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路新泰洋行旧址 变身“界立方”创意空间

汉口人熟悉的合作路俄商新泰洋行旧址变身“界立方”创意空间,成为新的网红打卡之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主要因为苏维埃政府实行了外贸管制政策,加之俄国国内也有茶树种植,再加上锡兰、印度茶叶的竞争,以及国外的俄国茶商敌视苏维埃政权等原因,到1920年前后,俄国茶商在汉口的生意逐渐萎缩,终至倒闭。但笔者查到有关史料,并经实地考察确认,在众多俄国茶商中,新泰砖茶厂改换注册为英国企业后,继续在汉口经营茶叶贸易,并为后来的苏联生产砖茶,直到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长江航道中断,新泰砖茶厂才停止生产。

民国时期汉口外滩的新泰大楼,那时长江的堤是这个样子的,超过警戒水位27.3米,水就进了市区,现在的干堤是1954年加高了的。 万学工收藏

俄商变英商 苏俄来买茶

据一位从1925年开始在新泰洋行工作的老人欧阳维德先生1982年写的回忆材料,说“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俄在华所设的商行都告停业。而新泰洋行(原系俄国商行)当时与英国驻汉领事馆联系磋商后,再派员到英国伦敦注册,改为英商。”查阅1924年出版的《汉口商业一览》,中文仍是新泰洋行,而其英文名称是The AsiaticTrading Corporatian,即亚洲贸易公司。

这时的新泰洋行,先是“于1920年翻建五层大楼于沿江大道95号兰陵路口,悬挂英旗营业,内备有茶楼(茶叶审评室)。该行大班(经理)俄人译名李伯衡,买办陈月秋,审茶师俄人杜列金,茶楼负责人陈斛文(月秋之弟)。1921年又将洞庭街仓库(茶砖厂侧边对面)兰陵路口改建为三个大门的四层钢骨水泥仓库,楼下堆存木料及成品茶,二楼堆放由印度、锡兰、爪哇等国运来压制红茶砖的茶末,三、四楼堆放从英美进口的纸张、呢绒、布匹等。”

1920年翻建、1924年建成的新泰大楼。2016年夏天人文武汉一行人寻访留影。

1920年代中期的新泰砖茶厂和背后的仓库

“该行从1922年恢复购买红茶,改装运销欧美。1924年苏联乔其亚茶公司大股东苏联协助会茶叶部委托新泰压制青、红茶砖及代购红茶。苏联协助会租新泰洋行二楼办公,并装备茶楼。协助会茶叶部每年轮派二人负责审评工作,茶楼负责人是梁文祥。红茶购进后,在新泰红茶厂拼装打包,除少数运苏外,多数运销欧美。红茶砖也是如此,但青砖先运往苏联,再返运回销我国蒙古及西藏等地区。每季由协助会派船来汉,届时装运。销售权由苏方处理。原料全由新泰代付,后由新泰再向协助会收回货款。”

规模达到巅峰  产量不亚当年

这个时候,新泰砖茶厂的规模很大,产量很高。其每天开工所需人数,欧阳维德先生开列如下:

“内有压制机六部,职员约30余人,……压制茶砖是三班制,每付压机由三个包工头负责,每班工人约90人,三班就需270人。六付压机约需1620人。制作木斗(茶砖模型)的木工,全是由崇阳雇来的。每付压机包工头一人,木工约30人。计包工头6人,木工180人。烘茶砖房包工头一人,也是分三班,每班工人约30人,共约90人。包茶砖及装篓约60人,包头2人。机器房及锅炉房机工约40人,电机房约8人,铸压茶砖铅模工人6人。茶叶技工是由江西雇来的,包工头一人,技工约30名。厂内装有圆筛机一部,破碎巴茶(压坏的茶砖)机2部。江西技工负责筛茶末、拣茶、晒、烘湿巴茶等。”

如此算来,全厂每天所需员工人数达到2107人,超过以往资料中记载的最大砖茶厂——阜昌砖茶厂每天用工2 000人的纪录。这时新泰砖茶厂的产量,“东口砖日产量约350箱,西口砖日产约450箱,米砖每付压机约150箱四付共约600箱,计六付压机日产量约1400箱。”按每箱20公斤计算,新泰砖茶厂每天的砖茶产量达28吨。此外,还有不需压制的红茶尚未计算在内。

所谓“东口砖”的东口,是指河北北部的张家口,它是晋商往东经张家口、库伦(今乌兰巴托)到恰克图,面向内外蒙古和俄国西伯利亚的传统贸易路线的必经之地;所谓“西口砖”的西口,是指山西北部的杀虎口,它是晋商往西面向内蒙古西部、宁夏、新疆的传统贸易路线的必经之地。米砖,指较高档的砖茶。

抗战中断茶贸 日军强占厂房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路线长江和沿海航线均被破坏,苏联茶叶专家回国,新泰停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战略物资日渐缺乏,1942年5月日军侵占新泰茶厂,交给日本茶叶株式会社使用,实际上该茶厂所装备的机器等劫掠一空,化铁造枪。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厂只剩空壳,徒有四壁。

民国初年位于江边合作路与兰陵路之间的新泰砖茶厂。

新泰砖茶厂的厂房遗址一直保存下来,抗战胜利后是晋商长裕川的仓库,1952年作为房产参加公私合营。50—80年代是武汉市商业局小百货批发公司仓库,90年代以后作为菜场,2014年被改造为“界立方”创意空间。

位于合作路临近江边的“界立方”,其四周墙体就是原新泰砖茶厂的墙体,其围合面积总共约6000平方米。从外面可以看到两端的锯齿形山墙,显示原是并列的两座长条形车间。墙体上有数处窗户的痕迹,这些窗户虽然已封闭,但窗台条石勾画出原窗户的尺寸较大。在这些窗户下面墙根处,留有几处疑似地下室的圆型通风孔。而建筑的下部则是由几层红沙石组成的基础部分。

位于洞庭街兰陵路口1921年建造的新泰洋行仓库   2015年王汗吾摄

“界立方”创意空间外面的厂房山墙   2015年王汗吾摄

“界立方”创意空间外侧——新泰砖茶厂厂房通道  。

存世珍贵砖茶  印证中苏茶贸

说1920年以后新泰砖茶厂仍在生产砖茶,销售苏联,也有实物资料予以佐证。据《扬州时报》2007年8月 15日报道,扬州老字号企业——绿杨春茶叶店收藏有4块砖茶,其中一块的正面写有中国“长裕川监制”字样,反面标有两个铁锚的标记;一块茶砖正面写有“新泰制”,背面是编织状中国结的图案。

扬州绿杨春茶庄所藏砖茶的正面和背面

该砖茶有俄文ЦЕНТРОСОЮЗ、ФАБР.МАРКА、МОСКВА和СССР等字,以及锤子和镰刀外加握手的图案。ЦЕНТРОСОЮЗ即俄罗斯联邦消费者协会中央联盟,一般通称为消费合作社。这些都与欧阳维德先生回忆的情节相互印证。

(0)

相关推荐

  • 7542、7572、7532和73厚砖背后的档案故事

    计划经济时代云南普洱茶的主要销售地是香港,某种程度上,那个时代的普洱茶好卖与否都由香港茶商说了算. 然而喜好重口味的香港人并不喜欢太清淡味道的普洱茶,使得那些年有一些用料级别高,芽头多,可惜滋味偏淡的 ...

  • 中山东一路27号(北京东路27号怡和洋行旧址)

    清朝末年英国人先在广州从事中国.印度.英国之间的货物和鸦片贸易,1843年在上海设立分行,购下外滩一地块,建起一幢英国乡村式的2层2开间的房子.在上海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怡和洋行的业务一直以鸦片贸易为 ...

  • 九江路168号礼和洋行旧址

    九江路168号江西中路255号,一栋高五层的大楼以大块天然石料和清水红砖建造而成,顶部点缀巴洛克山花.这就是礼和洋行,1898年建造,也是当时洋行中最大的建筑.礼和洋行(Carlowitz & ...

  • 闹市中的洋行旧址

    闹市中的洋行旧址 北海森宝洋行旧址位于广西一处繁华地段,北海市解放路19号文化局大院内.主楼是欧式两层小楼,附楼一层,黄色的外墙,虽已斑驳,仍看得出其当时的华丽和尊贵.院里的大榕树枝繁叶茂,看得出应该 ...

  • 聚源中学地震旧址变身艺术馆,那一抹伤痕依然隐隐作痛(汶川10年之7)

    四川聚源镇距离都江堰市区并不远,2008年5.12特大地震,却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小镇,记住这个小镇的中学.地震发生后,聚源中学有两幢教学楼瞬间垮塌,278名师生遇难,11人下落不明,悲伤笼罩着整个小镇. ...

  • (11)四川中路109号黄中心急诊部原美浮洋行旧址

    四川中路109号美孚洋行大楼原为美孚火油公司办公大楼.入口设在转角处,原为白色大理石塔斯干式柱门廊,2层有半圆落地拱券窗,墙角及中间饰粗花岗石壁柱,顶层上面有三角形山花装饰.屋顶四周围以带花瓶栏杯的透 ...

  •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孚洋行旧址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美孚洋行旧址 美孚洋行旧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滨江路77号,1986年被列为九江市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以"九江美孚公司旧址"之名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篇):九江美孚洋行旧址

    美孚洋行旧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滨江路77号,1986年被列为九江市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以"九江美孚公司旧址"之名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

  • 四川中路109号黄中心急诊部原美浮洋行旧址

    四川中路109号美孚洋行大楼原为美孚火油公司办公大楼.入口设在转角处,原为白色大理石塔斯干式柱门廊,2层有半圆落地拱券窗,墙角及中间饰粗花岗石壁柱,顶层上面有三角形山花装饰.屋顶四周围以带花瓶栏杯的透 ...

  • 顺昌路上海美专旧址寻踪

    顺昌路永年路口弄堂里的房子有些来头,小时候就知道了.那时弄堂还干净,天上有飘扬的"万国旗",但地上没有装满垃圾的塑料袋,空气里闻不到宿醉的行人留下的尿骚味,耳朵里听到的都是上海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