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施一公团队首次报道激活状态人源次要剪接体结构
相关推荐
-
Science:西湖大学首秀,施一公等揭示剪接重塑的分子机制
剪接体通过两个顺序的酯交换反应,分支和外显子连接来执行真核前体信使RNA剪接以去除非编码内含子,该过程的保真度基于对内含子中的保守序列的识别以及该多兆达尔顿机器的动态组成和结构重排.通过保守的ATPa ...
-
mRNA测序是什么?
真核生物mRNA测序的研究对象为特定细胞或组织在某一功能状态下转录出来的mRNA集合,通过oligo-dT磁珠捕获带polyA尾的RNA进行建库测序,也称为PolyA-Seq.可研究mRNA差异表达或 ...
-
201909广大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
201909广大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
-
组蛋白修饰迈入单细胞测序时代 | 单细胞专题
--单细胞里程碑式的突破: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任兵课题组在单细胞层面同时测定转录组和DNA表观遗传修饰水平的新方法突破! 历史的车轮浩浩荡荡向前,永不停息.回首生物学界的这20年,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手段 ...
-
西湖大学施一公研究组Science:首个人源次要剪接体的电镜结构
导读 北京时间2021年1月29日,西湖大学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科学>(Science)发表题为<激活状态的人源次要剪接体的结构>(Structure of the Activ ...
-
UC头条:重磅研究!施一公团队首次发现:来自WIFI和手机的辐射确实会影响睡眠
点击加载图片 人类肉眼看不见的电磁辐射(EMR)在世界上无处不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环境中的EMR急剧增加.主要工作在2.4GHz和5GHz左右的双频Wi-Fi几乎在所有室内场所都有使用.4G手机.蓝 ...
-
瞿介明教授团队首次验证:雾化吸入异体人源间充质基质细胞外囊泡的临床前有效性及临床安全性
来源:呼吸界 2021-08-31 09:002021年8月,瞿介明教授团队首次验证经雾化吸入异体人源间充质基质细胞外囊泡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相关研究成果刊发在国际顶级权威杂志Journal ...
-
复旦团队首次公布“看得见”的人体经络影像 | 茶叶起了大作用?
来源|2021年4月2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8期 作者 | 李辉,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导读 近日,复旦大学团队首次公布了符合人体经络传统描述 ...
-
首次报道热休克蛋白Hsp90α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
一,前言 2021年3月26日,美国圣母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的Brian Blagg教授在<德国应用化学>上首次报道热休克蛋白Hsp90α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分享一下. 二,Hsp90介绍 ...
-
《Nano Energy》:首次报道一种新型Na-CO2电池!
编辑推荐: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占96%,Na-CO2电池利用CO2作为正极气体,在火星探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可燃液态电解质的挥发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首次报道了采用无机Na3Zr2Si2PO ...
-
惠而浦(中国)新任管理团队首次亮相:打造中国最受欢迎的跨国公司
2021年5月21日,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983)在合肥总部召开了要约收购完成后的首场新闻发布会,梁昭贤董事长.梁惠强总裁与全新的惠而浦(中国)核心管理团队正式亮相,首次公开了 ...
-
Am J Hum Genet | 美国科学家首次报道基因组医学整合研究框架
推荐:江舜尧 编译:微遗传 编辑:马莉 2019年5月16日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Carol R. Horowitz教授等在著名遗传学期刊<Am J Hum Genet>上发表了题为< ...
-
PNAS重磅 | 中国科学家首次报道哺乳动物单个卵母细胞DNA甲基化分析与编辑
推荐:江舜尧 编译:微遗传 编辑:马莉 2019年4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孙贇教授等在著名期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DNA methylation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