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延安归来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12月01日

  

分享

  所谓“窑洞对”,是指1945年7月初,黄炎培等人访问延安时,黄同毛主席之间有关“周期率”的一段谈话。据黄炎培在《延安归来》一书中的记载,这段对话是这样的:

  【有一回,毛泽东问我(来延安)感想怎样? 我答: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致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著《延安归来》第二篇“延安五日记”)

(0)

相关推荐

  • 说车

           这些年没买车,一直坐班车或挤公交,再远一些就坐火车或飞机,风里来雨里去,已经习惯了.没车有没车的好处,既不担心违犯交通规则被贴黄条罚单,也不熬煎堵车油价上涨一愁莫展.       却也有 ...

  • 姚维钧黄炎培:相差31岁的爱恋,相守20年,她受丈夫牵连自尽

    姚维钧和黄炎培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之时,与毛泽东进行了一次谈话,这就是著名的"周期率"谈话.从延安回家后,黄炎培将这次谈话写成一本书,名叫<延安归来>. 本来这 ...

  • 黄炎培《延安归来》

          1945年7月1日至5日,黄炎培等6位国民党参议员访问延安,黄炎培写了"延安五日日记".1945年8月,重庆国讯书店岀版<延安归来>,该书公开发行引得很大的 ...

  • 薛舒:千万英雄,有一个是你

    每一回走过天安门,望见高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想起千千万万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生命者中间,有一个是你. 黄竞武 1949年,黎明即将到来,破晓时分.4月,解放军兵临长江北岸,准备渡江南下.大势已去的 ...

  • 26路公交

    实践证明,在坐公交车的时候不适宜看手机,或者发朋友圈.就在刚才,我在26路公交车上经历了惊险一幕.          上车还算顺利,人也不多,我坐下之后,就发现前面的座位空着,随手将手提袋放在前面座位 ...

  • (8)延安西路1431弄大西别墅

    大西别墅位于大西路(今延安西路)1431.1453.1479弄.民国13年,英国某房地产公司置地1.2万平方米,建并列式3层花园住宅17幢,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砖木结构,钢窗蜡地,屋顶斜度较大,周 ...

  • 黄炎培的延安之行

    中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字任之,1878年生于上海浦东一书香门弟.时值家道中落,黄13岁失母,17岁丧父. 家境的贫寒激发他刻苦攻读,上个世纪初年黄炎培考入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190 ...

  • 黄炎培的“历史周期率”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和褚辅成.左舜生.傅斯年.章伯钧等六名国民参政员由重庆飞抵延安考察访问. 当毛泽东和黄炎培握手时说:"我们20多年不见了!"黄愕然,说我们还是第一次见面呀 ...

  • 时间中的大连:黄炎培来过的西岗市场

    本文未选入<时间中的大连>,有删节. 1905年年初,大连的人口骤减至1.8万. 那年9月至11月,日本殖民者将居住南山附近约1.4万人强行迁移至小岗子,准许人们在那里盖房子居住.经商. ...

  • 教育学考研考前检测(四)|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全文共计1500+字,预计4分钟复习完) 黄炎培 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经历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挫折和反思,他以毕生精力从事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在反 ...

  • 【听Ta说建筑】黄炎培在黄浦的足迹

    " 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朋友都知道1945年毛泽东主席和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延安窑洞中的谈话,史称"窑洞对",黄炎培先生问毛泽东主席:"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 ...

  • 内史第一一黄炎培故居、宋氏家族居住纪念地

    内史第为沈树镛祖上所建,原为三进两院两厢式二层砖木结构名宅,共70间房.清咸丰九年(1859).沈树镛中举,官至内阁中书,沈家大院陏改为内史第,为沈树镛的住宅(黄炎培祖父黄典谟是沈树铺的姐夫.外祖父孟 ...

  • 名人故居(21)黄炎培故居

    内史第立本堂(第二进)和第三进内宅之间是一个非常狭窄的过道. 内史第的第三进内宅就是躲过拆迁而幸存的历史遗址--黄炎培故居. 第三进的门前挂着由陈云题写的"黄炎培故居"木牌. 在过 ...

  • 黄炎培32字家训赠儿:'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1936年,黄炎培四子黄大能即将赴英留学.临行之际,黄炎培将平生坚守的座右铭稍作增改,并手书留赠.这就是黄炎培的"32字家 ...

  • 职教人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品读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2)

    一.我国近代新教育制度创始于何时? 黄炎培认为:"宜断自清同治初元北京及广东之设同文馆与上海之设广方言馆." 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于1862年8月24号正式开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