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论治胃肠病-便秘】

路志正教授认为便秘根在脾胃。治疗便秘重点在于调理脾胃升降,把握运、降、润、通几个方面,坚持运中有降,降中有通,通中有润的原则。临床采用健脾和胃、健脾祛湿、健脾益气养血、温中健脾、芳化湿浊、疏肝健脾等多种治法,总以调理脾胃为核心。

(一)路老治疗便秘的特点
肠道的功能正常与否,关键取决于脾胃的升降,临床上,或外感湿邪,或情志所伤,或“房劳过度,饮食失节,或恣饮酒浆,过食辛辣”(《医学正传》),或因“气血之亏,津液之耗”(《景岳全书》),令脾胃升降失司,均可导致“传导失常,渐成结燥之证”(《医学正传》)。究其原因,便秘之证总由肠道传导失常所致。路老认为便秘虽出自肠道,但根在脾胃,治疗应以“运”、“降”、“润”、“通”为主,调脾为先,不可图一时之快而妄用攻下。朱丹溪云:“如妄用峻利药逐之,则津液走,气血耗,虽暂通而即秘矣”。路老临床运用“运”、“降”、“润”、“通”之法,常相互结合而不是单一的,可概括为“运中有降,降中有通,通中有润”十二个字。

“运中有降、通中有润”,即对于脾虚失运,大肠传导无力而致便秘者,治以健脾助肠运,降腑气“以复肠道下行之机”。

路老常用生白术30g,黄芪30g,炒枳实15g,紫苏梗、荷梗等,其中生白术一味,《本草备要》谓:“生白术补脾健运、利腰脐间血”。

不同证型要给予不同的加减,

如脾肾阳虚者,与肉苁蓉、川牛膝、巴戟天同温肾润肠之品同用,或佐半硫丸,以温肾助运;

脾虚肠道津亏者,则与当归、火麻仁、黑芝麻、桃仁、郁李仁、松子仁等润肠之品同用,以健脾助运通便;

肝郁脾虚者,与娑罗子、佛手、八月札同用,以疏肝解郁,健脾宽中;

脾虚食滞者,与莱菔子、炒谷芽、炒麦芽同用,以消食导滞。

“降中有通、通中寓法”,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失和降,腑气不通,大便不行。降胃气则浊气下行,大便自通。

路老常用姜半夏、刀豆、槟榔、厚朴花、旋覆花、广木香等和胃降逆,导浊下行。

胃中积热者,与大黄、黄连、黄芩同用,以泻积热。

胃寒气滞者,配伍九香虫、沉香、乌药、干姜、枳实等温胃散寒行气导滞;

此外,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传导有赖于肺气的肃降,故路老治疗便秘常加宣肺、肃肺、清肺、润肺之品,如杏仁、紫菀、百部、瓜蒌、炒莱菔子等降肺气,如此则表里同治,相得益彰,便秘自通。

通降之法非只用硝黄之类攻下,如《证治汇补》所云:“如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太阴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阳结者清之,阴结者温之,气滞者疏导之,津少者滋润之。”由于便秘的病因病机不同,临证上应参酌病机,灵活运用,可分别以补为通,或以润为通,或以疏导为通,或祛湿导浊为通,或活血化瘀为通。

如以补为通适用于气血不足者,可予西洋参、生黄芪、生白术、当归、白芍等;

以润为通适用于阴津不足者,可予何首乌、生地、女贞子、火麻仁、玄参、沙参、玉竹等滋阴润通;

补阳温通适用于阳虚者,可予肉苁蓉、补骨脂、升麻、胡桃肉等;

理气通滞适用于气滞者,可予香附、沉香、青皮、佛手等;

活血祛瘀适用于血瘀者,可予桃仁、姜黄、泽兰、水红花子等;

祛湿导浊为通适用于湿热者或湿浊者,其中湿热者以虎杖、土茯苓、茵陈、土大黄、晚蚕沙、萆薢、六一散等清利湿热;

湿浊者以藿香、藿梗、荷叶、荷梗、紫苏梗、佩兰、苍术、炙酥皂角子、晚蚕沙等芳化湿浊。

(二)路老从脾胃论治便秘六法

1.健脾和胃法
适用于脾胃虚弱,升降失司而致便秘者,患者常伴有胃脘胀满隐痛、纳差、舌淡苔白、脉虚等。《儒门事亲》所云:“胃为水谷之海,日受其新以易其陈,一日一便,乃常度也”。饮食入胃,经胃之腐熟,脾之运化,吸收其精微之后,糟粕由大肠传送而出,是为大便。若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劳倦所伤,或情志失调,忧思伤脾,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脾失升清,胃失和降,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形成便秘。此时,治宜健脾益气、和胃畅中。

2.健脾益气养血法
此类患者主要见于女性,因女子以血为本,其病机主要在于平素月经过多,或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气不生血,至大肠失于濡润。患者多表现为虽有便意,但虚坐弩责,难以排出。《万氏妇人科》云:“人身之中,腐化糟粕,运动肠胃者,气也;滋养津液,溉沟渎者,血也……妇人产后老人体虚,糟粕壅滞而不行,沟渎干涩而不流,导致排便困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人体气血的化生、充养,全赖脾胃功能的强健。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失节,劳倦过度,忧思伤脾,老年体弱,或产后、失血后气血亏虚,脾虚肠道传送无力,血虚肠道失于润泽,腑气不行,可导致便秘。当治以健脾益气、养血润燥为主,通过益气养血,佐以行气,恢复肠道的传输功能。

3.健脾祛湿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阴司天,病阴痹,大便难。”李东垣《脾胃论》指出:“湿从下受之,脾为至阴,本乎地也。有形之土,下填九窍之源,使不能上通于天,故曰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又云“谷气闭塞而下流,即清气不升,九窍为之不利。”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降浊,脾升胃降,维持着肠道的传导功能。如素体脾湿内停,或感受湿邪,或过服寒凉药物,损伤脾胃,气化失司,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湿邪停留肠道,脾胃升降受困,大肠传导失职,可导致便秘。若脾虚湿阻肠道,气机不利,可表现为虽有便意,但排出不畅,黏滞不爽,伴胸闷腹胀,纳呆,口黏,舌苔白腻,脉濡等。治以健脾祛湿导滞法。

4.温中健脾法
此法患者多症见大便干或不干,但排出困难,腹中冷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沉细等。患者素来中阳不足,或食寒凉生冷,或苦寒药物损伤脾阳,阴寒内生,寒凝胃肠,阳虚不运,大肠传导失职,可引起便秘,又称之为冷秘。明·赵献可《医贯》记载:“冷秘者冷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津液不通,胃气闭塞,其人肠内气攻,喜热恶冷。”并采用“补中益气汤倍升麻送四神丸”治之。路老则常以温中健脾导滞为法以温中健脾,助阳通便。

(0)

相关推荐

  • 按穴就能减肥?没错,甩冬膘还利脾胃!

    春天到了,真想赶快减减冬天藏的膘~ 拍一拍"碧波荡漾"的肚皮 哎,咋能瘦呢~ 其实,人的身体自带减肥穴! 通过按摩穴位能够帮助你更好地 健脾化食 调理肠胃 1. 公孙穴-脾经,补脾 ...

  • 贺普仁:止泻方

    七.止泻方 [病症:腹泻] 腹泻的主要表现即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有时带有黏液或脓血.急性泄泻多由于感受寒湿.暑湿,或饮食积滞,客于胃肠,传导失司所致;慢性泄泻多由于脏腑失和所致,或由于脾胃虚弱,或 ...

  • 医话“胃强脾弱”

      我们经常说脾胃,脾和胃相表里,两者不分家,实际上,脾和胃是不同的.脾胃为气血之源,若脾胃功能健旺,气血就健旺,人就会更健康.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的任务是接受食物,食物要经过胃的腐熟之后进入肠道, ...

  • 便秘--己酉.针灸篇9.【足阳明胃经之天枢穴,主治便秘;腹四针治胃肠病】

    12 - 足阳明胃经之天枢穴,主治便秘:腹四针治胃肠病 天枢穴,位置正在神阙外开两寸.<针灸大成>刚刚写三寸现在变两寸,实际上通通都是两寸. 天枢穴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是大肠的募穴(募穴是指 ...

  • 国医大师(李玉奇、路志正、何任、李振华)老中医论治胃肠病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小白郎中推荐搜索 国医大师 肠胃病 胃肠病 国医大师老中医论治胃肠病 一.国医大师李玉奇 辽宁中医药大学李玉奇教授擅治脾胃病,在遣方用药方面颇具特色, ...

  • 【李玉奇、路志正、何任、李振华:论治胃肠病】

    国医大师老中医论治胃肠病 一.国医大师李玉奇 辽宁中医药大学李玉奇教授擅治脾胃病,在遣方用药方面颇具特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表现在善用黄芪治脾胃,重视脾胃升降,注重存津液保胃气,强调量效关系四 ...

  • 【脾胃】李玉奇论治胃肠病

    ●国医大师李玉奇 辽宁中医药大学李玉奇教授擅治脾胃病,在遣方用药方面颇具特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表现在善用黄芪治脾胃,重视脾胃升降,注重存津液保胃气,强调量效关系四个方面. 1.善用黄芪,随病 ...

  • 【李振华:论治胃肠病】

    【李振华:论治胃肠病】

  • 【徐景藩:论治胃肠病十法】

    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学验俱丰,尤其在诊治脾胃病方面经验独到.其治疗脾胃系疾病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法统方,获得了显著疗效.徐丹华将其徐师治疗脾胃系疾病的经验归纳为以下十法. 1.疏肝和胃法 适用 ...

  • 国医大师(徐景藩、朱良春、周仲英、邓铁涛、颜德馨)老中医论治胃肠病

    国医大师老中医论治胃肠病 国医大师(李玉奇.路志正.何任.李振华)老中医论治胃肠病 五.国医大师徐景藩 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学验俱丰,尤其在诊治脾胃病方面经验独到.其治疗脾胃系疾病注重辨证与辨病相 ...

  • 【徐景藩、朱良春、周仲英、邓铁涛、颜德馨:论治胃肠病】

    国医大师老中医论治胃肠病 国医大师(李玉奇.路志正.何任.李振华)老中医论治胃肠病 五.国医大师徐景藩 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学验俱丰,尤其在诊治脾胃病方面经验独到.其治疗脾胃系疾病注重辨证与辨病相 ...

  • 【何任:治胃肠病-慢性胃炎】

    何任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60余载,为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临证擅长内科.妇科及肿瘤疾病的诊治,在内科病诊治中,尤对胃病诊治经验独到,疗效显著.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1.补中益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