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俊 | 杏树​

(0)

相关推荐

  • 赵 梅丨童年的那一棵杏树

    上下班的路上,每次经过这里,都会不自觉的多看几眼这棵树,感觉它像极了小时候记忆里的那颗杏树,总觉得那郁郁葱葱的树叶后面藏着一颗颗诱人的青杏. 小时候,公社中心医院和我家只隔着一条土路,医院院里种着两颗 ...

  • 山东作家‖【一颗杏树】◆崔红艳

    作者简介 崔红艳,笔名低吟浅唱,德州市作协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喜欢文字.音乐.徒步.旅行,相信慈悲福慧.美好良善.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鲁北文学 ...

  • 杏花满天的童年

    童年时代,最感兴趣的与其说是对杏花,倒不如说是对杏的果实,以及对获取杏子的整个过程. 记得自家后院就有一棵杏树,高高挺挺着的.每年四月份,粉红的花朵开满了一树.仰头看去,是极惹眼的.然心里所思所想,大 ...

  • 杏树下,梦里几多风雨

    点击上方蓝字"时光如棉"关注我们 杏树下,梦里几多风雨 这是小区楼前的几棵杏树. 昨夜有雨,今天风急.杏花在风雨中依然开放了.五六棵正当年的杏树,一小片粉白色海洋. 杏树走过四季, ...

  • 颇受争议的二月花神

    春二月,万物复苏.在四季分明的北方,杏花领衔开放,可谓一枝独秀,占尽春风.更有大诗人叶绍翁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让杏花名扬天下,成了名副其实的二月花神. 杏花 ...

  • ​少年之页/包容:书包里的秘密(辅导老师/喻荣春)

    文/包 容 辅导老师/喻荣春 奶奶家门前,有一棵从老家移植过来的杏树. 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不要摘春天的杏花,摘多了,秋天就尝不到杏子了.当时不懂为什么,但想起以前尝过那橙黄杏子的甜腻,就也舍不得摘了 ...

  • 故乡的杏花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故乡的杏花 作者:姜佃广 故乡的杏花最有名气的当属<水浒传>里描述的十里杏花村的杏 ...

  • 早春三章 | 酸枣小孩

    我喜欢追着一小朵一小朵的柳絮跑,我在后面追,它们在前面跑.像做一场配合默契却又虚无缥缈的游戏. 早春三章 文·酸枣小孩 一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丁酉年春分前一日去莲台山看杏花,站在漫山遍野 ...

  • 第99篇:花落杏存

    有一周时间没来湿地公园散步了.今天得空,遛达一圈,略有感慨. 前几日,杏花满枝头,人们纷纷对着粉嫩的.雪白的杏花拍照,赞不绝口,还不时地感叹春来之时,万物复苏后带来的惊喜,真可谓是"素衣闲坐 ...

  • 【中州作家】赵红俊:相亲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90] 相亲 河南邓州  赵红俊 在陕西干木工活回来后,发现在家里给山菊的信似泥牛入海,她的回信 并没有像我所期盼的那样如期而至. 到家不几日,来了个给我提亲的人. ...

  • 【中州作家】赵红俊:晕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92] 晕 河南邓州  赵红俊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题记   <周三> "涛子,哥想你了." ...

  • 【中州作家】赵红俊:学历往往要给经验让路,埋头苦干会给才华添彩——读井子先《老弦杂弹》有感。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59] 学历往往要给经验让路 埋头苦干会给才华添彩 --读井子先<老弦杂弹>有感 河南邓州    赵红俊 前言: 成功的研讨会不是说你好我好大家好那种相 ...

  • 【中州作家】赵红俊:谁的职位高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02] 谁的职位高 河南邓州        赵红俊 谁的职位高,以我看,老师的职位高. 就拿姬昊来说吧,他是秦始皇的启蒙老师. 关于姬昊其人,历史上的记载不多,但是 ...

  • 赵红俊 | 那一年,我们正青春

    一 一九七零年春,邓县抽派民工到湖北宜昌参加修筑葛洲坝,我到宜昌后被派到荊门三三零水泥厂第十八民工队任连队会计. 工地先是把从邓县来的民工组成连排,给大坝工程筛石子.两个月后,工地需要组成一个炸石营, ...

  • 赵红俊 | 纯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里面没有一丁点儿夸大的成分. 六三年,我随着教书的父亲在豫西南山区一所学校上学.那年上初一,十五岁. 那时候的我们,不像现在的娃娃们那么早熟,男女之间的事,很懵懂. 班里有个叫彭山 ...

  • 赵红俊 | 都是条几惹的事儿

    我们家在过去,是属于有碗饭吃的农户,手里攒有几个钱. 有饭吃了,我爷爷就打算给家里置些能装点脸面的木器家具. 不知道爷爷听谁说厚坡唐源祠堂有一个敬神的柜子要卖,就花了三块大洋买下,准备放置在堂屋里,当 ...

  • 赵红俊 | 唱大戏

    题记:谨以此文献给众多奔波在乡村舞台上的朋友们. 五七步日行千里,三两句即是百年. 这个事儿让我记忆犹新,是因为我正在看西游记,祖母的呵斥声把我从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谁来救走的期盼中惊醒."这 ...

  • 赵红俊 | 再遊遨公馆

    一个秋煞稍寒的上午,我再一次来到了距内乡县县城西南六十余里地.一个群岭叠峦.四山绕环的大山沟.从山脚起,顺着与一条溪流相依的窄窄草径上溯一公里,就来到了"徒有虚名"的遨公馆故地.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