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标注“张冠李戴”的抗战照片 王范庭将军变身池峰城将军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5集纪录片《台儿庄 1938》第四集中,多次出现第31师师长池峰城的特写镜头,其实纪录片中反复出现的这个“池峰城”不是真正池峰城,而是第二集团军参谋长王范庭。该片用的1937年10月孙连仲、田镇南、王范庭在平汉前线的照片,把照片中的王范庭误当作池峰城,时间也延后了一年。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照片。原说明已更正为王范庭、孙连仲、田镇南。

老照片的来龙去脉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李中庆发给我1937年《国闻周报》(第14卷36-37-38期)影印件,沈逸千摄影的一组抗战作品《平汉战影》,其中孙连仲、田镇南、王范庭在一起的照片放在这组摄影作品的中心位置;在网上及抗战纪念馆都能看到这张照片,在图片说明中常常标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30军军长田镇南、31师师长池峰城”或者是“孙连仲、田镇南、池峰城”。李中庆在把影印件发给我时,说明是总司令孙连仲、军长田镇南和秘书长范堂在一起,使我注意到照片左边的人不是池峰城。

1937年10月《国闻周报》。纪录片《台儿庄 1938》反复出现的是这张照片左边的“池峰城”,实乃王范庭也。

池峰城1903年生人,比孙连仲(1893年)、田镇南(1889年)要小十余岁,照片中的人物年纪与孙、田相仿。

“范堂”,在我接触的第二集团军的资料中好像没有此公,军队里似没有秘书长一说。照片的左下方放大后隐约可见“王範”二字,有个叫王范堂的,但台儿庄大战时只是一个连长,因此不可能是王范堂。

1938年6月1日的《申报》。刘宝森翻拍

从网上很快找到王范庭的资料,还真是他,1889年出生的王范庭时任第二集团军参谋长。央视《台儿庄 1938》作为纪录片,曾到台湾、日本采访,还查阅了南京中国第二档案馆的资料,竟然将这么重要的历史人物的形象都没有搞清楚,张冠李戴。情何以堪!

台湾的出版物也搞错了

宜昌作家张永久来访,他告诉我,他购买了一套台湾出版的《孙连仲先生年谱长编》,其中有两张照片,他要我看一下;这两张照片我都见过,一张就是王范庭、孙连仲、田镇南在一起的照片,没想到台湾也搞错了,也把王范庭当作池峰城,还把拍摄时间也搞错了,“台儿庄会战时摄,左至右:池峰城、孙连仲、田镇南。”,1937年的照片变成了1938年。

抗日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可许多历史的细节却被湮没,两岸研究台儿庄会战的人士为何都一厢情愿把王范庭变成池峰城?台湾犯错误情有可原,池峰城将军的家属都在大陆,无法请其辨认;大陆的研究者是可以请池峰城将军的子女辨认一下的,自己的父亲都不认识?

时任第31师副师长康法如的儿子,幼时常到池峰城家去,晚年在台儿庄纪念馆见到这张照片时曾指出,这不是池峰城;康法如的曾孙说,当时他们以为是他的爷爷年纪大了搞错了。

台湾的出版物《孙连仲先生年谱长编》也搞错了,王范庭变成了池峰城。张永久供图

王范庭将军后人回音

昨天(2015.3.13),我浏览了一下上月发在东湖社区的帖子,“《台儿庄 1938 》摆乌龙王范庭变身池峰城”,点击率有1万5千多,但只有一个回帖称王范庭将军后人正在找王范庭的资料,我回复时留下了我的QQ号,今天早上打开手机,QQ上就有“王范庭后人”要求加为好友,兹照录如下。

老田 9:13:56

很高兴认识你,我相信王将军的后人会看到我写的文章,不管在这个世界的哪个地方。

王范庭的后人 9:16:31

田先生,您好,万分感激您有关王范庭的文章。没有它,我们不仅不知道史料记载上面有这么多的差错,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些史料的存在。

我是范庭的晚辈,他是我姥姥的大哥。同辈人里他还有个堂弟,我们都在美国。不知是否可能得到田先生的电邮地址,因为我这位舅公不用qq。好像qq在国内较为常见。我是从北京来的,用它和国内亲戚联系。

我的舅公很希望和田先生联系上。我上月将您的文章转给他后,他正在试图通过台湾的朋友能找到田三民,再从他那里和你联系。

老田 9:26:27

你是从哪个网站看到我的文章的?

王范庭的后人9:32:11

最早是cnhubei, 我是在查找范庭的名字时看到的。

老田 9:50:10

为了王范庭将军后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我把它放到多个网站,我相信你们会看到的。

王范庭的后人 10:03:13

再次感激您的努力,电邮我已发给您和我的舅公,并已电话告知他,他非常高兴。

老田 10:05:30

王将军还有直系亲属吗?

王范庭的后人 10:05:32

我们看到您的这些有关的资料都非常激动,也为有一位抗日前辈而倍感骄傲。

谢谢,他的长孙在加拿大。

1938年4月,台儿庄大捷后守卫的士兵。卡帕摄

有了过去的经验,我相信王范庭将军的后人会看到我的文章。网络无国界,天涯若比邻。当天中午,又收到王范庭将军堂弟王以熾先生电邮,感受网络世界给我们带来便捷,字里行间流露出王以熾先生欣慰、兴奋、思念之情,不禁让人感慨万分。一个人只要对国家、民族作出过贡献,历史是不会忘记的,全球华人共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田先生尊鉴左右:

欣闻晚辈叢林在各方努力下, 与先生取得连系,萬分欣慰, 故将冒昧写此函,望不契赐复,不勝感荷是幸。

王範庭是我同堂之堂兄,因我族大家庭,範庭之父王學孟我称大伯父,我父行七,后尚有十叔,所以範庭大哥長我四十岁,1942 我全家由北平经河南逃往後方西安,届时範庭因家庭关系已由“老河口”孙部退休,至西安任陕西省公路局長,是我初次见範庭大哥,當时我小學畢業,抗戰正殷,我在陕六年高中畢業,範庭大哥1946丧偶,1947去南京,1948 回福州不久过世。

我 1949 随家兄来台,1955 台湾大學工學院畢業1958负笈來美, 1966 任教美國辛辛那提大學,1999年荣退。曾返大陆二,三十次講學。我今年已八十晋五,來日無多,今能与先生结识,此生有幸,更能得知大陆表扬抗戰先贤,民族英烈,蒼天有識,曷勝欣慰!範庭大哥原名王乃模,号範庭,後以号代名,其長孙王傑西,1940 生,僑居多倫多已多年,其他弟妹散居各地,我将通知他們此幸事。

我习理工,去国多年,文辞不达,冒犯之处尚祈见谅。

愚   王以熾  敬拜    3/13 夜

1937年《国闻周报》,左王范庭、中孙连仲、右田镇南。1937年10月,在平汉前线。

王范庭孙女跨洋纠错 “照片上的人是我爷爷”

2015年6月22日的福州《海峡都市报》报道了王范庭将军孙女为爷爷正名跨洋纠错的故事。台儿庄大战中的一张黑白老照片,图说错了;福州籍抗日将领王范庭将军的七旬孙女跨洋纠错。

这张广为流传的台儿庄大战中的图片,说明被标成“台儿庄大战期间池峰城、孙连仲、田镇南将军合影(从左至右)”,实际上,最左边的将军为福州人王范庭

这张照片最早发表于一九三七年的《国闻周报》,当时的图说是对的。

今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五集纪录片《台儿庄1938》,片中引用了一张黑白老照片,引起了远在加拿大的王杰莉女士的关注。

71岁的王杰莉是抗日将领王范庭将军的孙女。这张老照片中有三位身穿军装的将军,王杰莉女士认为,照片中左边那位是王范庭将军,而纪录片中的图片说明却成了池峰城将军。

为此,今年4月,王女士回到福州开始为期两个月的“纠错”之行。“两个月来,我感受到很多正能量的东西,自己也了解到祖父的很多往事,真是不虚此行。”前日,她专程来到报社讲述了这次纠错之行。

错误图说广流传 为正名搜集证据

这张老照片中三位将军,中间一位是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团军团长孙连仲将军,右边是三十军军长田镇南将军。左边这位将军是谁?《台儿庄1938》片子中,标的是“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将军”。

“这张照片是台儿庄大战中,用得最多、流传最广的照片。”王杰莉告诉记者,今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五集纪录片《台儿庄1938》第四集中多次引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中国军事博物馆、老河口李宗仁第五战区纪念馆等作为陈列,就连台湾1993年7月出版的《孙连仲先生年谱长编》中也引用了这张照片,图说都错了。

王女士说,祖父去世时,自己还小,不了解祖父经历。“我需要找到更多的照片,来证明图中是我祖父。”

正在焦急的时候,她看到田镇南将军侄儿田联申在4月发表的一篇文章,内容是“央视纪录片《台儿庄1938》张冠李戴 王范庭变身池峰城”。

王杰莉女士联系到了田联申先生,对方告诉她,最早刊登这张照片的是1937年的《国闻周报》。王女士从加拿大回国后,前往北京的国家图书馆,找到了1937年出版的《国闻周报》第十四卷中的“平汉战影”,里面刊登着这张照片,图说印着秘书长王范(庭字在骑缝处)。随后,她还找到了祖父在军校时的学生照,出自陆军大学学生档案等。

1938年,台儿庄大捷。卡帕摄

两个月走访数地 多家单位纠正

从5月11日开始,王女士带着各种材料,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开始,一站站地开始纠错,为祖父正名。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工作人员在详细看了材料后,也表示相片图说错了,告知源头在南京中国第二档案馆,要南京更正之后通知他们,才能改。在南京,王女士查到错误的图说出自“中华民国历史图片档案7(第三卷)”,并申请修改。工作人员答复要进行核实后修改,并发通知到其他展馆。

她在北京找到中央电视台要求更正。有关人员很重视,联系到解放军艺术中心编导。当时编导还在国外,说5月底回到国内就会修改。还没有等到月底,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张编导主动致电王女士,通知已经更正。

6月15日,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资料室马主任告知,已经接到通知,标错的图片说明也要修改了。

王女士说,祖父十几岁投身军旅,作为职业军人的职责是保卫国家,身体力行地尽忠报国,他做到了。这一次正名,只是如实反映历史真貌。

□人物名片

王范庭

1889年出生于福州,陆军中将。曾入读英华书院,1908年入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二期步兵科,1909年毕业。1913年考入北京陆军大学,1916年毕业。1920年起加入冯玉祥将军的西北军,参加中原大战。1933年后任二十六路军总部参谋长,第二集团军参谋长,率部抗击日军,参加过台儿庄大战、武汉会战、随枣战役、枣宜会战等。

1946年病退回福州,1948年病逝。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后汉口中山路上的欢庆场面

近期一些公众号转载、引用本公众号内容并注明出处,本号表示欢迎;但有公众号引用后未注明出处,请自爱!

扫描二维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