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身正,不令而行
相关推荐
-
三千道士为保国两次下山,幸存者回来后,却发现道观被改成了寺庙
在武侠中我们所熟知的王重阳.丘处机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在宋朝,王重阳身为道士也确实修建过活死人墓.当年大金蚕食大宋王朝,王重阳十分爱国,他很担心大宋的安危,可是凭借他的力量也无力回天.悲伤之余,他感觉自 ...
-
徐强:历史的碎片(二)
封面图片为彭之尚油画作品<祈祷>. 1 王曾:"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归谁?"(<宋史>卷310) 我对这句话是这么理解的:执政者不能只忙于总结自己的政绩 ...
-
论语:其身正不令而行(13-6~7)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古就有"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的俗语.所以,为政者自身的表率作用相当重要.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
-
论语连载(323)《子路篇》第6章,“其身正,不令而行”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原文朗读] [白话翻译] 孔子说:"在上的为政者如果自身端正,即使不发号施令 ...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9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主体性.创造性.间接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 ...
-
管理之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有的管理者职位高一点,随之便产生了自我拔高心理,处处觉得高人一头.其实,管理者最需要提高的是自己的能力和修养,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你身居高处却"脚"在低处,又如何能够服众呢? ...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 p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发布时间:2021-09-15 中华文化 润泽心田 原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译文 当政者本身言行端正,不用发号施令,大家自然起身效法,政令将会畅行无阻:当 ...
-
“行其身正,不令也行”想成就孩子的人生,请尊重他的成长规律
记得曾经有位校长在家长会上语重心长的对家长们说:学习不好的孩子,都是来报恩的. 是的,听到这句话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愕然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在这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当下,所有的父母都生怕孩子输 ...
-
【第281期】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6章》怎样理解“其身正”与“其身不正”?
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6章>怎样理解"其身正"与"其身不正"? 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