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人居稠密不造坟,贼风扫穴不葬人”,是啥意思?

前几天,李大哥的父亲因病故去了,在给父亲选择墓地的时候,李大哥与自己的弟弟起了争执。由于现在的土地大多都承包给了个人,找一块坟地非常不容易,因此,李大哥的弟弟想把自己的父亲埋葬在自家位于两山之间的承包地内,但李大哥就是不同意。李大哥认为:弟弟家的承包地位于两山之间的山凹内,是不适合埋葬自己的父亲的。至于说为什么不适合埋葬自己的父亲,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他总感觉弟弟的那块承包地埋葬父亲不合适。

由于李大哥说不出弟弟的那块承包地为什么不能够埋葬自己的父亲,因此,弟弟仍然坚持要将自己的父亲埋葬在自家的承包地里。李大哥一看阻止不了自己的弟弟,便赶快去找来了老队长。老队长来了以后对李大哥的弟弟说:你家的那块承包地,是的确不适合埋葬你的父亲的。因为咱们农村有这么一句俗语------“人居稠密不造坟,贼风扫穴不葬人”。你家的那块承包地属于“贼风扫穴”之地,怎么适合将你的父亲埋葬在你家的承包地里呢?

“什么?咱们农村还有这么一句俗语吗?这句俗语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家的那块承包地怎么就成了'贼风扫穴’之地呢?”李大哥的弟弟疑惑地问。

老队长回答道:在咱们农村,的确是有这么一句俗语。至于说你不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我可以给你絮叨絮叨,等我絮叨完这句俗语后,你就知道你家的承包地为啥会是'贼风扫穴’之地了呢!

紧接着,老队长开始给李大哥的弟弟讲解起这句俗语来了。老队长说:

一、人居稠密不造坟

什么叫“人居稠密”?所谓的“人居稠密”就是指人口居住比较稠密的地方,比如,咱们村子中间就是人口居住比较稠密的地方。

那么,“人居稠密”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够造坟呢?

“安息”一词你一定听说过。原本,“安息”是古代位于伊朗高原的一个文明古国的国名,这个国家建于公元前247年,开国君主为阿尔撒息,阿尔撒息将自己的国家称为“安息国”。后来,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将“安息”一词用到了文学作品当中,比如,在《诗·小雅·小明》中就有:“嗟尔君子,无恒安息。”这句话;而在《汉书·翟义传》中也有:“予承明诏,奉社稷之任,持大宗之重,养六尺之托,受天下之寄,战战兢兢,不敢安息。”这句话。自此以后,“安息”一词便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开来。

不过,“安息”一词的最早含义为“安静的休息或歇息”,后来,人们将“安息”一词多用于对死者的悼慰。当某个人死亡之后,人们便会说:XXX,安息吧!

其实,“安息”一词用在对死者的悼慰上是非常准确的。原则上来讲,一个人活着的时候都会操劳各种事物,非常劳累,死亡了以后就需要静静地“休息”了,是不应该被嘈杂的人声所打扰的。然而,一旦将死者埋葬在“人居稠密”之地,恐怕死者就很难静静地“休息”了。为了能够使死者在死后能够静静地“休息”,人们在选择墓地时是不会选择人声嘈杂的“人居稠密”之地的。

二、贼风扫穴不葬人

什么叫“贼风扫穴”?其实,你家的承包地就属于“贼风扫穴”之地?那么,为什么说你家的承包地就属于“贼风扫穴”之地呢?

其实,很简单。你自己想一想,你家的承包地位于两座山头之间的凹处,两座山头之间容易形成一个“风道”,当风从“风道”通过之后,是不是显得很急也很凉呢?这种很急也很凉的风就被称为“贼风”。

那么,有“贼风”吹过的地块为啥不适合葬人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从情感上来讲,谁也不愿意让自己亲人的遗骸天天被风吹着,从而使自己亲人的亡灵不得安宁。

以上所言,就是这句俗语的大概意思了。

李大哥的弟弟听老队长解释完这句俗语后也觉得有道理。于是,他不再坚持将自己的父亲埋葬在自家的承包地里了。他打算与李大哥一起找别人好好说说,以便将自己的父亲葬在别人的承包地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