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抗洪:“吾在是,水绝不能败城!”

南宋 马远 水图之黄河逆流 故宫博物院藏
1077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屡遭新党攻讦的苏轼自请外放徐州。到任两月,即忽然传来黄河于澶州(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的消息。
为防上游洪水和连绵暴雨对徐州造成危害,东坡先生组织领导了一场“抗洪大战”。经过70多天的不懈努力,徐州抗洪战役终于大获全胜。宋神宗因此大为赞赏,颁旨奖谕徐州官民。
东坡先生随后在《奖谕敕记》中将此次抗洪过程进行了汇报,详细的过程则撰成《熙宁防河录》,以为记载。
今夏河南水患致灾严重,牵动国人之心。特重读东坡先生《奖谕敕记》,谨记东坡先生抗洪之心——
“吾在是,水绝不能败城!”
《奖谕敕记》
.敕苏某。
省京东东路安抚使司转运司奏,昨黄河水至徐州城下,汝亲率官吏,驱督兵夫,救护城壁,一城生齿并仓库庐舍,得免漂没之害,遂得完固事。
河之为中国患久矣,乃者堤溃东注,衍及徐方,而民人保居,城郭增固,徒得汝以安也。
使者屡以言,朕甚嘉之。
熙宁十年七月十七日,河决澶州曹村埽。
八月二十一日,水及徐州城下。
至九月二十一日,凡二丈八尺九寸,东西北触山而上,皆清水无复浊流。
水高于城中平地有至一丈九寸者,而外小城东南隅不沈者三版。
父老云:“天禧中,尝筑二堤。一自小市门外,绝壕而南,少西以属於戏马台之麓;一自新墙门外,绝壕而西,折以属于城下南京门之北。”遂起急夫五千人,与武卫奉化牢城之士,昼夜杂作堤。
堤成之明日,水自东南隅入,遇堤而止。
水窗六,先水未至,以薪刍为囊自城外塞之。
水至而后,自城中塞者皆不足恃。
城中有故取土大坑十五,皆与外水相应,井有溢者。
三方皆积水,无所取土,取于州之南亚父冢之东。
自城中附城为长堤,壮其址,长九百八十四丈,高一丈,阔倍之。
公私船数百,以风浪不敢行,分缆城下,以杀河之怒。
至十月五日,水渐退,城以全。
明年二月,有旨赐钱二千四百一十万,起夫四千二十三人,又以发常平钱六百三十四万,米一千八百余斛,募夫三千二十人,改筑外小城。
创木岸四,一在天王堂之西,一在彭城楼之下,一在上洪门之西北,一在大城之东南隅。
大坑十五皆塞。
已而澶州灵平埽成,水不复至。
臣某以谓黄河率常五六十年一决,而徐州最处汴泗下流,上下二百余里皆阻山,水尤深悍难落,不与他郡等,恐久远仓卒吏民不复究知,故因上之所赐诏书而记其大略,并刻诸石。
若其详,则藏于有司,谓之《熙宁防河录》云。
《苏轼徒知徐州》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苏轼《天际乌云帖》

(0)

相关推荐

  • 苏轼传奇第六章 芙蓉城诗

    第六章 芙蓉城诗 1077 丁巳 熙宁十年 42岁 是年苏轼在密州任.就差知河中府,已而改知徐州.四月,赴徐州,与子由相会于澶濮之间,相约赴彭城.留百余日,宿于逍遥堂,子由有两绝,轼和之.徐州水患大作 ...

  •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五篇:苏轼传之洪水孤城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五篇: 苏轼传 第 五章 明月黄楼 二 洪水孤城 熙宁九年(1076)岁尾,苏轼离密州任.他想赶到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与子由一家团圆度岁,然后再经由汴京赴任河中府(今山西省蒲 ...

  • 书房对联闲话:诗人猛士杂龙虎,月斧云斤琢肺肝

    我们继续说清代学者何栻(1816-1872)的东坡诗句集联.今天看下面这一副: 诗人猛士杂龙虎,月斧云斤琢肺肝. (晚清民国东北闻人成多禄(1864-1928)墨迹.) 这副"诗人猛士杂龙虎 ...

  • 特色菜名趣谈-东坡肉

    东坡肉,半肥半瘦的猪肉加工后,码得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红得透亮,色如玛瑙,夹起一块尝尝,软而不烂,肥而不腻. 东坡肉这个菜名一听以为是以地名命名,其实不然.这个菜名源于人名,相传为北宋词人苏东坡所创制 ...

  • 苏轼徐州抗洪的启示

    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赴徐州任太守.上任不久,便遇到洪水围城,苏轼率领军民奋力抗洪,城池安然无恙,百姓生命财产得以保全. 徐州地处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黄河和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东 ...

  • 苏轼思念弟弟苏辙,水调歌头千古传,可你知道苏辙的中秋诗词吗?

    中秋节是传统佳节,佳节自然会有诗词助兴.而提起中秋诗词,苏轼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第一时间浮上人们的心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

  • 历史治水名人——苏轼

    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一代文豪.他不仅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水利方面也颇有建树.苏轼在徐州.杭州.颍州等地任地方官时, ...

  • 苏东坡与庞安时在蕲水的故事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谪居黄州,因感风寒,不适多日.早闻蕲水(浠水)医王庞安时,遂赶往蕲水(浠水)清泉,欲请安时诊疗. 那日,苏东坡一早就到蕲水(浠水)丽文.随行友人说,城南有座姑嫂山,云淡风轻,层峦叠嶂, ...

  • 『7.19』井陉教育系统抗洪风采:微水中心学区「凝心聚力恢复重建」

    (图为崔彦平校长在岩峰学校查看灾情) (图为崔彦平校长在马村学校查看灾情) (图为长岗学校在恢复重建校园) (长岗学校毁坏的北围墙) 编者按: 7.19洪灾中,在井陉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教育系统 ...

  • [外国国情] 荷兰人怎么抗洪?及《水的未来》和《气候变化》

    --声明人:吕律(北外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多语种部德语培训教师,兼翻译编辑和写作者,笃信终身学习.我的联系方式:电话:0086-18101072751,电子邮件:lillylu0321@sina.com ...

  • 养花20年的经验告诉你,四种水绝不能用来浇花,不然容易吃大亏

    查看养花小技巧 现在各种各样的养花方法真是五花八门,今天告诉你这样做,明天又告诉你那样做,让很多的花友都无所适从,不知道到底哪种方法说得对?该用哪种方法好? 其实,养花就和养殖其它植物一样,没有什么特 ...

  • 民间俗语:“门前坟,房后水,家败人散子不归”,啥意思?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古代很大一部分人相信宿命论,认为许多事情是命中注定的,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以现代的眼光看来,宿命论根本不靠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许努力未必能成功,但不拼搏一把的话,肯定不可 ...

  • 大文豪苏东坡的魅力:一个人成就一座城

    文/晚风暮雨 诗.词.书.画皆有极高造诣的全能才子苏轼,无疑是北宋最耀眼的明星,成功的俘获了一大帮粉丝的心,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偶像",苏轼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呢?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 ...

  • 俗话说得好“门前坟,房后水,家败人散子不归”,到底几个意思?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总结了生活中的经验,久而久之,这些经验一代又一代的人口口相传,便有了俗语.俗语来自于民间,也广泛应用在人生中,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很多俗语 ...

  • 张看水浒33| 郓城虎张三,好霸气的名字

    文|张看 图片来自网络 1.知寨,其实并不是正式的官职,而是宋朝时巡检的官员.知寨分文知寨和武知寨,文知寨为正,武知寨为副.武知寨是带兵的. 2.穷酸饿醋,指的是贫穷而且迂腐的读书人.自古是:文官瞧不 ...

  • 【杏坛春秋】融合传承亮澧水 创新跨越耀新城——澧县二中打造三校融合期和文化促发展工作纪实

    融合传承亮澧水   创新跨越耀新城 --澧县二中打造三校融合期 和文化促发展工作纪实 ◎文/图   易宗明   羿大喜 津澧融城,撩开历史的时空,为区域协同发展探索崭新路径:津澧新城,架构恢弘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