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0)

相关推荐

  • 【江西】江庆淋《我喜欢读书》指导老师:胡美凤

    我喜欢读书 赣州市文清外国语学校 江庆淋 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书读的多了,人就变傻了,会被人叫"书呆子".有人觉得读书是一种负担,读书时犹如把自己关在一个密不通风的笼子里.甚至 ...

  • 江一:孩子,你不是作文不好,只是考场上得分低

    孩子,你不是作文不好,只是考场上得分低 文/江一 一觉醒来,我看到顾北宸.影戳仙.要糖仙.唯一笑(网名,哈哈)又在朋友圈反思自我了.很巧,我看到他们反思的时候,他们反思的都是关于作文. "期 ...

  • 江一:答清竹书:读书即为格物,格物鸿大格局

    答清竹书:读书即为格物,格物鸿大格局 文/江一 清竹同学: 你好!你的文章从来没有让老师失望.近来,胡校长抄袭一事,在教育界(最重要的是小语界)闹的沸沸扬扬.就此事件,我出了"格物与格局&q ...

  • 【原创】小忆戴老师

    小忆戴老师 湖南省安乡县城东小学   叶春霞 张老师请假了,戴老师代数学课,他教我们四年级数学. 戴老师那时候没有成家--他开口闭口都是"我外甥":"我外甥十岁,都读五年 ...

  • 因为爱,所以爱(音频版+文字版)

    首先说明一点,这里的"爱",不是男欢女爱的"爱",而是教育中的"爱". 先说句题外话--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q ...

  • 受挫能力强的人,往往才是活的真、走的远的人

    苏轼是我国宋代的大文豪,他在诗.文.词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是宋代的文坛领袖.他命途多舛,一波三折,起起伏伏,仿佛一生都奔波在被贬谪与回京的路上,然而他却很是乐观,洒脱从容. 拾遗曾经发过一篇文章 ...

  • 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六上二单元口语交际演讲稿

    整理骐玮小朋友的演讲稿时才发现,好像真的没怎么发这个小家伙的习作. 平日里他的作文都很严谨,即使写小说,也会写历史题材的,中间的打斗场面啥的,都能禁得起推敲. 看他写这个演讲稿,也有这样的感觉,说服力 ...

  • 【三湘文艺】何贵/人生关键处只有几步

    人生关键处只有几步 作者:何贵 前几天和加义的一位朋友聊天,提起某某乡镇的一位副镇长最近通过了组织考察,准备提拔到正科级岗位,几年前关于"他"的一个小细节浮在眼前. 2016年,我 ...

  • 五行音疗:安稳情绪宁心定志,古筝纯音乐,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五行音疗:安稳情绪宁心定志,古筝纯音乐,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 (重阳节原创诗)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秋韵诗会](重阳节原创诗)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写一贺年片上的<横琴送秋>图,寓意重阳节. 二荷伞/文 秋风瑟瑟乱云移,气像深沉好入迷: 拥有琴筝置巅上 ...

  • “临江仙”词牌 诗词曲150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临江仙 唐教坊曲,双调小令,用作词调.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 ...

  •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省试湘灵鼓瑟> 唐·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 ...

  •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全诗赏析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出自唐代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

  • 李叔同: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庭中百合花开,昼有香.香淡如,入夜来,香乃烈.鼻观是一,何以昼夜浓淡有殊别?白尽众喧动,纷纷俗务荣.目视色,耳听声,鼻观之力分于耳目丧其灵.心清闻妙香.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古训好参详. --李叔同 & ...

  •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26章)(8—16章)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是新时代的唐诗基本读本.注讲上以言简意赅为标准,对入选作品仅作必要的注讲,讲清楚需要注意的字音.字义.典故.修辞.背景,易读易查,使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气 ...

  • 潮平两岸阔;江上数峰青。《名胜名联》之温州

    潮平两岸阔: 江上数峰青. 沈茂才集句题江心屿江心寺.江心屿,位于城北瓯江中,面积一百零七亩,岛上有江心寺.文天祥祠等名胜 众山遥对酒: 孤屿共题诗. 孙权守题江心屿江心寺 风景不殊,四十余年旧鸿雪: ...

  • 江上数峰青

    董源,后称董元,字叔达,生于唐末,卒于宋初,钟陵人,曾任南唐后苑副使. 我们今天看到的听到的董源,已经不是董源他自己,已经不是五代任北苑副使的那个董源.我们对他的名字到底叫做"董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