,解表散邪即可。平息内风,门道不浅:气血阴阳虚弱皆可致风;痰瘀等病理产物郁久亦可生风;热邪蕴蓄不解成毒,亦能生风。祛风药具有辛、散、温、通、窜等多种特性,具有发散祛邪、通络开窍、化瘀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多层次、多环节、多途径地综合治疗风病的目的。

解表祛风六淫之首风邪袭表而入,往往引起一些表证的症状:发热、恶寒、全身疼痛,此时解表祛风即可解表证。正如《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所提及:“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而用越婢汤。

养血祛风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血虚风燥常常为一些瘙痒性疾病的重要病机。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中,防己地黄汤,防己、桂枝、防风祛风邪,其量之和不过八分,生地养血,用量达两斤,我们从这个方子学到的是,血虚风燥时应以养血为主而达祛风的目的。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医生当把握主次从而在临床用药中游刃有余。

滋阴祛风 大定风珠给我们的启示是滋养阴液以祛风。骤然一看,全方似乎无祛风之品,通过潜阳滋阴以熄肝风。鸡子黄、阿胶滋养阴液以熄内风,地黄、麦冬、白芍养阴柔肝,龟板、鳖甲、牡蛎育阴潜阳,麻仁养阴润燥,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养液,柔肝熄风之功。

益气祛风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之间互根互用,欲使血行必先益气。金元时期,李东垣在补脾之中善用风药,即“升阳益气”法中有所体现。

温阳祛风 真阳不足时,鼓舞气血生化之力欠缺,血虚风燥,故需温阳以达到祛风的目的。此时温补肾阳,不可用大辛大热之品,也不可纯用辛热之品。此时可用桂枝等温阳祛风之品。

解毒祛风 毒乃热邪蕴结日久所成,热甚生风,故毒邪亦生风。王三虎教授提出“风邪入里成瘤说”,肿瘤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如瘙痒、疼痛、多汗恶风、完谷不化、远处转移等都符合风邪的致病特点。他常单用白蒺藜、独活寄生汤以缓解癌症患者骨转移的疼痛。姚高升教授善用雷公藤以毒攻毒,治疗皮外科的顽疾,屡试不爽。

活血祛风 “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张仲景用红蓝花酒主之。红蓝花,即红花,红花活血,以酒煎,其活血之力益强,该方通过活血之手段而达祛风止痛之目的,开“治风先治血”之先河。

化痰祛风 “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木土之间关系紧密。脾胃虚弱易生痰,肝木亢盛则生风,肝风夹痰上蒙清窍,可引起眩晕、恶心等。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即有二陈汤的影子,也是化痰祛风的代表。

中国人有格物致知、取类比象的智慧。杜甫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笔者认为用这句诗描述风邪的特性再恰当不过。风为百病之长,为诸邪致病之先导,透过腠理侵袭人体。风者善行,风邪进入人体后,无处不及,或在皮肤,或在经脉,或在脏腑,为病变化多端。祛风药也像风一样,徐徐透散,有辛、散、温、通、窜的特性,可达到多层次、多环节、多途径地治疗风病的作用。

新媒体编辑 | 徐婧

(0)

相关推荐

  • 二十四节气 | 惊蛰节气养生篇

    惊蛰节气,风气主令.风为百病之长,六淫邪气之首,很容易侵袭人体而引发疾病. 所以惊蛰节气,养生重点是防风祛风,大家尤其要做好头背部的防风保暖哦! 喜欢的朋友,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哦! 惊蛰节气,风气主令. ...

  • 外风致病特点及风药运用

    宋恩峰 莫郑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外风即风邪,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首,致病广泛,是外感病因中最重要的致病因素.风邪在四季皆可引起疾病,以春季为多.自然界中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 ...

  • 风为百病之长,防风是抵御风邪的必备良药,风寒、风湿都能治

    春天到来,风吹大地.如沐春风,是形容给人的感觉很温和,但真正的春风却并不如此.因为气温还不稳定,春天的风时而温润和缓,时而冷酷凛冽. 在中医里,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入体,可以到处流窜,与湿.寒结合,引发 ...

  • 浅说风为百病之长

    中医之声 医学资讯 公众号 "风为百病之长"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q ...

  • 风为百病之长!用好三味中药,可治一切风疾

    曾有个热门词叫风月同天, 风排在月之前. 还有个浪漫与丰收的画面, 风吹麦田,风也坐前排. 大自然的六种形态"风.寒.暑.湿.燥.火",风依然是头儿,C位. 风月同天让人想到山川异 ...

  • 风为百病之长,早春风最邪,艾灸助你抵御风邪侵体

    在中医中,春季为风邪主令.而"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外来致病因素的第一位. 春季人体阳气生发,肌肤腠理疏松开放,容易被外来风邪所侵,引发外感病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 ...

  • 风为百病之长——这个名方能治很多种病

    国医大师秘方验方 昨天 I导读:用荆防败毒散治疗感冒.痢疾.疟疾.腮腺炎等多种病症,均取得显著效果.说明该方的应用范围已大大超出其制方之旨,凡症见憎寒壮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舌苔白腻.脉浮重按 ...

  • 尚先早课|风者百病之长也

    在中医理论中,风邪为重要的致病因素,称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zhang)""百病之始"等. 所谓'风为百病之长',主要是说风邪常为外邪 ...

  • “风为百病之长”,这句话对吗?—— 外感病因辨析系列(二)

    肖老师说: 现有的外感病的病因理论有"六淫"和"杂气(疫疠之气.疫气.疠气)"学说. 但是, "六淫"之中,"火"不可能 ...

  • 风为百病之长,常见的比如皮肤搔痒、畏风畏...

    风为百病之长,常见的比如皮肤搔痒.畏风畏寒.肌肉酸痛.四肢麻木.手足震颤.头晕目眩,跟风邪引动有关系. 外风多是由于身体抵抗能力下降,而导致风邪侵扰有关系,常用祛风解表的药物,比如麻黄.桂枝.羌活.独 ...

  • 为什么说“风为百病之长”?兼论风、水、寒、热之间的关系:

    中医的病因学说,风.火.热.湿.燥.寒,风邪为六淫之首.又说"风为百病之长"."长"也者,老大之谓.意谓风邪为第一病因.中医有风湿病的病名,西医有风湿性心脏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