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回顾:孩子爱发脾气,妈妈怎么办?

编者按:我们在面对孩子爱发脾气的这件事儿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来做呢?怎么样跟孩子来和平相处呢?12月14日,果妈李璇在我们的社群进行了一次免费微课。

点击收听音频分享

这一次的微课干货满满,果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1、孩子发脾气的3个原因

2、孩子发脾气时,家长怎么做

3、让孩子与你和平相处的3个秘诀

以下就是此次微课的精华内容:

01
孩子爱发脾气的3个原因

孩子爱发脾气,我们会从三个部分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要注意一下孩子的年龄段,不同的年龄段的孩子,他的其实背后的原因也都是不尽相同的。

1、从脑科学角度来看

人类的大脑和动物的大脑是不太相同的,作为最高级的哺乳动物,人类大脑是由很多个部分所组成的。

现在市面上,关于脑科学的一些书籍,在果妈阅读当中也曾经讲到过。

比如说:《由内而外的教养》、《全脑教养法》。

我们来了解哪部分的知识,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情绪的这件事。

大脑分为一部分叫动物脑,一部分叫理智脑。

动物脑其实就是原始脑,它是指我们在遇见一些应激情况的时候会发生的最本能的反应。

比如说:如果我们在森林当中遇见了一只老虎,那你会怎么办?你有可能会吓的转身就跑,或者说吓得马上就僵住了,还有一种呢,就是像武松一样去打这只老虎。

所以,人在出现一些应激反应的时候,调动的其实都是我们的动物脑、原始脑,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出现三种情况:攻击、僵住、逃跑。

理智脑就是我们非常高阶的思维了,可以去做计划、思考。

我们做这件事情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个部分调动的其实就是我们的前额叶。

而动物脑其实调动更多的是我们的中脑的部分。

我们就这样简单的来了解,当有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到底是调动的动物还是理智脑。

北大脑科学家、教授魏坤琳说:孩子的大脑发育是不均衡的,管情绪唤起的情绪脑要比管理智的理智脑发育快得多,孩子的理智脑要到20岁以后才完全成熟。

如果我们用一个更具体的说法来说,就是到30岁。

所以在我们中国会有一句话叫三十而立。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理智脑还没有发育完善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很多发脾气的情况。

所以就能够理解,孩子爱发脾气是因为他现在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大人,他还不能够那么好的控制他的情绪。

2、从孩子的遗传来看

德国的科学家发现,遗传基因是决定一个人性格是否易怒的关键。

有的孩子可能动不动就躺在地上打滚儿了,而有的孩子就听话乖巧。

在研究人员做了一些测试DNA的测试,会检测他们体内的RPP杠三二基因的类型,叫做愤怒的基因之一。

而这个研究就会发现,比起拥有CC型基因变体的人,TT和TC型的被试者更易发怒。

相关的研究人员也认为T基因能够提升多巴胺的水平,多巴胺影响愤怒和攻击情绪的重要物质。

所以,如果一个人的基因当中T越多,人就越容易暴躁易怒,从而产生攻击行为。

作为家长是不需要知道的这么专业,到底是T基因还是C基因,其实只要知道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就可以了。

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就更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更容易产生这种爱发脾气的情况。

3、从解释风格来看

果妈阅读在12月份主题是自我鼓励,现在正在讲的一本书叫《做你自己的心理治疗师》。

在这本书讲到了,我们是怎么样变成现在的自己的,我们认为是遗传或者原生家庭的环境造就了我们的个性,当然这些也确实是其中的原因,但是这个潜意识的决定就是这种创造性的解释风格,它更加影响了我们的个性。

举一个例子:

现在都放开了二胎,很多的家庭当中都会有两个孩子,或者是多个孩子。

我们自己可能是独生的,也可能是生活在多子女的家庭当中,你会发现同一个爸爸妈妈生的孩子,按说他们的基因是一样的。

但是同样的家庭环境当中,每个孩子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会特别积极、有的孩子就会特别消极。

有的孩子遇见什么事,你批评他两句,他也没关系;有的孩子,就特别敏感。

这就涉及到一个叫做潜意识的决定,我们每一个人在五岁的时候就会形成自己的解释风格。

如果说一个人解释风格是一种比较悲观的,或者说是在遇见一些事情的时候会回避,那么他的情绪有可能不会外露,而是压抑。

所以说,如果一个孩子的解释风格是反抗型的,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可能就会用发脾气,用这种叛逆的方式来应对。

从以上的这三个原因来看,我们最终发现孩子爱发脾气,是大多数人孩子都会有的行为。

因为从脑科学角度来讲,孩子的理智脑还并不成熟。从基因的角度讲,有的孩子在遗传当中,更加有这种易怒的这种因素。有的孩子的解释风格也会让他产生这样爱发脾气的情况。

02
孩子发脾气时,家长怎么做

孩子爱发脾气,那作为家长我们又应该怎么样去面对、怎么样去做呢?

有时候孩子一发起脾气来,作为父母,我们真的不知道怎么样去应对。

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前一秒明明才吃饱饭,后一秒就马上要吃小糖果,不给就马上开始脸色大变,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明明家里面已经有好多玩具了,而一逛商场,还是要撒泼打滚儿闹着,非得再买一个;

明明答应好只看两集动画片,可是时间一到,不肯关电视机,家长是软磨硬泡,不知道讲了多少遍的道理;

生气的时候,告诉他不要这样大喊大叫,可是这脾气一上来呀,他的声音还是如雷震天,搞不好还乱摔东西、乱打人,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那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

第一步:先来了解情绪,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其实我们说到情绪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情绪有一些负面情绪和正面情绪,或者分为积极的、消极的,或者是分为正向的、负向的,但实际上每一个情绪都没有什么对错之分,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情绪。

当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开心;

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温暖;

当我们被爱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幸福;

当我们喜欢的人更喜欢别人的时候,我们会嫉妒;

当别人触犯我们的底线时,我们会愤怒,我们还会难过、尴尬、紧张、委屈、纠结。

其实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自然出现的,不会因为我们不喜欢就不出现。

如果你说:“我不喜欢我的孩子伤心,我想让他一辈子都幸福快乐。”

但是这个情绪可不会因为你不喜欢就不会来。

心理学家罗杰斯: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其实谈到接纳情绪,很多的家长都说:我知道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可是我依然还是接纳不了。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经历过在情绪上的波动,没有经历过很难过的情绪,他也没有经历过愤怒的情绪,他的人生体验是不完整的,他是没有办法感知到那样的情绪的,因为他没有体验过。

当孩子们在哭的时候,其实就跟他们在哈哈大笑一样,这些都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情绪反应,我们不要太着急,总是想着用个什么招让他马上就不哭了。

如果他都没有体会过哭的难过,未来写作文也好,表达感受也好,他又怎么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呢?

而且从想象力这个角度来讲,如果我们的孩子并没有体验过这种情感,他其实是没有办法激发出他内在的很多东西的。

所以,有时候孩子体会一下这种愤怒的感觉,发个脾气好像还是好事儿。

所以,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请给自己一点时间深呼吸,先去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让你自己被他的负面情绪所裹挟。

第二步:引导孩子去说出感受

当孩子的情绪逐渐平复了之后,我们就可以引导他说出感受。

对于年龄非常小的孩子来讲,他可能没有办法用这样的文字去描述,你也可以让他用绘画的方式画下来,哪怕就是几个线条的涂鸦,或是几个颜色的蜡笔乱涂,其实都是在表达他的感受,我们要引导孩子们触碰到他真实的感受,用他的方式描述出来。

可以看一下面这张图片,在这里面其实是有两类感受的,一类是我们得到满足的时候的感受,一类是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这里面,其实也并没有把我们所有的感受写下来,所以可以看到这些词在生活中你用到的也不多。

如果让你去体察一下现在的感受,你可以用哪个词清晰地表达出来吗?

跟我们的孩子一起练习,觉知你当下的感受,引导他说出来,对于五六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引导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

我们可以用正面管教的情绪脸谱表,让孩子看。

当孩子七八岁认识字多了,我们也可以介入一些文字的方式,引导他说出来,要让他不断觉察到自己的那份感受,只有他不断练习,触碰到自己真实的感受时,他才有可能更好的跟情绪做朋友。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用大脑盖子的方式,来提醒自己。“大脑盖子”是一个游戏,其实也是帮助父母和孩子双方的,这个怎样解释呢?

大家可以来看一下下面这张图片,左边是一个拳头,四个指头都是合起来的。右边是一个就像举了一个4一样,四个手指是立起来的,那我们来看左边这个捏成一个拳头状,它就是代表着我们的大脑,是原始脑。

现在的这个四个手指合下来的时候,原始脑就被盖住了,是理智脑在起作用,也就是我们的这个四个手指头代表的是前额叶。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是可以很理性的分析,做什么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不冲动的。

当我们的大脑盖子盖打开的时候,四个手指碰就会打开这样的状态。

其实这是一份觉察,五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跟他来练习使用这个手势。

我记得我在教我儿子的时候,他很清晰的记得,如果这个手势打开,就代表我们现在的大脑盖子是打开的状态,我们就要去慢慢的让自己深呼吸,跟自己的情绪待在一起,让自己逐渐平复下来,这个手势,是他可以比划给我,我也可以比划给他。

在最开始使用的时候,其实我们彼此都不是有这种觉察的这种力量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发脾气的时候,我儿子就哭着举起来这个手势。

我还特别生气说:“你举手干什么?”

然后他就说:“妈妈的大脑盖子打开了。”

当时那个瞬间,我一下子就看见了,原来他是在提醒我,可我其实已经开始情绪失控、发脾气了。

所以当我冷静下来之后,他也冷静下来,之后我就跟他讲:果果你特别棒,你用这个方式提醒我,可是妈妈没有看见,谢谢你告诉了我,谢谢你在提醒我,我们可以更好的相处,用一种更平和的方式沟通。

自从那次之后,我会提升一些觉察的意识,所以,这个手势是我们可以教给孩子的,你不要寄希望于我一举手,我的孩子立马就不哭了,可以控制好他的情绪了,它并没有那么神奇,它其实是来帮助我们去觉知当下的那份感受的。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样做呢?

首先,请你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深呼吸,先不管孩子的情绪,你要先接纳好自己当下的情绪,或许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你自己也很难过,很委屈或者很愤怒,那个时候你先要照顾好的是自己,因为我们只有照顾好了自己,才有能力照顾好别人。

当照顾好了自己之后,孩子的情绪也逐渐平复下来,之后我们可以跟他一起识别情绪,聊一聊在那个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些图画或者是文字的方式表达。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以后你在发脾气的时候,妈妈需要用一个手势提醒你,你可以做深呼吸来调整自己。

同时还有一件事情要做,就是当孩子能够识别他人情绪之后,大概也就是在五到七岁之后,我们就可以不断的反复去提及。

当你在发脾气的时候,妈妈其实也很难过,妈妈的情绪也很不好,特别受伤,我们还可不可以想到一种方式,不用发脾气来表达呢?

可以引导着孩子在下一次有情绪的时候,用文字、语言,或者其他的方式表达他的情绪,慢慢的他就学会了不一定要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负面的情绪。

这就会让孩子走向一个更加良性的方向上来,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还很小,先不用担心,先去接纳他、共情他。

可以用你的手,从他的脖子一直到骶骨的方向,在他的后背不停地抚摸,可以让他感觉好一些,让他知道你是陪在他身边,跟他一起去度过这段情绪的。

如果我们有能力这样去陪伴孩子,不断的引导他去识别情绪,用其他方式表达情绪,孩子就会学会我可以用画画、说出来、摔打枕头等方式表达情绪,那么,他发脾气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当然这是需要时间的。

03
让孩子与你和平相处的3个秘诀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有时候会很有挫败感,会觉得说:怎么我生了这么一个倒霉孩子?我学了这么多,怎么我的孩子还这样?

还是会有一种苛责自己的东西在,其实我们要想和孩子和平相处是有小秘诀的。

如果我们不是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放在自己身上,你就会不断发现,生活会越来越美好,那小秘诀是什么呢?

第一个:就是做一个懂孩子的父母

首先要去学会那个懂得,而这个懂得是有一部分能力的

比如说:我们可以了解孩子的一些心理特点、气质的类型,逐渐的,我们就知道原来我的孩子就是易怒的,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那你就不会有深深的挫败感,不会觉得我的孩子就怎么这么不好,是不是因为我?

你在懂得他的同时,自己改变认知,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因为无论每个孩子有着多大的缺点,他们身上都一定有令你两眼放光的地方,我们要逐渐看见那些好的地方,不断鼓励孩子。

而不是会跟他说,怎么就你这么哼哼叽叽、天天发脾气,不要用这样负面的方式给孩子贴标签,要正向引导。

还可以通过阅读不断提升我们的情商能力,真正懂得孩子的需求,而这一点也是在果妈阅读做了五年之后,我们不断的在往这个方向上走,我们会在主题阅读的书单当中加入一些文学作品,我们会在线下的读书会不断的深入的去读小说,因为我们需要通过读别人的故事来真正获取那种懂得的能力。

这样的话,如果你能够做一个懂孩子的父母,那就真正能够做到接纳,那个时候你是自然而然做的,并不是说我应该去做。

第二:做一个有趣的父母

我们现在都说做父母挺难的,又要学这个,还要学那个,又要知道儿童心理学,知道一些教育的体系,还要知道孩子的性教育、财商教育、各种教育,就觉得自己好累。

关于这些部分,我们也都曾经在果妈阅读的主题阅读当中进行过一些讲解,带着大家通过阅读获取到这些资讯。

同时,我还希望大家能够做一个有趣的父母,就是好好生活,好好教育,当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在生活当中出现的时候,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探索、思考。

教育其实就是一个价值观的传递,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当你愿意跟孩子平等的在一起,好好享受生活的时候,你很多的价值观才可以不断抵达。

然后让自己做一个会玩游戏的父母,可以深入到孩子的世界当中,跟他一起枕头大战,跟他一起去玩水、泥巴,跟他一起享受这种玩耍的乐趣,因为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如果你俩都能够玩在一起,就能让你们无话不谈。

另外,还可以做对生活有激情和充满好奇心的人,真正的做一个有趣的人。

这一点也是果妈阅读要在未来的书单、读书会以及线下读书会当中不断去传递的妈妈的感性素养。

让每一个人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能够感觉到那种美和幸福,不断的让你享受生活的美好。

那个时候,即便我们的物质生活不是那么充裕,但是我们的精神生活也是非常富足的,你就是一个真正有趣的人,而你的孩子也会体会到生活的快乐以及希望。

第三:可以做一个不完美的父母

即便我们学的再多,知道再多的体系,看了再多的书,但是我们也做不到完美的父母。

因为这个世界上本身就不存在完美,完美它只是我们一个愿望而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我们真的就让自己做一个60分的父母,不多不少足矣了。

要想让我们与孩子和平相处,不需要掌握那么多的工具,只要让我们做一个内心富足、温暖幸福的人就够了,我们懂孩子,了解他的需求;我们是个有趣的人,可以带着他去体验生活的乐趣;我们是个不完美的人,也不需要培养完美的孩子。

最后,带着大家再来回顾一下,其实看到这个标题,有时候我们觉得挺挫败的,怎么就养了这么一个爱发脾气的小孩儿。

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再来看这件事情,你的孩子有感知的能力,你的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他愿意用这样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照顾好自己,也要引导好孩子,让他逐渐用一些其他的方式跟他的情绪做朋友,慢慢的这个问题就可以化解。

如果你是一个愿意成长,感知生活美好的妈妈,相信一定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做妈妈真的不要给自己太多的条条框框,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只要能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就好了。

德国的教育家福禄贝尔说: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是也。

所以请秉承着这句话,做一个爱孩子,懂孩子的妈妈,做一个孩子的榜样就足矣了,就让我们一起做60分的父母不多不少,做一个幸福的妈妈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