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有鲜甜,白牡丹有香甜,寿眉拥有怎样的甜呢?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很喜欢苏轼写的那个词。

里面说: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一幕很日常。

但尤为显得,茶就是我们生活中日常的一部分。

敲门试问,举杯便饮,是一种尤为酣畅的饮茶方式。

但也有的茶客在喝茶时,注重细品。

此前有茶友专门过来咨询,说是他在朋友那,喝到一泡带有冰糖甜的白茶。

喝完几杯茶汤入喉,在喉咙里,果真是有着淡淡的冰糖回味。

甜甜的,犹带几分清冽。

总之,这份茶味特别让人惊艳。

以至于,时隔多年,还是令人念念难忘。

于是特意过来求问,有没有一种白茶,能拥有冰糖甜?

《2》

冰糖甜,不是白茶的硬指标。

毕竟,白茶又不是白糖,要甜味足才是好货。

优质白茶,更注重鲜味。

更准确来讲,白茶风味要求鲜、香、醇、爽。

白茶的鲜,体现在方方面面。

茶汤喝入口,是鲜活、灵动、清新的。

似三、四月山间的霁月清风。

似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将茶汤饮入口后,口腔会觉得格外清爽放松。

白茶的香气,注重茶香落水。

茶汤当中,花香、毫香、竹叶香、粽叶香……

优质白茶的多元香型,不能只停留在盖子上。

还要落入茶汤内,沉入茶汤内。

茶汤当中,能让人喝到曼妙无比的茶汤。

喝过几杯茶,唇齿留香。

如那一句著名的“踏花归去马蹄香”般,香气淡雅,如影随形,留香持久。

醇,指茶汤的厚度,不可以淡薄,不可以淡寡,而是要醇厚饱满。

汤水似浆似汤,含入口中,舌面会产生明显包裹感。

柔滑绵柔的汤感,令人回味无穷。

喝起来爽口,是好茶的共性。

茶汤喝入嘴巴里,不能是粘腻,刺激,苦涩的。

而要保留极舒适,极干爽,极爽口的感觉。

像是深呼吸一口雨后竹林的空气,满是鲜与爽。

概括来看,唯有鲜醇,方才能让工艺简朴、风味自然的白茶,体现出简约而不简单的风味面貌。

而用苍白的甜味来概括白茶,讲真的,用词并不精准。

《3》

顶级白茶,贵在鲜醇。

但并不意味着,白茶的滋味和“甜”这个词,完全不沾边。

正确理解白茶的甜,不能直白地将其与冰糖甜划等号。

更不能,喝一口茶就让人觉得甜得发腻,甜味齁人,甜到忧伤。

白茶的甜,是轻盈的。

论出现的形式,可分为入口清甜,以及回味甘甜/回甘生津。

论甜味的浓度,更接近清甜、鲜甜、甜润等词义。

论甜味的持久性,优质白茶的清甜茶汤,很是让人惊艳。

唯有喝过,感触最深。

这种清甜爽口的茶味,不仅是出现在第一冲,第二冲,随后就快速消散,而是贯穿优质白茶的一生。

从第一冲,到最后一冲,本色不改。

并且,在沁甜柔美的茶汤里,还伴有花香,氤氲着毫香。

将茶喝入口时,能尝到这份清甜茶味。

将茶喝入喉后,回甘迅速,喉间快速铺满清凉感。

诸般美好茶味体验,才下喉头,却上心头。

将茶汤咽下后,舌面上如洪波涌起的那若有若无的甜,是好茶的精华所在。

亦是优质白茶的高级甜表现!

《4》

要想喝到一杯带有高级甜的白茶。

万变不离其宗,得认准高山茶。

高山茶园,拥有独到的区域小气候环境,有利好茶内质积累。

气温上,海拔适中的高山茶园,温度要比山下低上好几度。

气温变低,茶树生长速度自然放缓。

当山下茶树已经发芽时,高山茶仍旧在云雾滋养下潜心修炼内质,养分风味积攒更丰厚。

再加上高山之上,树木多,少人烟打扰,生态环境绝佳,空气质量高。

高山之上的流云,像是一把天然大伞。

当光照下来后,云雾层会挡住过分强烈的光照,只漏下柔和的漫射光,普照在茶树上,既能促进茶树的光合作用,又不会使得叶片被晒伤。

行走在茶山时,时常能在山峦间,有白雾在飘。

细如轻纱的雾,会裹挟不少水汽。

即便是没下雨,也能为茶树提供全方位的补水滋养。

从而让产出来的茶青鲜叶,更加水灵灵、活力十足、元气满满。

在独特的高山小气候滋养下,产出来的白茶,茶氨酸含量高,汤水自然更甜美。

喝起来,端的是香清甘活无比!

有茶友说过,他买到一款看起来等级很高的白牡丹,但喝起来却平淡无奇,这是为什么?

原本以为是那款茶存放不当,已经跑气。

但没想到,是产区环境不佳所致。

想来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当你在领略过高山白茶的清甜柔美后,再去喝产区平平的白茶。

自然会直观感受到,巨大的前后落差!

《5》

如果说,高山白茶更能体现出“高级甜”。

那么,高茶氨酸含量的白毫银针,更是鲜爽十足。

茶氨酸,是一味基础茶味元素。

在茶味组成里,茶氨酸能提供清甜、鲜爽的茶味。

对好茶而言,茶氨酸的含量如同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茶氨酸的分布与茶树产区环境,以及茶树部位等因素有关。

高山茶,茶氨酸占比更高。

而平地茶,养分含量少,内质匮乏。

在茶树不同部位里,茶芽和嫩叶上的茶氨酸含量高,而茶梗和粗老叶片的茶氨酸含量有限。

为此,在一众白茶里,取高山茶树单芽为原料,芽头粗壮,白毫密布的白毫银针,茶氨酸含量蔚为可观。

再加之,白茶的工艺特殊。

不揉捻,不杀青。

最主要的制茶步骤,在于萎凋与干燥。

因此,在白茶滋味上,尽可能保留包括茶氨酸在内的养分物质。

于是乎, 在一众茶类里,白毫银针是远近有名的养分小明星。

茶氨酸的含量,遥遥领先,所向披靡。

正因如此,在鲜甜茶味展现上,白毫银针的优势明显。

如果你想要喝一杯又甜又鲜,鲜味突出的白茶。

那么,白毫银针,尤其是高山银针,值得一试!

《6》

有别于白毫银针的鲜甜。

白牡丹,更接近又香又甜的本色。

原料好,高山茶园出品,精心日光萎凋出来的白茶,一概是清甜爽口的。

但高山白牡丹的香甜,要远胜其他白茶一筹。

原本在很多茶客眼里,白牡丹只要香就好。

或者,汤水足够温柔细滑就好。

但如果,能做到花香毫香馥郁之余,汤水又温柔,回甘还馥郁持久,那就太棒了。

堪称金风玉露一相逢,能胜却人间无数。

这两年的一级白牡丹,因香郁气清,汤柔水滑,又香又甜。

于是,村姑陈为它们取了名字,叫鹊桥仙。

它的茶汤喝起来,是香软细滑的,更伴着几丝清凉。

像山花烂漫的五月,行走自一片林荫处。呼吸着林中的花香,掬起一捧清冽的山泉入喉的那种甘美与清爽。

喝茶时,感受落入汤水中的花香。

大致有清郁深邃的七里花香,甘甜柔美的晚香玉香,以及明媚如夏阳的缅因花香,悠悠袭来的夜来花香……

多元的花香阵营,不仅闻起来香,喝入口香。

就连回甘里,花香与清甜感一起上扬,沾染整个口腔。

在茶汤咽入喉咙后的一两分钟内,口腔间留下的花香,影影绰绰,分外灵动。

让你忍不住回味,此中的香与甜。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刹那间,便是永恒!

《7》

细数白茶里的甜,例子有很多。

内质丰沛,养分多元的高山白茶,一应拥有甜而不腻的爽口茶味。

高茶氨酸含量的白毫银针,鲜甜更胜一筹。

白牡丹的香气,属茶中一绝,花香清郁甜润,娇俏可人。

除此外,春寿眉新茶的甜,依旧是走香甜路线的。

只不过比起白牡丹的清郁花香,春寿眉的花香更甜美,且草药香更明显罢了。

深秋白茶里,像拥有独到粽叶香的秋分茶,以及花香鲜妍莹润的寒露茶。

在它们的稠润茶汤里,藏着深秋气候条件下,滋养出来的清冽甜意,甘爽又鲜美,沁润心脾。

而历经岁月沉淀,经历良好陈化的老白茶,它们是沉郁的,甘醇的,茶味饱满的。

与新茶的入口鲜甜不同,老白茶在回甘里涌现的甘甜,缓缓而起。

如月中天,拥有含蓄浑厚的美。

那是在时光荏苒如梭之后,老茶绽放出来的独到光芒,低调而隽永!

比起直白的甜,白茶更注重鲜醇甘爽。

但风味多元,个性不同,饮入口后能让人怦然心动的“高级甜”,始终贯穿着白茶的一生!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