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有望 (长篇连载)二卷 画遗像 3
陆本茂说:“老爷子向来体质很好,不感冒,甚至不拉肚子,极少吃药,从没有打过针,可是一旦病了就坏事,像山倒了似的。”“破罐子熬过柏木筲,我爹正相反,他从来就病怏怏的,得了肺痨。他年轻时吐过一次血,我六岁,爹又吐血,病倒了,差一点就完了。”肖承均说。“是,是,我第二次吐血,承均已经记事了。差一点就死了”。在肖承均的记忆中,爹不曾年轻过,当然也没有衰老的印象,他总是咳嗽,吐痰,就是今天也是这样。小时候,吃饭爹单独一双筷子一只碗,那筷子和碗娘绝不让孩子们碰一下。 那场大病居然慢慢好了,竟熬过了好多似乎身强力壮的人。
相比茉莉花茶的浓香,茶杯中的绿茶是一种清香散出来,有点新奇陌生,肖承均来不及品这新茶,开始做着画像前准备。“喝杯茶再画不迟啊。”陆本茂客气一下。“动手吧,这一会儿大爷还算清醒。”肖承均说着,坐在小饭桌边拿起画板,拿出卡纸,用两个铁夹子夹好,又用几片棉纸,捻成粗细不等的捻子,把橡皮沿着对角线切成两块,捻子的尖和橡皮块的尖角都是为了擦出边缘轮廓或皱纹、头发、胡子等细节的,棉花团是为了碾碎了擦出均匀细致的明暗层次。
病人坐不起来,陆本茂早就拿定主意,他招呼肖明山把被子拿来垫到枕头上,斜着依着床头,撸着病人往上面靠,形成一个30到40度角。再把那把圈椅子垫上了一块木板,放到床尾对着病人,椅子上放上了一个方杌子,很像高空作业,让肖承均坐上去俯视着病人,病人仰视着肖承均,正好面面相对能完成写生。陆先生已经不大能说话,他知道这是在为他准备后事,看他的喉结在两条松皱间上下攒动,也许是说不出话来了。斑白的稀疏的头发,多皱的额头,眉毛不再如剑出鞘一样扬着,他嘴角微微翘起,嘴角的八字皱纹更深了,眼睛里充满他秉性与生平中少有的喜悦与和善。
肖承均俯视着这张脸,有一种紧迫的使命感,他熟知人体结构和比例,他用炭笔迅速画出脸型特点、五官位置,抓住了五官的特点,完成构图就立刻能看出几分像来。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深入。对于行外的人,一根头发一道皱纹画逼真了很神秘,其实懂行的人觉得很简单,就是,无论多么微小的局部,都有暗灰亮三个层次。
形象已经基本画完,还有两个难题需要处理,一是病人是全裸着,只盖着混纺橙色的单子,裸露着双肩,画像需要添加衣服、衣领、衣扣,二是病人正裸视着最后的时光,他本来是戴眼镜的。肖明山陆从铁床的角落帮着找出了他的眼镜,让肖承均比着画上,至于衣服,领子和扣子,就只能靠想象了。传统的画像,老头儿喜欢瓜皮帽、高圆领和布纽扣,公社时期老人画像一直坚持高圆领、布纽扣。陆本茂说:“老爷子一直喜欢中山装,就画中山装吧。”
肖承均用了半天时间,一个苍老枯瘦但是挺立的形象终于完成了,像中浓缩着人生的沧桑,苦难挨着辉煌,生紧邻着死亡,开幕连着谢幕,转瞬就是百年。画像这种手工艺正可以留住人生一瞬,让一瞬成为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