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地图舌,代表什么?

原创厚朴修习营 北京厚朴中医 今天
收录于话题

舌苔的有无是胃气的重要标志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舌苔的有无是胃气的重要标志之一。

Part 1

胃气是什么?

就是源源不断的具有滋养作用的生气,这个气源自于脾胃。简单说,就是消化食物的动力。

这个动力需要两部分的支撑:胃阳,保证水谷腐熟所需温度;胃阴,也就是胃液、胃酸,好比做米酒需要的水和酵母,是物质基础。合适的温度、湿度,再加上动力,才能保证胃正常的受纳、腐熟。

Part 2

剥脱苔为何常见于小儿?

古代医家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肠胃脆薄,谷气未充,此脾所不足也。”又云:“儿之初生,脾薄而弱,乳食易伤,故曰脾常不足”。

这里的“不足”非指病态,而是指小儿脾胃尚未发育完全,胃气不够充盈,功能不足,非大人可比。而又生长旺盛,对水谷精微需求量大,脾胃负荷过重,再加上“幼小无知,口腹是贪,父母娇爱纵其所欲”,所以胃气容易被饮食所伤。

津液的产生离不开胃的正常运转, 长此以往,胃阴自然也会不足,在舌头上的表现就是剥脱苔、少苔。这种情况成年人也不少见,多是从小脾胃功能就不好,家长照顾的一般。

Part 3

胃阴受损的常见症状

#1

■  食欲欠佳,吃一点就饱了,喜食酸甜或水果。吃的时候胃没觉得不适,饭后半小时左右,觉得胃胀痛,好像吃多了。

这是胃阴过少,不能腐化食物的原因。一旦吃一丢丢酸甜的水果,酸甘化阴,相当于增加胃酸,帮助消化,反而觉得舒服。

#2

■  口不渴,大便干燥。胃阴不足,肠道的津液亦缺乏,若无大热消灼,多口干不多饮。肠道失润,大便自然偏干。

#3

■  外感时剥脱苔会加重。普通人外感都会出现食欲下降,更别说本就胃气受损之人,对内运转的力度就更小了,剥脱苔会加重。外感痊愈后,剥脱掉的苔能迅速恢复大半儿。

Part 4

如何预防和养护?

对于这种小朋友,一定要饮食清淡,顾护胃气,否则后天之本亏虚,成年后体质也会差。如果成年人长期有剥脱苔的,很可能是小时候脾胃功能不好,后天又养护不当造成的。

#1

■“如母壮则乳多而子肥,母弱则乳少而子瘠”,“乳者血所化也,血者水谷之精气所生,母食热则乳亦热,母食冷则乳亦冷。儿伤热乳则病热,伤冷乳则病寒”。因此,预防要从哺乳期妈妈开始。

■  灸完会不会影响哺乳?

答案是:有可能。有时候乳汁也是个排邪渠道,临床的确遇到灸完当天哺乳,孩子腹泻的。但两害相权取其轻,母亲如需调理,该怎么灸就怎么灸,灸完当天不喂奶就行。

#2

■  食量应有所节制,不饥不饱,过饱损伤脾胃,过饥供养不足,不利于小儿生长; 常食生冷辛燥肥甘厚腻,寒热之邪容易停留于胃而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3

■  和小动物一样,看到什么东西就用嘴尝一尝,是小朋友探索世界的方式,所以饮食习惯的引导也是门学问。

■  临床曾见过有中医粉妈妈,控制饮食严格到小朋友失去品尝不同食物的好奇心,不但胃的功能失常,还出现更难解决的心神问题,身体几乎停止生长,过犹不及。

Part 5

气阴两虚的治疗思路

上图小患者,6岁。

主诉:食欲可,大便长期干燥,手脚布满小裂口,握笔穿鞋疼痛。

#1

■  看看这舌头,舌质偏红,舌前部和舌根部有明显的两块剥脱苔,舌中有块腻苔。她曾被当成湿疹用单纯祛湿的思路治过几次,不但症状加重,剥脱苔也更加明显。

#2

■  这属于典型的气阴两伤,胃气受损。

#3

■ 治疗思路应该是养胃阴为主(麦冬、玄参等),通便、健脾为辅。用药两周后,看看下图,剥脱处得以填补,腻苔处化掉不少,是不是改善很明显?症状也同步好转,大便不干了,手脚的裂口在慢慢修复。

#4

■  好,重点来了,这种舌头,能艾灸吗?如果能,灸哪里呢?

■  和脾胃相关的穴位,比如中脘一带、脊中一带,都可以试试看。但还有一个针对性更强的穴位,就是刷足三里!

备注:至于刷腿怎么刷,文字说不清,也不是一个视频能演示清楚的,只能手把手教。

part 6

关于足三里

足三里,燥化脾湿,生发胃气,是气阴双补的不二选择。早先对于足三里了解不深,不够重视。先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Case: 冬天,外感发热。初期没有及时治疗,正气又不足驱邪外出,每天晚上低烧38度多,白天浑身酸疼,没有精神。

就这么正邪僵持了一周后,主诉:口渴,喝水不解渴,没食欲,腰酸,晚上低烧浅眠。正邪斗争了那么久,气消耗光了,阴液肯定有所消耗(这种状态常见于外感高热后期)。

尝试了任脉、督脉的穴位,灸上去挺舒服,但灸完症状缓解不明显。实在没辙了,灵光一闪,请同学帮我试试足三里。

艾条放在足三里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对了。能量很快充满整个腿部胃经,一直到小腹,然后维持在小腹,无以言表的舒服!跟灸其它穴位的舒服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很快就睡着了。

灸了一个多小时,醒了,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满口津液,口不渴了!谁说艾灸不能滋阴的?第二天,胃口恢复大半,精神好转许多。正所谓胃气来复!

这次亲身体会,让我对足三里刮目相看。于是乎此后一段时间,在临床中大量使用足三里,尤其是这种胃气不足,伤及胃阴的成人患者,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至于小儿调理脾胃,一般不灸足三里。有剥脱苔的小朋友,选择脊中、中脘类穴位,统调脾胃即可,假以时日,胃阴慢慢能补上来。如能配合养胃阴的汤药,效果则明显。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