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0)

相关推荐

  • 战国纪(秋)十

    周慎靓王二年.秦惠文王更元六年.鲁平公四年[公元前319年] 成侯邹忌卒.[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 ...

  • 墨子生平事迹年表中

    周考哲王三年[公元前438年] 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公尚过说越王,越王大说,谓公尚过曰:"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公尚过许诺.遂为公尚过束车 ...

  • 《孟子》研读第4讲:梁惠王(下)解读1

    <孟子>研读第4讲:梁惠王(下)解读1 教学内容:梁惠王(下)解读第一至四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了解孟子对人君田猎以时.钟鼓有节.与民同乐的观点:理解&q ...

  • 文学常识:必须要掌握的25个帝王称谓(含例句)

    文学常识:必须要掌握的25个帝王称谓(含例句)

  • 学好文言文,背还是不背?

    最近一直修订<古文观止>卷四,战国策选文.开头三篇是<苏秦以连横说秦>.<司马错论伐蜀>和<范雎说秦王>,其中,苏和范都是外交专对文,难度最大.司马错是 ...

  • 《先秦诗文大全集》卷3(401-600篇)

    2021-06-12 05:34·颜渊山庄 长水童谣 [先秦] 佚名 城门当有血.城没陷为湖. 登徒子好色赋 [先秦] 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 ...

  • 《先秦诗文大全集》卷2(201-400篇)

    2021-06-10 10:32·颜渊山庄 石鼓诗十首 其十 吴人篇 [先秦] 佚名 吴人怜亟.朝夕敬□. 齐桓晋文之事 [先秦] 孟子及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qu ...

  • 国学经典《古文观止》精选100名句(音序篇)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

  • 古文观止:《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代: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 ...

  • 《古文观止222篇全集》该书所选都是名篇佳作,尽善尽美的至文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

  • 《古文观止》中的巅峰之作八大名句,八种智慧

    小猪猪流丽关注2021-05-03 13:23大图模式读经典文字,听世界名著<古文观止>是古人编写的一本启蒙读物,其中不乏陶渊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名家的大作,<左传> ...

  • 《古文观止》十句金言,句句精辟,意义深远

    <古文观止>是清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总集,其中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古文观止>十句金言,句句精辟,意义深远. 一.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出 ...

  • 《古文观止》吕相绝秦

    文章选自<左传·成公十三年>.叙秦.晋交恶,晋国派使臣吕相到秦国宣布与之绝交.吕相先历数穆公为德不终.私与郑盟.乘危灭晋等等罪状,尔后归入绝秦主旨,是一篇保存完整的外交辞令.该文也被收录在 ...

  • 古文观止:《五人墓碑记》张溥

    <园林>第六集--不朽的林泉 <五人墓碑记>:园林之外的动荡 <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 <五人墓碑记>第二课时 五人墓碑记 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liǎo ...

  • 《古文观止》答苏武书

    <答苏武书>是西汉军事家.诗人.文学家李陵写给苏武的一封书信.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苏武替汉帝召李陵归汉,此文就是李陵收到苏武信后写的一封回信.在信中,李陵向苏武表明心迹,极力说明自己 ...

  • 《古文观止》传世名句,句句经典,代表文言文的真实水平

    清康熙年间,为了帮助当时的青少年掌握文言散文,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编选从东周到明末的222篇散文精品,结集为<古文观止>. 因所选作品体制多样.应用性强.风格各异.篇幅适宜.语言精练.易 ...

  • 《古文观止》不用全读,只需记住这些经典名句!

    <古文观止>是古人编写的一本启蒙读物,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重点作家和作品. 其中不乏陶渊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名家的大作,<左传>.<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