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一六二:张仲景出「痨瘵」的第一个方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笔记68| 痨症第一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一六二.伤寒五六月,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此方为经方里治痨症的第一方.痨症的人吃什么药 ...

  • 『每天学伤寒』一动就需要缓一整天的人,血痨证

    倪海厦&张仲景 修田哥哥资料库 今天 一六二: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如果病人发汗而复下 ...

  • 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痨证第一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 [原文]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 ...

  •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剂组成] 柴胡半斤(24克),桂枝去皮,三两(9克),干姜二两(6克),黄芩三两(9克),甘草炙,二两(6克),牡蛎熬,二两(6克),栝蒌根四两(12克)[服用方法] 上七味,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六)

    石膏称为白虎因为他是白色的,麻黄称为青龙,因为他是青色的,很多人认为麻黄是发汗用的,实际上,在少阴证上也会用到麻黄,桂枝麻黄这两位药从太阳一直用到厥阴,所以,麻黄不一定是只有发汗,关键是看你用在什么地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九)

    我们从28这个条辨来看,他有汗,有脉浮,医生以为是桂枝汤证,结果只开了桂枝汤来发表,病人喝了桂枝汤以后,喉咙里很干燥,还会出现呕吐,,烦燥不安说胡话,四肢冰冷,这外就是误治了,造成了阴阳两虚,这个时候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八)

    伤寒论第29条辨: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于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七)

    伤寒论第28条辨: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我们先对原文做一个简单的解释,服了桂枝汤,或使用了泻下之后,患者仍然头痛,项痛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五)

    伤寒论第27条辨: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太阳病,发热怕冷,发热的时间长,怕冷的时间短,一天发作两三次,并见心烦口渴,这个为表郁兼内热之症,如果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四)

    我们来看看白虎加人参汤的处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里,甘草三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二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里面有人参,知母和石膏,其次还有炙甘草和粳米,人参主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三)

    阳明病有经证和腑证之分.经证者,热在神经血液二系,肠胃未结实.经证以白虎 汤为主方,腑证者,病在肠已结实,以承气汤为主剂. 太阳中风,喝了桂枝汤以后,出了很多的汗,病人出现心烦口渴很厉害,喝了很多的水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二)

    伤寒论第26条辨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说,服了桂枝汤后,出很多的汗,病人出现心烦口渴很厉害.饮水不能缓解.脉象洪大症状的,为邪传阳明,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一)

    桂枝二麻黄一汤原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杏仁二十六个去皮尖及双仁,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劈,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