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风文澜】戏窝子/ 郭旭
相关推荐
-
宫里老戏院子
宫里老戏院子 文/陈国栋 古老的宫里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千枝百叶.包罗万象,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当然是首当其冲.宫里老戏院子源远流长.历史久远,承受了新旧社会的沧桑巨变.岁月洗礼,经历了 ...
-
碧玉关:有个堂戏远近闻名 (上)
文/郭汉彪 每逢夜深人静,儿时看家乡堂戏的场景总会浮现眼前,引燃我最深最美的记忆. 碧玉关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 郭汉彪 甘肃省通渭县碧玉堂戏是少见的地方文化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历史悠久,何时组建不得而知 ...
-
组建于1950年的华县郭村秦腔剧团
邮箱:3125136050@qq.com 郭村秦腔剧团的辉煌与落寞 作者 同延龄 郭村秦腔剧团解放初成立,50年代曾享誉华县,排演过众多脍炙人口的大本戏和折子戏,脱颖出许多演员名角,被郭村及周边民众交 ...
-
村里唱大戏,台下老年人听得入神,而现在唱戏与以往已大不同
11月11日,山西永济,两名老人头顶遮挡阳光的纱巾在观看舞台上演出的传统戏剧.在农村,每到农闲时节,传统的戏班子就开始进村搭台,咿咿呀呀地将古老的唱腔通过音响传遍村里的每个角落.不管是本村的,还是邻村 ...
-
【往事】看戏记
我相信,今天的每一个和戏曲有缘的.有点年龄的人,都曾在记忆中有过这样的经历:懵懵懂懂中被大人牵着抱着,吆喝着,挤在座位上,或者围坐在飘满马粪味儿和旱烟味儿的剧场里,看台 上穿红着绿的人,仰着花里胡哨的 ...
-
一腔奉献无颜色——华州区剧团《大将郭子仪》背后的郭大姐
邮箱:3125136050@qq.com 一腔奉献无颜色 作者 杨民社 真想不到,晚年的我爱上了看秦腔戏.那是2018年7月23日,我的朋友王新记打来电话告诉我,华州区剧团在子仪路演出新编秦腔历史 ...
-
姥家村头的大戏院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取消了生产队,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农田分包到户以后,农民的干劲高了.劲头足了,庄稼的收成连年翻翻.家家户户的粮食囤里都有吃不完的余粮,人们不再为籴米买面犯愁, ...
-
【渭风文澜】母亲节感怀/ 郭旭
母亲节感怀 郭旭 母亲节这几天,网上群里的朋友们不断发诗歌.写文章怀念母亲,歌颂母亲,让我内心感动,昨天给母亲打电话提前祝福,女儿告诉我,她姑姑怕明天人多拥挤,已经定好了庆祝午宴,一家人要出发去饭店, ...
-
【渭风文澜】回家过年/ 郭旭
<回家过年> 作者 / 郭旭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国人的口头禅,可见过年与钱多钱少关系不大,其实过年已经成了亲人团聚的一个由头,平时单位不给假,孩子要上学,老婆舍 ...
-
【渭风文澜】慈母出院有感(外一首)/ 郭旭
慈母出院有感 作者 / 郭旭 喜闻慈母今出院, 倾间涕泪湿衣衫. 七十六岁风中烛, 二十五日浪里船. 妙手回春医术精, 乌鸦反哺孝意显. 扶杖微笑回家去, 康乐幸福享天年. 注:七十六岁慈母因脑梗重病 ...
-
【渭风文澜】母亲患病有感 / 郭旭
母亲患病有感 郭旭 九月三十日午后,母亲突患脑梗重症,妹妹.儿子旋送陕中附院救治,我于十八时许接妹妹紧急电话,急同妻子从西阳坊老家返回. 今年来母亲身体欠佳,五六月间,曾住院旬日,此番发病,连同一三年 ...
-
【渭风文澜】去易俗社看戏 / 巨石
去易俗社看戏 巨石 去易俗社看戏,是我多年的心愿,身居古城却少有机会.国庆适逢<三滴血>上演百年之际,与乾县"范紫东研究会"同仁,10月4日下午去易俗社看戏,一起参观了 ...
-
【渭风文澜】乾陵牡丹园(组诗)/ 郭旭
【渭风文澜】乾陵牡丹园(组诗)/ 郭旭
-
【渭风文澜】父亲的自行车 / 郭旭
父亲的自行车 作者 / 郭旭 父亲是一个生活俭朴的人,一生烟不抽酒不喝,更不用说胡吃海喝.耍钱赌博的不良习惯了,后来因为身体不好经常吃药,以至于连清淡的茶水也不喝了.没有个人的生活爱好,每每让我们做晚 ...
-
【渭风文澜】汉中的雪 / 郭旭
<汉中的雪> 作者 / 郭旭 汉中今冬也下了三场雪,第一场下的小,只看见天上飘了一气子雪花,街道上只是湿漉漉的,全然没了雪的踪迹.过后看了新闻才知道这点雪本与汉中无缘,还是动用了科技手段, ...
-
【渭风文澜】雯雯姐 (散文)/ 周海峰
雯雯姐 周海峰 我6岁那年,家门中的雯雯姐坐着一辆牛车出嫁了.牛车一路颠簸,雯雯姐一路哭泣.从娘屋长到18岁,倏然离家,要和一个素昧平生的男人结婚,再去遥远的新疆生活,就像昭君出塞,直哭得泪水涟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