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理想和现实的撕逼
无数的人对生活都做过定义。今天小明来做一个定义:生活,就是理想和现实的撕逼。而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从理想走向现实,走到最后那一刻有无天堂的幻想过程。
在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从相信世界上有神仙的时候,到相信爱情的青春,到最终走向婚姻的坟墓。这些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人生就是这样:理想与现实的决斗。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当你刚一入狱的时候,你会痛恨周围的一切。比如,那些又高又长的墙。慢慢地,你会发现,你习惯于其中。最终你会发现,离开了墙,你却无法生活。
同样,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依靠梦来生活。到有一天,我们不得不依靠高高的、长长的、现实的墙来生活。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成熟。
其实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都在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都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求平衡。一个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也同样在企业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个人更是如此。

我们常常把一个人一生的成功,定位于个人价值的实现。什么叫个人价值?说句大白话,就是你值多少钱。个人价值在现实层面上可以翻译为你被价值化的过程。这也就是马克思所批评的:我们被货币化、被价值化、人被异化的过程。
但是,人,生而为何物?将去向何方?以及当我们有一天遇到人生重大命运,比如生老病死等等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仅仅有个人价值、你被价值化、你被货币化、你值多少钱是远远不够的。而这个时候,我们往往需要什么呢?理想或者叫做梦想。

所有的那些在我们还有梦想的人生的准则在现实化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似乎没有什么太多的用处。同样,那些符合现实规则的人生价值的人生追求的那些基本准则,在理想面前也没有什么用。
但是,价值化的过程就像是在吸毒。我们在走入现实的过程中,一直在吸这个毒。而且这个毒吸上之后,很难戒掉。也许有一天你在被售出的过程中,就像邓丽君在歌里唱的:物价涨得很疯狂,我们卖得更疯狂。

但是,在你现实化的过程中,如果你不能产生一种与你的价值匹配的等量的成熟的那些梦想。那么你终将会发现单单靠一条腿的现实撑不住你的人生。
这很像是我们中华传统里面所说的那句话:一个人有位就要配其德。德和位要配合。没有德只有位的人终究是一场灾难。而这个德其实就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也就是你还相信些什么。这个相信些什么,指的是除了钱以外,你还相信的剩余物。

如果说一个人的人生道路走偏了,一定是在理想和现实的平衡之间出了差错。理想和现实这对矛盾,一直在我们心里打架。但是这种冲突的过程却是创造力的源泉。任何一种伟大的发明,都是理想和现实撕逼的结果。
仅仅只有理想的产品,就像一部没有人叫座的电影一样。因为它不具有可传播的价值。坚守着理想的人,在现实面前、在同行面前,可能会被嘲笑、批评。认为你不懂规矩。但是你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东西,叫做骄傲。这种疯狂的内心才会产生疯狂的实现理想的执行力。

不管你如何坚守梦想和理想,但残酷的是:当我们越来越大、越来越老的时候,我们终将会越来越现实,会慢慢放弃那些曾经喜欢的、擅长的兴趣和美好的东西。而且,有一天,被我们抛在身后的东西叫做不切实际。
如果非要让我说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我更愿意相信理想决定现实。这就很像拉康心理哲学里的理念:现实源于一场梦。所以,心理咨询并不是去拯救现实,而是拯救梦想。

我们有很多很多的梦想,或者叫做理想,在进入现实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一个被翻译进入现实世界的过程。理想被现实化的过程注定会错过很多东西,注定会抛弃一些东西。但是,我个人认为,所有的现实都应该源于理想。所以我更愿意相信,现实只不过是理想的另外一种形式。
有的时候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自己丢失了、失败了的时候,我们会心灰意冷。这个时候什么更重要呢?不是去找回现实,而是要找回梦想。

但是,人毕竟是时代的人。当一个时代洋溢着理想主义的情怀的时候,个体就更容易去坚守他的理想。反之,当一个时代充满着现实主义的秋雨连绵,作为这个时代的个体,坚守理想就会变得异常的困难。这时,你的失败只不过是这个时代的失败,你的痛苦也不过是这个时代的痛苦。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时代中局促或者挣扎,心存悲伤,同时也满怀着期待。
那些古代的文人们,他们成时宾客满门,败时门前车马稀少。古代人的朋友圈和我们今天的微信朋友圈,也无甚不同的。有的时候,你火了或者红了。也有的时候,你在朋友圈发点牢骚,甚至连个点赞的都没有。

说到这里,我不仅想起了杜甫在他晚年时候的一首诗歌,有句话印象很深刻 :旧雨来,今雨不来。 其实西方的大文豪莎士比亚也有类似的说法:to be or not to be。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还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或许永远没有简单的答案。反正生活就是理想和现实的撕逼,就让他们撕吧!
(录入:赵维玲)
让更多的人,
因靠谱的心理学而受益
跟小明一起,
走上优雅的心理学职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