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出奇制胜--看如何逆转肝癌肺转移的疯狂生长

这是一个晚期肝癌肺转移的病例,历尽手术、术后介入的经典治疗,尝试过免疫T+A方案,依然无法阻止肿瘤的疯狂生长,双肺充满了转移灶,相信绝大多数家属都会做好放弃治疗的打算,治疗陷入山穷水尽之际。但这是一位善于学习的家属,不服输,不放弃,其刻苦钻研的劲及对家人的爱,非普罗大众能想象。基于对精准医学理论的理解,结合传统中医的标本兼治的理念,排兵布阵,祭出奇招,仅仅10天的时间,就使肿瘤指标下降,影像上转移灶的数量与体积同步减少,堪称是个奇迹。在此我也非常钦佩家属对医学知识的钻研,也希望有更多的家属能成为学习型家属。今天写下治疗过程,仅供有类似病情的病友做一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

治疗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肝右叶巨块型肝细胞癌,行根治性手术 ,病理为中低分化HCC,免疫组化:(右半肝肿物)CK8/18(部分-),GPC-3(-),Hepatocyte(+),GS(弱+),CK7(-),Ki67(50%+),CK20(-),CEA(-),AFP(-),CK19(-),CD34(血管+)。术后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同年10月份出现骨转移 ,行放疗,后行髋关节置换。

第二阶段:从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先是入组贝伐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临床,21天周期,共计7个疗程。疗效评估肿瘤整体缩小21%,因出现免疫性肝炎而停药,采用激素治疗。此后历经仑伐加来那度胺,CPG+OX40,间充质干细胞回输治疗。总体而言,体重下降,转移灶增大,需要口服奥斯康定止痛,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

第三阶段:从2020年11月至今。鉴于常规治疗方案已穷尽,迫切需要有创新性的方案,也此时正好碰到有一位创新精神的医生,一拍即合。于是基于个性化治疗的理念,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制定了以下的治疗流程:先以控制病情为主:用5天左右,扶正为主,(包括免疫调节因子,胸腺法新,香茹多糖,脾多肽),祛邪为辅(康艾注射液 消癌平注射液 艾迪注射液或苦参注射液等),同时减轻炎症等刺激肿瘤生长的因素(抗生素, 塞来昔布, 生长抑素等)。第二步缩小肿瘤阶段:约二周左右的时间。治疗思路:软坚(TKI类药物如易瑞沙、伊瑞可)散结 ,活血化瘀(肿瘤血管正常化 甲磺酸阿帕替尼) 扶正祛邪 ,加大祛邪力度:低剂量顺铂+5Fu,连用14天左右或低剂量地西他滨5天+低剂量顺铂和5Fu9天左右。

此方案类似于战场上的调兵遣将,排兵布阵,非普通的医生能理解,近似于旁门左道。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用事实说话 。

历经10余天的治疗 ,各项指标呈下降的走势。

更为重要的是,影像上出现了好转的迹象,肺部多发转移病灶密度减低,形态坍缩,有的缩小,有的已消失。融合成团的病灶变散,出现分离,肺不张好转,左主支气管重新显影。左下肢软组织病变范围缩小。

纵观治疗过程,一线二线堪称经典,也早早的用上了T+A方案,并从中获益。无奈免疫性肝炎让此方案就此折戟,甚是遗憾。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持续获益应该可期。在山穷水尽之际,创新治疗方案实际取得了疗效,虽然治疗时间还短,尚未达到PR的状态,但苗头不错。

此方案中的地西他滨的运用是个大胆的创新。地西他滨属于表观遗传学的药物,为目前已知最强的DNA甲基化特异性抑制剂,而高甲基化是抑癌基因失活的原因之一,因而阻断DNA甲基化可致抑癌基因激活与诱导细胞分化,本品为S期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临床前的研究表明,地西他滨联合丙戊酸钠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其机理主要通过激活MEK/ER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过程。

抗癌路上,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