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定鼎的决定一战 李世民的灭郑夏之战

(0)

相关推荐

  • 窦建德和李世民的虎牢关之战经过,以及窦建德失败的原因探析

    一.李世民对洛阳城久攻不破,又收到窦建德的一封信 公元621年正月,李世民率军围困洛阳城.这是自李渊于公元617年晋阳起兵以来,唐军打的最大而且最艰难的一次战役. 关于这场战役双方的准确兵力未见记载, ...

  • 胡国公秦琼(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位)

    卡莎 - 穿越时空的思念 (DiESi Remix).mp35:09 来自益彩馨 英国公李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位) 请参阅<武庙名将--李勣(武庙十哲)> 胡国公秦琼(凌烟阁二十四 ...

  • 秦王破阵乐——唐统一战争的军事战略与胜利原因

    唐王朝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统一战争之一.李渊是陇西大贵族,相父李虎,是著名的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死后被封为唐国公.李浦继承祖父的爵位,隋炀帝大业十五年,出任太原留守.李氏父子颇有雄心,早有乘势 ...

  • (隋唐风云)李轨败亡:大凉覆灭记虎牢之战:李唐统一的决战

    公元619年,河西凉王李轨被凉州土豪安兴贵所擒,李轨政权败亡. 李轨 李轨是武威土豪出身,在隋担任鹰扬府司马,深受百姓爱戴.但他在隋末起兵,是因为收到了邻近诸候薛举的影响.隋末炀帝暴虐无度,导致百姓揭 ...

  •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六):李世民扫平夏、郑,李唐王朝一统天下

    导语: 自公元620年七月以来,秦王李世民的东征之旅,已经持续将近十一个月之久,在此期间,李世民先后成功拔除了东都洛阳外围的各个据点,迫使王世充困守孤城.眼看洛阳城已经弹尽粮绝,没想到河北夏王窦建德竟 ...

  • 公元620年,在洛阳前线李世民行猎完毕准...

    公元620年,在洛阳前线李世民行猎完毕准备回营.不料行踪被郑军侦知,郑军骑兵突至,大将单雄信一马当先狞笑着说:"世民小儿,拿命来!"李世民张弓欲射却发现箭矢已空,这时旁边冲出一人, ...

  • 李世民攻打洛阳城

    隋末群雄逐鹿, 李世民率领三万多唐军包围了王世充的洛阳城,双方鏖战了八个月.王世充也快顶不住了,就送信给窦建德求救.窦建德来不来救?他来救,因为唇亡齿寒. 李世民一共就三万多人,窦建德率领十几万大军来 ...

  • 军事战争 看李世民如何灭郑夏之战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历经289年,共21位皇帝[1] ,因皇帝姓李故唐朝又称"李唐".那么大唐是从什么时候走向鼎盛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

  • 揭秘秦王李世民如何灭郑夏 一代帝王决定性一战

    一代帝王,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是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才使得唐朝达到一个鼎盛的时期.他也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李世民开创 ...

  • 盘点曹操前半生战绩:三十三战定鼎中原,告诉你什么叫做魏武之强

    公元191年,曹操(公元155年生)今36岁,(董卓之乱后)东郡攻略战. 1.曹操初击黑山军--东郡攻略战(胜):初平二年(191)秋,以于毒.白绕.眭固等为首的黑山农民军进攻魏郡(今河北临漳西南). ...

  • 南宋定鼎之战,来自一名千古罪人

    但凡王朝更替,只要不是宫廷政变,大抵都要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决定战争走向的,往往都是一场关键性战役.楚汉相争持续四年,刘邦胜少负多,最终凭借垓下之战,一举奠定大汉基业:刘秀若无昆阳之战大败王莽, ...

  • 李世民如何打赢虎牢关之战,一战定天下?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一次剪除两个强敌,一战定天下,堪称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此战中,李世民把握了"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本质,在看似不利的局面下牢牢把握主动权:随后将计就计,& ...

  • 欧洲杯焦点赛事!英格兰客场征战捷克,有望一战定鼎小组出线资格

    欧洲杯:捷克VS英格兰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12日凌晨2:45,欧洲杯小组赛A组,迎来一场焦点赛事,捷克将在主场对阵英格兰,目前两队分列小组前两名. 英格兰虽然在上届欧洲杯首轮淘汰赛出局,不过球队 ...

  • 登定鼎门

    折戟沉沙寝未眠, 申遗归魂舞翩跹. 三门畅开通西域, 两阙高擎欲腾天. 隔璃俯瞰一基在, 临厅览模八险关. 远眺楼阁鳞栉比, 近祈定鼎千万年.

  • 七律 登洛阳定鼎门

    七律  登洛阳定鼎门 折戟沉沙寝未眠,归魂盛世舞翩跹. 三门宽畅通西域,两阙高擎欲骋天. 入室详看一基在,登楼览胜八危巅. 远望楼阁参差比,近祷鼎门千万年.

  • 《红楼梦》中的“国朝定鼎百年”该如何理解?

    作者:至真斋主 <红楼梦>流传二百多年了依然歧义不断,其主要原因在于对文本的理解不同.汉语一词多义,语境不同词义也会不同.而同一个词语的语义也会随时代变化.<红楼梦>是古人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