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规律,其实最底层的东西是相通的
一、应该学什么?
你最近几个月买了什么样的书?
为什么要买那些书?
你参加过的在线学习都是从哪里得知的?
好书还有很多,你仅仅因为好而选择一本书吗?
你知道自己需要吗?
仔细想想,也许还有很多书是我更需要但还不知道的呢!
如何避免逛街式学习,在“学什么”的课题选择上能否实现“自我导向”?
应该学什么?其实最底层的东西是相通的。
对职场来说,最需要学的就是最底层的那套东西。
我总结的东西,就其核心知识而言,没有一条是我原创的,基本都是来自我读过的书。把这些书全部买来也就几百元,而它们给我创造的价值是几万元。我的价值到底是几百元,还是几万元?
二、这个世界是有规律的
对一切他人看来了解的现象追问一句“为什么”,并不断延伸下去,坚持追问,这是物理的思维逻辑。
比如牛顿,从“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一直追问、思考,直到把问题升级为“月亮是怎么绕着地球转的”,遂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伟大的物理学家总是在不断追问本质,并在现象和本质之间不断折返。
我做销售时,会不断思考“客户到底为什么要买你的东西?”所以让我去给新员工培训销售技能,我会在具体的话术和销售理论之间、客户表现和心理动机之间不断折返。转行最需要的不是及时止损的果断和重新来过的勇气,而是对核心能力的识别和转移。
你做客服时,培养出服务意识和主动倾听的能力了吗?
你做报价审核的时候,面对内部客户,他们会说你比同事更理解他们吗?
你做报价审核时,培养出组织计划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吗?
当你转到行政部的时候,在为内部客户解决问题时,有刻意超越他们吗?
这些就是最底层的东西,是你的职场核心能力。
它是一组特别的知识体系。
三、隔行并不见得就如同隔山
每个岗位都需要核心能力,只是配比不同;核心能力对每个人都重要,只是有人认识不到。所以,避免逛街式学习,实现“自我导向”的关键是:识别自己的核心能力,找到与目标岗位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课题,再用主动学习的方式强化自己相应的核心能力。变中求不变。
如果你要换工作,不要太在乎从前的工作职位,去尽力发掘自己拥有的能力,然后将这些能力组合成新的形式,找出可以运用这些能力的工作。

比如,有一个半辈子都在哥伦比亚广告公司做节目制作的人,他每天要看几个小时的资料和影像,并将数小时的采访资料剪辑成一段28分40秒的节目。为确保内容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并让他们愿意看下去,这个人培养出一种能力,能够把各种资料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以最能吸引观众的方式讲述出来。其实很多行业都需要这种能力。
后来这个人转行了,并聪明地把这种能力用在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领域——辅导企业IPO(公开募股)路演的演讲。这个人就是著名演讲大师杰瑞·魏斯曼。
所以,隔行并不见得就如同隔山,只要你找到其中最深层的、不变的东西——职场核心能力(Key Competencies,简称KC)。



四、核心能力是不变的
不同工作需要的通用能力总结为3类:对信息、对人和对事物。
与工作相关的能力可以归入7类核心能力,分别是:
·沟通表达的能力;
·信息处理的能力;
·运用科技的能力;
·计划组织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合作的能力;
·数学概念的能力。
无论时代变化多快,岗位变动多频繁,职场人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是不变的。只要把握住不变的核心能力,就不用担心被时代淘汰。这个世界变化快,又何必弄明白。“内力”练好了,大可不必追赶时代,时代的浪潮会围绕着真正有能力的人转。

如果你很清楚该强化哪里,那就去规划相应的学习。如果你不是很清楚,千万不要逛街式学习,最好核查自己的能力,看哪方面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