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史话四:1个“老实”的秦君,主动将收复的土地上缴周天子
相关推荐
-
秦国通史演义(一)
有<秦国历代君主顺序诗>曰: 秦国六百八十秋,侯公王帝冠上头 非侯伯仲居侯府,庄襄文静宪出游 武德宣成穆康共,桓景哀夷惠悼仇 厉躁怀灵简惠出,献孝廿八公领头 惠文(荡)武昭襄继,孝文庄襄五 ...
-
幽王烽火戏诸侯,平王东迁西周亡 | 西周史话连载15
每天一篇中国史,本篇系经典中国通史之<西周史话>连载15,欢迎收看. 周宣王在位49年死去以后,他的儿子宫涅即位,这就是西周有名的腐朽昏聩的末代天子--周幽王.幽王一继位,周王朝就相继遇到 ...
-
大秦帝国——一个养马奴的逆袭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中有这样一幕,当时的天下共主周郝王大骂"秦嬴"是养马的家奴.那么,问题来了,秦国是养马的家奴吗?答案是肯定的. 电视剧<大秦赋> ...
-
从没资格位列诸侯,到最终一统天下,秦国六百余年的奋斗史
周武王灭商而分天下,最终一统天下的秦国,其实最初并不在周天子的分封行列,不仅周武王没有对其分封,即使后来周成王.周康王再度分封,同样没有秦国的份,秦国正式成为周朝诸侯国,那已经是西周末期的事情了.那么 ...
-
秦国史话七:《本纪》中2位特殊的秦伯,1人无爵而谥,1人独占2谥
秦文公,秦国史上一位十分有为的国君.他在父亲襄公突然离世后接下了重任,不仅最终实现了父亲收复周朝岐丰之地的遗愿,还主动归还岐山以东的土地给王室,获得天子的信赖.当然,文公并不是傻傻地将岐丰之地归还朝廷 ...
-
秦国史话九:宪公东进要给“老友”撑腰,却意外输给了一个小国
<春秋>的史官们为了能让后人读懂他们的深意,刻意在鲁桓公四年的记载中做了一些特殊处理.他们既没有按照以往的书写习惯,将一年的四时记录完备,还在这一年中只记载了两件"平常事&quo ...
-
陈国史话四:篡位者终究没有好报,让兄、侄枉死的他,死因也成谜
从咱们的"史话"故事讲到周桓王十四年(即鲁桓公六年)以来,"闲叙"一直围绕着几场战事在为大家展开话题,似乎这一年除了战争就没发生过其他事情了.但事实上,这个战乱 ...
-
战国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凭什么能让暴秦忌惮十余年之久
在中国史学大家西汉太史公司马迁的笔下,上自三皇五帝,下至前汉世宗孝武皇帝,洋洋洒洒三千余年,惟有两个人物在他心中被视之为千古英豪,倍受他浓墨重笔加以赞叹和钦服,一个是武功盖世,天下无敌的西楚霸王项羽, ...
-
公孙衍离开秦国后为什么一直坚定要反秦?
公孙衍是秦国崛起的关键人物,他本是魏人,后来因为受到秦惠文王的赏识,来到秦国担任大良造,位极人臣.再后来又因为为秦国夺取河西之地.打残魏国而震动天下,但此后不久,他便离开秦国,后半生都在组织反秦,创立 ...
-
为啥秦国能扛住六国合纵攻秦,齐国只一次五国伐齐就一蹶不振?
对于不同国家来说,一次或几次严重打击,其结果往往会大不相同.这与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不同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为啥秦国能抗住六国合纵攻秦,但只一次五国伐齐,齐国从此就一蹶不振呢? 首先,战争对两国 ...
-
秦国史话八:宪公一生的敌人现身,十余年的争斗,到底为了什么?
上一次,因为秦文公的离世,以及他的继任者宪公将都城迁到了平阳城,让咱们将目光再次对准了地处西部的秦国.只不过,由于<史记>中的两篇"本纪"对于静公.宪公这两代秦伯的称呼 ...
-
“奋六世之余烈”中,所指的是哪六位秦君,都对秦国有何功绩?
在"奋六世之余烈"中提及的六位秦君为了秦国图强积累了强盛的国力,那么这些秦君都为秦国做了哪些贡献?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 ...
-
为啥秦国能抗住六国合纵攻秦,齐国只一次五国伐齐,从此就一蹶不振呢?
对于不同国家来说,一次或几次严重打击,其结果往往会大不相同.这与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不同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为啥秦国能抗住六国合纵攻秦,但只一次五国伐齐,齐国从此就一蹶不振呢? 首先,战争对两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