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夺门之变时,于谦为何不阻止?只为大明社稷,天下太平!
相关推荐
-
被誉为“西湖三杰”的于谦,在北京德胜门下留下了多少印迹
在北京北二环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城楼,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德胜门.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意为"以德取胜"."道德胜利& ...
-
读史|于谦与大明王朝
明正统十四年(1449)的土木堡一战,蒙古瓦剌部的太师也先挥师痛击明军,50万明朝精锐大军全部溃败,此役即"土木之变". 损兵折将尚在其次,关键是御驾亲征的英宗朱祁镇竟然也被俘虏了 ...
-
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时,于谦手握帝国兵权,为何没出手阻止?
文/格瓦拉同志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年仅30岁的明景帝朱祁钰一病不起,眼看着离鬼门关越来越近.然而,由于皇帝的独生子朱见济先前已经夭折,而储君之位空虚,一旦明景帝驾崩,江山社稷将陷入无人可以 ...
-
夺门之变时,明代宗第一反应竟是于谦所为!背后蕴藏了何等玄机?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初,明代宗朱祁钰病重不起.而朝中皇储位置尚且悬空,究竟该立何人为新帝,皇帝朱祁钰和帝国首席重臣.兵部尚书于谦,在皇统继承问题上各有主张,分歧甚大. 这对曾经彼此知心.配合 ...
-
明朝夺门之变被忽视的真相,明英宗杀害于谦的真正理由
因为明英宗朱祁镇所谓"夺门之变",夺的并非此时已经病重垂死的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的皇位,而实质上是夺了他长子.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的皇位.当时在皇位归属问题上,孙太后和于谦本质上都是朱 ...
-
夺门之变:明英宗连夜记住功臣的名单,注定成为历史的笑柄
公元1435年(明朝宣德十年)正月,明朝第五为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驾崩.这位缔造"仁宣之治"的皇帝仅仅在位10年,只活了38岁.弥留之际,明宣宗用哀求的目光望着张太后,久久不能开口. ...
-
夺门之变于谦手握重兵,为何坐视不理,难道他不知英宗复辟是灾难
于谦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于危难之际挽救了大明帝国的忠臣,他是明宣宗时期的进士,凭借才能进入仕途,担任过御史和巡抚,以两袖清风闻名,历经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三朝,最终成为明朝兵部的长官兵部尚书,相当于国 ...
-
明朝史上兄弟间的皇位之争,震惊朝野的夺门之变,明英宗成功复位
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日晚上,明朝大将石亨.管事太监曹吉祥和大臣徐有贞等人带领大队兵马直接闯入了南宫,他们救出了被软禁在南宫内的明英宗朱祁镇,并在第二天早上迎立朱祁镇在大殿内复位,当朝的病重在床的明景 ...
-
夺门之变:一夜间明英宗再次登位,真相揭开,比顶级大戏还要精彩
历史上,江山易主,故主身怀国仇家恨,重拾河山的事并不鲜见,但在皇帝眼皮底下,一直过着囚徒生活,突然间成功逆袭的却只有一例. 这就是明朝的"夺门之变". 表面看,夺门之变是一帮朝臣夜 ...
-
“夺门之变”的当晚,手握重兵的于谦为何未反击?
有书君说 纵观历史,政变往往都伴随着军事和暴力,代表着流血和牺牲 但在明朝276年间的统治里,还真的有一次政变,几乎没有流血伤亡,而且还成功了. 它就是,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 是指在明朝代宗朱祁钰 ...
-
夺门之变当晚,于谦知道吗?如果知道,那又为何没有阻止他们呢?
明朝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日,以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为首的一股小分队,趁着夜色而顺利潜入南宫(皇宫的那边),并进入一所略显破旧的宅院之中.众人进入宅院后,对着一位衣衫褴褛但很有精神的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