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了,别让爸妈分居两地守活寡!(刘云燕)

分居的爱情好可怜

文/刘云燕

公公婆婆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相濡以沫,一个眼神都能懂读彼此。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在石家庄,一个在武汉。

孩子是人们的天。当我们有了孩子,公公婆婆毅然抛下了他们热爱的农村生活,来到了城里。各种不习惯接踵而来,可是,公公婆婆努力地去适应,去学习,从最基本的过马路,用燃气灶,出门要锁门开始。

婆婆甚至一改温柔地样子,逼着公公先学会自立,如自己洗衣服,照顾自己。然后手把手地教公公做饭。

我们都特别奇怪,公公被婆婆照顾了几十年了,婆婆这是要闹哪出?当武汉的小叔子喜得贵子时,公公的做饭技能也正式“出徒”了。

婆婆召开家庭会议,对我们说:“老二在武汉刚起步,要还房贷,要养孩子,请个保姆费用太高了。我和你爸反复商量过了。我去。你爸在这边照顾你们一家。”我们听了面面相觑,却感觉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婆婆自己买了火车票,就前往武汉了。公公开始担当了照顾我们一家的责任。每天清晨,当我们还没起床,公公的早餐就已经准备好了。我感激地看着公公,公公却说:“你们年青人觉儿多,工作也累,多睡会是应该的。”待我们上班走了,一直到深夜才能回家。公公就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孩子也上下学地接送,饮食起居照顾得很好。

婆婆会偶尔打个电话过来,对我们嘘寒问暖,待我们都汇报过了,才会说上一句:“老头子还好吧?”这时节,公公才会走过来,和婆婆只简短地说上三言两语,然后说:“长途电话贵,我挺好的,不用牵挂。”在我们看来,公公婆婆都这把岁数了,两地分居也没什么大碍了。

直到那一天,我下班回家,公公的房间还亮着灯。我走过去,发现公公感冒了,在发烧。我急忙带着他去医院看病,因为婆婆打电话来,家里没人接。我们只好对婆婆如实相告。婆婆听了,非常焦灼,一个劲儿地询问公公的病情,关心之情溢于言表。

可是,待到公公接了电话,却听到婆婆雷霆万钧般地声音:“这老头子,也不会照顾自己。真不让人省心。”公公却笑了,对我们说:“你妈就这个脾气,刀子嘴、豆腐心。”我们不禁有些感叹,这样让他们老俩分开,真是不应该。可是,孩子小,我们都要上班,又有什么办法呢?

公公身体好后,依然像往常一样照顾着我们。我们习惯了公公的照顾,而老二一家也习惯了婆婆的呵护,似乎小日子都过得很舒畅。为了节省费用,公公从来不提去看看婆婆,而婆婆也很少回来。就这样,从年初就到了年尾。

那天我下班回家早,公公在他的屋里学微信。这是我们告诉他,有了微信,不用打电话就可以聊天了。公公戴着老花镜,学得极认真。这时,我听到了婆婆的声音:“老头子,过几天就是你的生日了。往年啊,这一天,我都会亲手给你擀一碗生日面。孩子们忙,估计都忘了吧。我不在,你也要给自己煮碗面啊!”公公听了,悠悠地说:“你煮的面,真好吃啊。如果,能见到你,吃一碗你擀的面就好了!”

我在门口听了,突然鼻子酸酸的,眼泪瞬间流下来。原来,公公和婆婆之间并不是我们看上去那样的风清云淡。在他们的情感深处,他们彼此眷恋,彼此思念,甚至只是婆婆亲手做的一碗面。

当爱人回家时,我悄悄地告诉他这一切,爱人的眼角湿湿的,说:“是我们太粗心了。不如给爸爸一个惊喜吧。趁五一假期,我们全家去武汉吧!让爸爸妈妈团聚一下。”

公公婆婆为了孩子,甘愿忍受着两地分居的痛苦。他们的爱情,原来是如此细腻,如此绵长……

作者简介

刘云燕,笔名气静若兰,河北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喜爱散文和游记,文字散见于《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齐鲁晚报》、《扬子晚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几十家报刊杂志。对生命心存感恩,努力寻求生活中小小的喜悦,描述细腻美好的情感,体味宁静淡泊的生活,欣赏自然磅礴的气概。渴望以梦为马,让文字花开,梦想成真。联系QQ:279507001

梦想原创文学

梦想改变生活    写作改变命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