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竹山堂连句》

唐大历九年(774年)三月,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在朋友潘述家的“竹山堂”中与部属李萼、陆羽、释皎然、陆士修、韦介等人聚会饮宴,席间吟诗,每人依次各作两句,相联成篇,是为《竹山堂连句》。
后传为颜氏书录,时颜氏66岁。之所以会加这“后传”两字,是因为时间过得久了,很多历史已经难以追逐,大家对于这册书本身的一些细节进行深究,产生了争议。
在故宫官方的该册书籍说明中,记载如是:“此书原装裱形式是整幅,后割裱成册,几近百衲,章法已破。颜氏楷法一般横画细,竖画粗,雄强博大,气势磅礴,楷书墨迹首推《自书告身》,清雄严谨。而此书横、竖用笔毫无变化,无粗细之别,千篇一律,拘滞平板。然而册后米友仁奉宋高宗命跋尾两行,却是绍兴御府故物,可知此册裁减最迟不晚于绍兴时,但非颜氏墨迹。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
1981年,徐无闻曾经在《文物》(1981年第6期)发表了《颜真卿楷书竹山堂连句辨伪》,他从官制、文字、书法和流传各方面论证了《竹山堂连句》不仅不是颜真卿真迹,甚至连“伪好物”都算不上。
1989年,朱关田在《西泠艺丛》1989第一期的《颜真卿书迹考辨》也发表了同样的观点。至此《竹山堂连句》非真迹算是定论了。
但启功先生则不认同此观点,他根据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关于唐宋人把颜真卿摩崖书法用黄绢钩摹为屏风的记载,判断《竹山堂连句》也属于同样的性质,不能简单斥为臆造。
现在的书友小伙伴们也对该册中字的写法、颜真卿本人当时的心境等等多做分析,说法不一。
放大:
颜真卿《竹山堂连句》又名《竹山潘氏堂联句》,册,唐,传为颜真卿66岁时所书,绢本,楷书,15开,各开纵28.2厘米、横13.7厘米不等,墨迹本,原迹早佚,传世者为唐人临本,原装裱形式是整幅,后来割裱成册。
鉴藏印有宋“绍兴”、“御府之印”、“缉熙敬之”及明王世懋,清梁清标、安岐,近代叶恭绰,现代张珩等诸家鉴藏印,比《自书告身》还要显得流传有绪。首开前裱边有楷书题签“颜鲁公竹山连句诗帖,上上品”一行。后纸有宋米友仁,清姚鼐、铁保三段题跋。北宋《宣和书谱》以来的各种著录多有记载。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