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者,窥天地之气也”——隋唐历法在革新中如何达到调节阴阳
相关推荐
-
古代历——年、月、平期和定朔(阴阳历)
历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而根据天象来连续计数时间的方式.从人类实际生活的需要来看,在天象中,当以月.一月和一年最为密切,因而日.月.年是历法的基本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也成为历法的基本要素之 ...
-
略谈汤若望和农历
注:原创非首发 中国自民国元年(1912年)之后开始通用公历,原有的中国历法退出官方历法舞台,但民国新设的紫金山天文台等天文机构仍然在继续推算传统中国历法(后改称农历,但其实还是叫中国历法比较合适), ...
-
古代天文工作者的人生有多可悲?子孙世袭不能转业,不想学就发配充军
自古以来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每当"天有异象"发生时,人们总会以此占断未来的吉凶祸福,猜测这是否会影响王朝兴衰. 看似神秘的占星学,说起来也不神秘,其实这正展现了中华民族的 ...
-
破界·汇融——李书成精品油画展开幕:破艺术之界,汇天地之气!
5月8日,由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广州艺博会).新快报<收藏周刊+>主办,艺时代美术馆承办的"破界·汇融--李书成精品油画展"在广州盛大开幕,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 ...
-
二十四节气养生:立夏-天地之气
2021-5-6摘于 禅瑜伽中心 立夏,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之气相交,万物开花结果.
-
中医上讲,天地二气的流通受阻,爆发后会形...
中医上讲,天地二气的流通受阻,爆发后会形成大风.因为地气上升会升腾到天上去,天气下降会降到地下去.这是正常天地二气的交流.当天地之间湿气太重,也会笼罩在地面上,地表被湿气笼罩,也会阻碍地气的升腾.地气 ...
-
天地以气生人,故人一日一时未尝能离乎气。...
天地以气生人,故人一日一时未尝能离乎气.鱼之在水,两腮翕动,无有停时.人在宇宙间,两鼻翕张,亦无有停时.所以统辖造化之气,人赖之以生也. 惟至人"观天道,执天行",抱神以静,气气归 ...
-
天地之气人之气(浅注)
天为一大周天,人为一小周天 阳气为清气,阴气为浊气. 初生婴儿为纯阳之体,无七情六欲的烦扰,保持纯阳,随年龄的増长,情欲亦随之增生,表阳日消,浊阴日长,所以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是致病的原因. 明朝周说 ...
-
万物转移天地之气,48局定例,放水14逆水16局,140页全本发布
万物转移天地之气,48局定例,放水14逆水16局,140页全本发布
-
《内经》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懂点养生总没错
<内经·素问>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作为大自然的精灵,只有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在这个宇宙时空中健康地生存和发展.养生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实 ...
-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惟气和暖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译文与赏...
[原文]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惟气和暖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 [出处] <菜根谭>. [译文] 大自然的气候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春夏气候温暖,万物就 ...
-
人与天地之气是如何相通的?
黄帝说:从古以来,那些通晓天道的人就认为人的生命是与天地自然息息相通的,生命的根本就是阴阳.在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人的九窍.五藏.十二节,都是和天之气相通的. "六合"就是东南西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