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篇  论辽代幽云十六州的汉人问题1

(0)

相关推荐

  • 黄龙府、辽塔及契丹

    小时候读书读到岳飞打了胜仗非常高兴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时,觉得黄龙府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后来知道黄龙府其实不远,就在农安,于是就一直想着有机会去看看黄龙府这座古城 ...

  • 少年说‖珺珺(94):现在,历史,将来(二十二)

    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契丹出现了一个勇猛善战.力大无穷的人物--耶律阿保机,他凭借着这两个优点被推选为契丹王. 阿保机在位时,曾找到一位汉人,想借助他征服南方的汉人,而这位汉人韩延徽不仅让契丹变得十分有秩 ...

  • 顺义之顺

    顺义之顺 作者:李广生 朋友写了一篇文章,名为<消失在顺义地区的契丹人>.短短的不足两千字的文章,从唐开始,直至现代,用白描手法,为顺义的历史沿革.权属变迁,以及顺义地区汉民族与契丹人,错 ...

  • 董新林:新世纪辽金时期墓葬考古研究述论

    [内容提要]全面系统地概述了新世纪以来近20年辽金时期墓葬考古重要发现和学术研究情况,对重要发现和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梳理和归纳总结,为学者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参考.21世纪以来发 ...

  • 第九百六十二篇  论辽代幽云十六州的汉人问题4

    X图1 辽代白釉皮囊式鸡冠壶. 图2 熊形玉佩件,1978年赤峰巴林右旗白音汉苏木友爱村辽代窖藏内出土. (续) 第三章.宋朝对于幽云汉人的态度 一.宋朝民间对幽云汉人的态度 在辽朝汉人群体受到歧视的 ...

  • 第九百六十四篇  论辽代幽云十六州的汉人问题6

    X图1 辽代八棱錾花银温碗. 图2 辽代胡人驯狮琥珀配饰. (续) 说到平州之变,就必须从它的地理位置谈起.燕京(幽州)所治山前七州,傍燕山.太行山而立,在北面和西面有长城卫护,但东面却是坦途大开,原 ...

  • 第九百六十篇    论辽代幽云十六州的汉人问题2

    X 图1 辽代乐舞壁画. 图2 辽代緑釉刻花凤首瓶. (续) (二)辽代幽云汉人的民族性格和生活习俗 辽代的幽云汉人承袭唐和五代传统,在民族性格上同样和少数民族相近.许亢宗行程录中记载,燕京" ...

  • 第九百六十一篇  论辽代幽云十六州的汉人问题3

    A B 图1 辽代白执提梁壶. 图2 辽代緑釉鸡冠壶. (续) (二)汉人的赋役负担 幽蓟等州所在的山前一带,是十六州中较为丰腴的土地,也是全辽朝最富庶的地区."契丹据有全燕,擅桑麻枣栗之饶 ...

  • 第九百六十三篇  论辽代幽云十六州的汉人问题5

    X图1巴林右旗花加拉嘎乡三七地1983年出土的黄釉凤首壶. 图2 辽代系链水晶杯. (续) (二)普通民众渴望"为汉民"的心理和政治态度 这种"心向中原"的情绪 ...

  • 第四百五十九篇  巴林右旗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一)

    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位于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村.1969年春天,在一次大雨过后的早晨,巴林右旗那日斯台村的布和朝鲁(见图1)在出去放牛的时候,不经意间,在一个坡地上捡着了一个玉器.为这个发现所激动的他, ...

  • 第五百二十九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包浆

    X 包浆,说到底就是古玩表面形成的一层自然氧化膜.它像一层无形的有机玻璃,完整无缺地覆盖在古玩表面,光润.圆滑.反光不触目.若能看懂包浆,对鉴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玉器的包浆,特别的润和,其光泽与和田籽 ...

  • 第五百三十九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玉皮和橘皮纹

    X 这里所指的玉皮,不是指玉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玉皮,而是指玉在加工成器后它的表皮.新的玉器它的表皮和老的玉器的表皮有什么不同呢? 橘皮纹,是经常用来区别老玉器和新玉器的表皮的一个依据.所谓橘皮纹,就是 ...

  • 第五百五十九篇  红山文化玉器造型分析

    X 红山文化玉器造型独特,题材多样,雕琢工艺和用玉制度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风 格.其文化内涵深奥,远远超出了其他地域的史前文化.从美学的视角来考察红山文化玉器的工艺特征,能够从器型上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