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疰夏”,不仅仅是化湿 2024-05-05 18:20:11 走出最美好的小满,芒种后气温进一步上升,雨水以及空气中的湿度也随之增多。“水”总是伴随“火”而来的。化湿,是入夏后的一个永久性话题,之前文章里对于湿也常有论述。比如温化,用温药,温化寒湿;比如风化,比如用一些风药,风能胜湿的道理;比如芳化,常用的有苍朮、藿香等,芳香醒脾化湿;尽管方子千变万化,方法出神入化,总有人收效甚微,感叹:湿怎么那么难除?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反思一下湿怎么来的。对抗外界的湿,比如湿热的环境对身体的困扰,上面所提的方法往往很管用,短期起效。比如,一到五月份,我都会用佩兰泡水沐浴,这是古人常用的一个方法,化解湿浊之气非常好,洗过之后神清气爽。比如,前天下了雨,我在户外时间有点长,身上一直处于淋湿状态,回到家身上有点发紧,脖子也有点酸痛,一瓶藿香正气水就解决了。最直接的,看到很多尤其北方来的朋友,不习惯南方的潮湿气候,在家里用了除湿器,一样是在化湿。内湿,就不那么简单。有一个病名叫疰夏,一到夏季就倦怠、困乏。对于疰夏,一方面是内外湿气交困,另一方面还是“水湿”不足,这里指肾水。《辨证录》有这样一段论述:人有时值夏令,便觉身体昏倦,四肢无力,朝朝思睡,全无精神,脚酸腿软,人以为疰夏之病,谁知肾水之亏乏乎。精不藏于冬,火难盛于夏,故困乏矣。夏季阳气盛,肾水不足以制外火,津液受损,脾胃不足以把津液舒布于手足,所以四肢乏力,精神倦怠。这里还提到一个方子:胜夏丹,非常值得参考学习: (用药需辨证论治,请勿套用)参、苓、朮、草:这是四君子,健脾益气;五味子、熟地、山茱萸养肾水;神曲、白芥子醒脾化痰;山药、芡实固脾肾之精;炒枣仁安心脾。“正水”不足,“邪水”就容易犯,水湿本质是代谢不好的津液,正气不足,身体的推动力量弱了,邪水也就有了藏身之所。除了疰夏,我发现很多人到了中年不耐寒热,还有为什么很多人早上八九点犯困?为什么中年容易发福?……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我们之前很多文章都有涉及,后续也可能会涉及。但要问有没有一招就能解决问题的广谱的办法,真的想不出,我觉得更多的是要了解问题的成因,明白其中的道理,八分观自在。 赞 (0) 相关推荐 春天上火?保存好这个,再也不怕了!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身体的气机也随同自然界的阳气升发,开始新一轮的循环.但是有些时候,身体的气机升发的过于着急或被憋住了,你就被各种"上火"折磨. 如果你春天出现 ... 肾精亏虚导致咽喉疼痛,试试收火汤! 五味本草坊 今天 春天到了,又到了爱上火的时节,不知道您有没有出现咽喉肿痛的情况,遇到这个问题,有经验的朋友可能会吃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可是效果却并不明显,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咽喉疼痛原因 Pa ... 1、麦苓术汤治风心病:补气养血,补益肝肾,祛风胜湿。主治风湿性心脏病。2、温肾救心汤治风心病:温阳益气。化湿利水。主治风湿性心脏病。3、竹叶汤治风心病: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1、麦苓术汤治风心病:补气养血,补益肝肾,祛风胜湿。主治风湿性心脏病。2、温肾救心汤治风心病:温阳益气。化湿利水。主治风湿性心脏病。3、竹叶汤治风心病: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癫痫,运脾化湿、清胆和胃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林凤 I导读: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又名"癫痫"或"羊角风".现在介绍国医大师路志正的医案经 ... 公认的祛痰化湿要穴,非常适合痰湿体质的人群。 公认的祛痰化湿要穴,非常适合痰湿体质的人群。 蒲猬饮治呕吐: 蒲公英15克,炒刺猬皮、甘松香、枳壳、白芍、胡黄连、石斛各10克,乌贼骨12克,甘草5克。 化湿行气,制酸止痛。主治呕吐。 蒲猬饮治呕吐 蒲公英15克,炒刺猬皮.甘松香.枳壳.白芍.胡黄连.石斛各10克,乌贼骨12克,甘草5克. 化湿行气,制酸止痛.主治呕吐. 清暑化湿解毒疗疖病 时间:2020-11-0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吴智鹏 陈某,男,27岁.2020年8月4日首诊.诉:反复臀部红色丘疹2年余.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臀部红色丘疹,散在分布,局部皮肤红肿结 ... 当归牡砺治脂肪肝:当归须60克,牡砺粉60克,白芥子50克,莱菔子50克,白茯苓150克,川楝子30克,山楂150克,三七20克,何首乌80克,丹参50克,蒲黄60克,决明子150克 。祛痰化湿,活血消脂。主治脂肪肝。 当归牡砺治脂肪肝 当归须60克,牡砺粉60克,白芥子50克,莱菔子50克,白茯苓150克,川楝子30克,山楂150克,三七20克,何首乌80克,丹参50克,蒲黄60克,决明子150克,芦荟30克 ... 全民学中医——中药化湿药 细目一 概述 一.性能特点: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主入脾.胃经. 二.功效: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 三.适应范围: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 四.使用注意: 1.入汤剂宜后下,且不应久煎.2.本类 ... 小儿化湿汤(朱仁康) , 小儿化湿汤(朱仁康) , [组成] 苍白术 陈皮茯苓泽泻炒麦芽六一散各6 克 [功效] 健脾除湿. [主治] 小儿湿疹. till法] 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 小儿 ... 【每日一穴】外陵穴: 和胃化湿, 理气止痛,调血理气 外陵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外与里相对,陵即山陵,穴位局部隆起,对腹内说如同在外之山陵,故名外陵. [腧穴释义] 外,指本穴气血作用的部位在经脉之外.陵,陵墓也.土丘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