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江诗丹顿,我们记住了1755年日内瓦的星空

9月初,江诗丹顿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天体力学,刹那万年》主题展。

巨大的美术馆展厅里,呈现江诗丹顿众多作品,与天文密不可分。

江诗丹顿《天体力学,刹那万年》展馆

其中一个占地约十平米的圆柱形展厅,走进去抬起头,是1755年9月17日晚瑞士日内瓦的漫天星河。

1755年日内瓦星空图

那是江诗丹顿品牌诞生的日子,星空图由巴黎天文台精确推算还原。

越是技艺精湛的制表师,对天文越是敬畏,研究得越深,越为之叹服。

太阳、月亮、地球及恒星,人类最为熟知的四种宇宙天体,时计中的标准时、太阳时、恒星时、月相、年历及万年历等天文功能,即受启于它们之间的互动状态。

太阳、月亮、地球及恒星,四大天体的表现元素遍布展厅

现场有一枚“帝鳄图腾”,15项复杂功能有12项天文显示,价格高达近2000万。

Les Cabinotiers阁楼工匠超卓复杂“帝鳄图腾”

品牌还在今年初发布了具有23项复杂功能的天体超卓复杂3600腕表。

他们都是藏家关注的焦点。

Les Cabinotiers阁楼工匠Celestia Astronomical天体超卓复杂3600

一万多年前,住山洞的欧洲人把月亮圆缺刻在动物骨头上,同一时期在东方,人们在洞穴岩壁上记录了相似内容。

人类对宇宙的观察从未停止,从恐惧到着迷,天文慢慢分为两支。

一支演变为天文哲学——人类从何而来,宇宙如何存在,时空有没有尽头?另一支则成为为朴素实用的历法——人们要靠这个来安排农耕渔牧。

///

有文字以来,关于天文哲学记载,最著名莫过于“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

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天论》里,总结那个时代主流观点:

亚里士多德雕像

地球是一个圆球,而非乌龟塔驮着一块大平板;它静止不动,是宇宙中心,太阳、月亮和星辰围绕地球转动。

“先贤的话就是真理”,公元一世纪,古罗马的托勒密,发展了亚里士多德思想,提出一个完整的“天球”宇宙模型。

他的想象中,地球外依次负载着月亮、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土星和固定恒星——八个天球层。

“天球”宇宙模型

这在当时已经非常了不起,以前人们坚信天圆地方,还将日月星辰想象成各种神,以神的喜怒来解释天象,以至于古希腊、罗马的神成百上千,根本数不过来。

后来“地心说”被基督教接纳,确定为正统,任何不同观点都是大逆不道。

在教会看来,“地心说”和《圣经》完美契合——恒星天球层之外给天堂和上帝留下空间。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波兰科学家哥白尼1543年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太阳才是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圆周运动。

日心说

教会与之针锋相对,但哥白尼得到了科学界支持: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修正行星圆周轨道为椭圆,让理论和实际观察更加一致;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近十年时间,著书比较叙述亚里士多德和哥白尼理论,证明“日心说”更加合乎天文现象。

地球椭圆公转轨道

伽里略坚信哥白尼是对的,他后半生一直在与教会争取“日心说”的合法性。

教会震怒,伽利略于公元1632年被判违背基督教禁令,终身软禁。

///

“日心说”是天文哲学的一个里程碑,修正了“地心说”部分错误,逐步被验证和发展,成为现代天文科学基础。

哥白尼用科学和勇气,推动人类进步。江诗丹顿这次活动上,展示的艺术大师系列哥白尼天体球腕表,便是向“日心说”致敬的作品。

Métiers d’Art艺术大师系列Copernicus celestial spheres哥白尼天体球2460 RT

表盘中央是手工雕刻粉红金太阳;围绕太阳是椭圆形地球公转轨道,地球采用金质微凸圆盘,绘制北半球地图;表盘外圈则主要展示黄道十二宫。

金质地球圆盘运动展示了“日心说”两个基本理论:

地球自转——24小时旋转一周,与平太阳日周期吻合。

公转误差8000年才1天

地球公转——江诗丹顿设计复杂精密机械结构,让公转周期与回归年一致,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转一周, 8000年才需要调整一天误差,算是真正的万年历了!

表盘上的黄道十二宫运用三种不同工艺制作:

第一只是珐琅盘面,珐琅师从安德烈亚斯·塞拉里乌斯绘制的哥白尼天体图中汲取灵感。

珐琅工艺表盘

表盘内圈是水、金、火、土、木五颗行星轨道,并用拉丁文标注行星名称,以及冬、夏至点。

表盘外圈十二星座以彩色珐琅微绘,地球凸盘内填大明火珐琅,展现蓝色海洋和大陆地貌。

第二只是18K金质手工雕刻表盘,雕工细腻,图案层次丰富。

金雕工艺表盘

用放大镜观察,金牛面部肌肉纹理分明,身躯强壮;而狮子鬃毛细密有光泽,口眼传神,不怒自威。

第三只表盘材料是蓝宝石,背面激光雕刻星座图案,下层衬以蓝色底盘展现天空;正面星辰覆以夜光涂层,在黑暗中表盘依然如同夜空繁星闪耀。

蓝宝石激光雕刻表盘

为完整展现“日心说”,时间显示不用中央指针,而是通过表圈上两个金质三角指针显示——镂空针指示小时,实心针指示分钟。

///

与天文哲学相比,历法演变则平和很多。越符合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农耕渔牧也就越方便,与教派信仰无关。

古希腊历法,同古中国一样,源于月相观察。不过它只有十个月份,冬天是一段模糊时间,没有中国农历那么完整。

月圆月缺

古罗马文明征服地中海,沿袭了古希腊历法,但不确定周期让祭祀和农耕都很麻烦。

公元一世纪时,古罗马皇帝儒略·恺撒,采纳数学家的计算方法,填加冬季月份,增设闰年补偿等,让历法与回归年基本吻合,误差每400年3天,称儒略历。

历法主要来自天体运转规律

到了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主持修正儒略历误差,并纠正闰年规则:扣掉400除不尽的整数百年——即1700、1800和1900不是闰年,2000年才是。

修正后历法与回归年误差,缩小到3000年才一天。这正是今天国际通用的公历,也称格里高利历。

修正儒略历误差

一枚带有日历、月份、星期,和月相月龄功能的腕表,则是对历法演变最好的诠释。

比如江诗丹顿和韵系列全历月相腕表。

Harmony和韵系列全历月相腕表

12点位置下方,通过视窗显示星期和月份,表盘最外圈是日期显示,通过酒红色月牙指针指示。

6点钟位置是月相月龄盘,月龄刻度是通用的29.5天显示,但是通过精密机械设计,这款月相精度达到122年才会误差一天。

///

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从未止步。

“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时间简史》里,霍金这样写道:“我们正是要对我们生存其中的宇宙作完整的描述。”

迷人的宇宙

二十一世纪的物理学家们,试图融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去解释宇宙时空。

钟表是时间载体,将源于天文观察的结果展示出来,制表师们对钟表天文功能追求极致,从怀表到腕表,亦从未停止。

品牌260周年时,江诗丹顿的阁楼工匠们穷极智慧,为神秘客人定制了一枚具有57项复杂功能的怀表——参考编号57260,首次将格里高利万年历和希伯来万年历结合在一起。

参考编号57260时计

如果要问,为什么这些科学家追求真理,甚至愿意为之奉献生命?或许顶级制表师和钟表藏家,懂得那份情感。

颜启真,自由撰稿人,写些钟表和生活的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