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人在京山——开办共大担重任(连载之二十)

(0)

相关推荐

  • 何力:高水平中职学校发展的基石是什么?

    今天,随着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高潮的持续,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又成了职业教育新的热点. 其实,在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之前,二十多年来我们曾经历过"炼狱"般的省重 ...

  • 天门人在京山——返教研室搞高考(连载之二十五)

    我在局办公室工作了一年半,为大家做了几件好事,受到了大家的称赞.但是,办公室工作太繁琐,我已是近50岁的人了,难以应付那些复杂的事务,我到县政府办公室去参加各科局办公室主任会议,看到其他科局办公室主任 ...

  • 天门人在京山——回教研室抓高考(连载之二十三)

    京山三角洲 1980年底驻队结束,我回到文教局不久,组织部行文任命我为文教局教研室副主任.我第一次是1961年暑期调教研室工作,1963年初调离教研室,转眼10多年过去了,没想到第二次又调回教研室. ...

  • 天门人在京山——第三次担起重担(连载之十七)

    正当学校教学工作走上正轨,准备雄心勃勃地开创新业绩之时,文教局长龙长镒.副局长陈惠芳到三阳找我谈话,要我到文教组任组长.我说:"刚好学校教学工作走上正轨,我就在学校干."他们说:& ...

  • 天门人在京山——全家搬进京山城(连载之十九)

    1975年11月,我从祁河水库回到文教组,在休息几天的时间里,心神不安想了许多,想到我在三阳辛辛苦苦地先后工作了14年多,没有什么大的功劳,总有点苦劳,没料到今天落得如此下场,想来想去此地不可久留了, ...

  • 天门人在京山——回到老窝办高中(连载之十八)

    在三阳文教组工作了整两年,到1972年暑假,我找文教局领导,说明我不喜欢搞流动式的工作,要求回到三阳区中学.经局领导同县委组织部和三阳区委研究后,同意了我的要求,同姚铭山同志交换,他到文教组,我回到三 ...

  • 天门人在京山——积极进取团聚少(连载之十一)

    在那困难的年月里,我们没有什么婚假,我们是积极进取的青年人,以工作为重,没有度什么蜜月,我们仅仅团聚了6天就分开了.过春节的那几天一连下了几天大雪,正月初五的清晨,她送我到东正街我的同事张泽忠家,约他 ...

  • 天门人在京山——萝卜白菜作婚礼(连载之十)

    我与杨培香同志的婚事,是由我们堂叔伯的三伯母(她的姑妈)介绍,从小定的亲,直到我们长大成人没有交往,还是1955年暑假,我初中毕业时给她写过一封信,她也没给我回信. 1957年暑假,三伯母引我第一次登 ...

  • 天门人在京山——艰苦环境磨意志(连载之九)

    我自愿分配到山区京山县,当年人们称京山县是荆州地区的西北利亚.分配到京山后,我又自愿分到京山县最大的山区--三阳区,到了三阳店后又分到山角里的小阜小学.这里的环境的确艰苦,艰苦的环境磨炼了我的意志,我 ...

  • 天门人在京山——自愿分配到山区(连载之八)

    1957年秋,全国开展反右派运动,学校首当其冲大鸣大放,沔师校园内到处都贴满了大字报.虽然学校没有停课,可是师生们都无心上课,有空就在写或是看大字报.此时,正值我们读三年级,离毕业仅有一个学期了,放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