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ME :苯并恶嗪类对玉米根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相关推荐
-
植物代谢产物在菌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Exometabolome)
大多数代谢组学方法都集中在细胞内部发生的内容 .同样重要的是细胞的生化反应及其对其他细胞及其环境的影响.exometabolome:外代谢组学作为一种获得丰富表型数据的可靠方法而广受欢迎,并已用于生物 ...
-
科研|ENVIRON SCI TECHNOL:AgNPs能够改变未种植以及种植黄瓜的土壤微生物和代谢物(国人佳作)
编译:Peragh,编辑:谢衣.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纳米银是应用最广泛的工程纳米材料之一,但纳米银的意外释放可能导致纳米银颗粒在土壤中积累,最终会对环境构成未知的风险.因此了解纳 ...
-
mSystems:华南农大揭示水稻SST基因调控根际微生物协同耐盐机制
水稻SST基因通过土壤代谢物调控根际微生物协同耐盐机制 Rice SST variation shapes the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y, conferrin ...
-
科研 | J. Hazard. Mater.: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组和代谢组学揭示生物炭与植物根系结合改善细菌对PAH胁迫的适应性
编译:王艳林,编辑:小白.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多环芳烃(PAH)是农田中最普遍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负面影响土壤微生物组功能,例如碳和养分循环以及能量代谢.PAH对土壤生态环境 ...
-
【医伴旅】注意!细菌和真菌可能会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
来源:网络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癌症,通常发生于口腔.鼻腔和喉咙的粘膜. 2018年,全球约有89万新发HNSCC病例和45万死亡病例.吸烟.饮酒过量和人乳头瘤病毒( ...
-
Microbiome | 玉米合成苯并恶嗪类化合物对宿主相关微生物群的影响
丹麦学者Inge S. Fomsgaard 和Mogens Nicolaisen等人于2019年4月11日在<Microbiome>上发表题目为<Maize synthesized ...
-
Plant J|吲哚-3-甘油磷酸合酶是玉米中色氨酸,吲哚和苯并恶嗪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分支点
玉米(Zea mays)基因组编码三种吲哚-3-甘油磷酸合成酶(IGPS1.2和3),它们催化1(2-羧基苯基氨基)-1-脱氧核糖-5-磷酸转化为吲哚-3-甘油磷酸.另外三种玉米酶(BX1,无苯并恶嗪 ...
-
【LorMe周刊】玉米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守门人——BXs(苯并恶唑嗪酮类化合物)
作者:曹文慧,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根际资源与微生物互作 周刊主要展示LorMe团队成员优秀周报,每周定期为您奉上学术盛宴!本期周刊介绍玉米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苯并恶唑嗪酮类化合物(BX)对 ...
-
【有机】长沙理工大学罗维纬与北德州大学王鸿团队:钪催化偶氮环丙烷与醌的[3+3]环化反应构建苯并恶二嗪
导语 杂环化合物在生物活性分子.天然产物以及药物分子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科研工作者们在合成具有单个杂原子的环状化合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通过简单的一步操作合成含有两 ...
-
第一节 苯二氮卓类
苯二氮草类( benzodiazepine)药物的基本结构相似临床常用的有20余种.各药的作用基本相似,但不同的衍生物之间,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则各有侧重(表4-1).现以地 西泮为代表进行 ...
-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镇静催眠作用和在精神科的应用)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镇静催眠作用和在精神科的应用)
-
苯二氮平类药物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吗?
苯二氮平类药物是一种需要医生处方的精神科药物.此类药物是近40年来发展起来的,最早的苯二氮平类药物是1960年用于临床的氯氮䓬,此后人们开发出了副作用更小,在体内更稳定的苯二氮平类新药,其中的地西泮又 ...
-
研究小萃:站立或步行代替久坐30分钟即可产生大幅获益;锻炼与软骨质量;苯二氮平类药物≠死亡?
苯二氮平类药物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吗? 哈佛医学院附属布里格姆妇女医院的Elisabetta Patorno等人评价了使用和不使用苯二氮平类药物相关的成年人全因死亡风险.这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在超过 ...
-
敲警钟!抗抑郁药和苯二氮卓类同时使用 骨折风险大增
抗抑郁药和苯二氮卓类药物是一对常见CP.此外,二者同气相求,均与骨折风险相关.那么,这对CP联手,骨折风险是不是也联手?2021年7月,韩国学者发表在<Bone>的一项自身对照病例系列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