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日常管控
水产的日常管控一定要在“管”上下功夫,“控”的效果自然也就有了。这里的管、主要是饲养管理的重要内容,这里的控、就是让其不发病、少发病、发病后能快速康复。一、管人 人是养殖的主体,农场主、场长、技术员、带班长、饲养员等,人的因素对养殖成败至关重要。管人主要是培训、规范、和激励为主的模式。通过培训使员工具备或提高专业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规范统一大家的操作标准,通过激励挖掘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感,这是打造绩优团队的基础。二、管事 生产计划编制、人员的招聘和培训、环境清理消毒和净化、养殖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温度、调水等,这些反反复复的事构成了整个养殖链。这些事管得好了,养殖中的失误就少,健康养殖才有保障。三、管环境 所谓环境分大环境、小环境、内环境、微环境。大环境就是养殖场周边环境,要杜绝工业、垃圾、牧业污染;小环境主要是指养殖场内的环境,要做到每批都能彻底消毒,以阻断疫病的跨批次传播和沉淀;小环境主要是指各水塘的内环境,这关系到水塘内的公共卫生、水体质量、病原微生物的密度、消毒效果监测等,都要符合养殖的需要。微环境更多的是指养殖物的体内环境,尤其是肠道环境,很多微生态厂家一直以来在宣传养殖就是养肠道是有一定道理的。四、管设备人养设备、设备养殖、水产品养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产养殖的用户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传统的养殖方式一般是根据观察鱼或虾等浮头情况来判断水中是否缺氧,根据水中的混浊度来判断水中的氨氮等多种成份的含量,根据经验来判断水中的PH值及水温,需要人工来开启增氧设备。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传统的养殖方式所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影响水产养殖环境的关键参数就是水温、光照、溶氧,氨氮,硫化物、亚硝酸盐、ph等,这些关键因素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很难准确把握,靠经验来判断误差非常之大,再加上养殖规模越来越大,靠这种传统的方式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重大损失。如果对设备的认识、保养、使用、维修不到位,养殖难度是很大的。设备一旦发生问题,不仅仅能造成重大的应激,还容易造成比烈性传染病更严重的伤亡。五、管料 规模化养殖对料的管理除了保持新鲜、现拉现喂以外,还要关注适时地评价饲料质量,如:有无霉变、粒度大小、硬度、颜色、气味等,对料仓要做好防雨和防晒处理,每一批出栏后,要彻底清理料仓、料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