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仿治:借得西湖一角

去扬州,主要目的就是一探瘦西湖美景。
据说瘦西湖原是扬州城外的护城河,明清时期,许多富甲天下的盐业巨子在沿河两岸重金营造水上园林。乾隆极盛时期沿湖有“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览胜”“白塔晴云”等二十四景,被誉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当时,诗人汪沆赞曰:“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后这里遂被人们称作“瘦西湖”。这里湖面瘦长,蜿蜒曲折,原先十多家的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有这样的名气,怎能不来看望她? 
果然,还在园门外,就觉瘦西湖名不虚传。远远望去,一片粼粼清水,两边是如烟如翠的绿岸,岸边还泊着好几艘彩色游船。水中间又有一个小洲,也是树木葱茏。绿树和画船倒映在清水中,水上景和水中影又全弥漫在烟雾中,人们常说“风景如画”,眼前单是从园外看园内,就分明是一幅无比美丽的水彩画。
进到园中,就是来到了画中。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画中人》,而现在,我们就是实实在在的画中人。我们的四边全是画,无论你站在哪一个地方,都可以找到一个极美的背景来拍照。站在右面的水边,岸这边的垂柳和岸那边的画船就成了你的烘托物;站在花前,各色的郁金香又成了你的铺垫;小处着墨,一枝碧桃就让画面生辉;大处落笔,此岸的灌木鲜花、洲边的密林水草与彼岸的疏树水榭又浑然构成了一个和谐整体。有同伴提出坐游船观赏,我不同意:坐船去,等于失去了自由,因为船在水中行,总不能由着你想停就停、想走就走、想看仔细可以转一圈、想多看一回还可以往回走呀!这简直就是走马观花。打个比方,步行完全是身临画境,而坐船则是与画来了个擦肩而过。
顺着一条石径往前去,眼前的景果然是坐船所看不到的。这条石径,简单地说是林中的小路,可是,如果你细细品味,又哪里是如此简单呢?你看,路两边披着柔情的书带草,穿插在书带草之间的,是粉红或金黄或紫色的小草花。再往两边去,则疏密相间地杂植着棕榈、碧桃、垂柳等各种树木,高矮曲直,错落有致。一座小石桥边,是几块造型奇特的太湖石。小路折进了树荫深处,眼看没路了,让人猜测着在那山重水复处,不知又会有怎样的柳暗花明。
不知不觉地,发现这湖水由我们的右边变为在左边了。烟柳环绕的水面上,正有一条彩船往一座三孔石桥驶去;再向前,眼前出现一个小水塘,塘那边是一带浓密的树墙,树墙后面露出了黑瓦白墙的一角房舍,隔塘望去,宛然是《红楼梦》中的稻香村。一路过去,无非是水、树、花、石、桥、轩、亭、阁,但它们都安排得恰到好处,各有各的惊艳,各有各的神韵,相互间绝不雷同。课堂上曾跟学生说到过写游记的一个方法叫“移步换景”,现在我真的是移一步就换一个景了,而真要写出此时此景,我又怎么写得了万分之一?我唯一可做的,就是不断按动快门,努力把眼前的胜景装进我的相机中去。
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是我最想看的地方。早在十几岁时,我就在父亲的一只陶瓷笔筒上知道了这座桥。那笔筒上刻有“玉人何处教吹箫”一句,我问父亲这话是谁说的,父亲就吟出了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句。后来,在教学中,又遇到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无声胜有声,更使这桥对我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吸引力。现在我终于来到了它的面前,免不得上桥又下桥,走了好几遍。这二十四桥为玉带状拱桥,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围以二十四根玉石栏杆,桥的两头都是二十四级台阶。我想,一定是因为那么多的“二十四”,才有了这个桥名吧,但也有可能是因为有这个桥名,后人才让桥有了这么多的“二十四”。因为,旧桥早已毁于明代,眼前的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的。不过,不管桥名怎么来,今日我总算亲睹了它了。
园中的几处建筑物内,往往会有楹联,我细看了其中几副——“院含白塔五亭湖光美景,门对蜀冈翠障山色风姿”、“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江波蘸绿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问平泉草木;湖山信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千重碧树笼青苑,一桁青山倒碧峰”、“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这几联都从总体上写出了瘦西湖无与伦比的美,而另一些,如“叠石通溪水,当轩暗绿筠”、“风生碧涧鱼龙跃,月照青山松柏香”、“绿印苔痕留鹤篆,红流花韵爱莺簧”、“山月映石室,春星带草堂”、“以少胜多,瑶草琪花荣四季;即小观大,方丈蓬莱见一斑”、“四围积奇石几层,月色夹空,如窥古涧;其地有高松百尺,绿荫翳日,时到异人”等,又分别写出了各个景点特有的奇景,令没到过这里的人读来也如临其境。有趣的是,这园内的楹联,各有不同字体,有时也让人看不懂。如关帝殿内有一副对联“义感长春好指青山开画境,威闻武圣真凭赤胆薄云天”,我是认了好久,才把它认全了。
临离开时,有朋友问我,瘦西湖比之杭州的西湖,感觉如何?我说,杭州的西湖,是一个极大的园林,正如东坡所描写的,“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颇有大气势;而扬州的瘦西湖,则是把许多个秀丽的园林合在了一起,所以就显得精致,玲珑,让人玩味无穷。如果说西湖只要坐在某一处便可细细品味整体,使人心旷神怡,那么,瘦西湖却是要慢慢走动,沉浸其中,才能赏心悦目。两者各有千秋,又怎能比出优劣?两处的美丽,都是看不完说不尽,只有以后多找机会再去品尝。
5
作者简介:张仿治,1949年出生,浙江省作协会员,中学高级教师,宁波市首批学科骨干。已退休。因所学是中文专业,退休后寻思,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动笔写点东西以自娱。于是近几年陆续在报刊发些小说、散文,并出版有散文集《一个榫头一个眼》、《米饭为什么这样香》、《悠然见菜蕻》。

(0)

相关推荐

  • 扬州廋西湖

    扬州瘦西湖名扬天下,与一首诗关系很大,"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朝诗仙李白的这首名诗,几乎在我脑海里回荡了几十年. 沿着小石路而上,两旁 ...

  • 每日题诗(447)二十四桥明月下,白衣倒影水中清

    往期活动 每日题诗(98)世外秋风催叶落,殿前空竹淡青痕 每日题诗(97)羽翼黄纱随蝶舞,小园又是秋风聚 每日题诗(96)乱发憔容衣便装,家庭单位两头忙 每日题诗(95)一腔热血洗金瓯,十万旌旗战锦州 ...

  • 赏花之旅(一)瘦西湖岸景如画

    衷心赞美 关注 赏花之旅(一)瘦西湖岸景如画 昨天 阅读293 瘦西湖很美,美在她的小巧.清秀.娇艳.时逢烟花三月,湖岸花红柳绿,春意盎然. 第一次知道琼花,便有许多的故事接踵而来.传说隋炀帝开挖大运 ...

  • 大观园“折带朱栏板桥”的桥名

    关键词 折带 曹雪芹 河南 云彩灯 乾隆 古典文学 红楼梦版本 吕材桢 "折带朱栏板桥"(第17-18回)连接柳堤与翠樾埭,跨在沁 芳溪之上,把柳堤与翠樾埭连在一起.    柳堤呈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让人羡慕也是福

    让人羡慕也是福 那天回学校,走进教研组办公室,一位正在改作业的同事抬头说:"真羡慕你啊,退休的人,可以不必工作了!我们哪一天能像你一样就好了!"他这一羡慕,让我想起头一天远在杭州的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梦回屋弄

    一队扛锄头的种田人从"火耙畈"收工回来,我也在其中.走啊走啊,过了众家河头,走向那条两边都是"乱石墙"和"瓦爿墙"的屋弄.到了北头第一个门, ...

  • 【实力出场】| 张仿治作品:春花谣

    经过一个冬天严寒霜雪的蕴育,当春风吹来的时候,春花作物也和紫云英一样,蓬蓬勃勃地往上长了.当时国家号召"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呢,为了多收获些粮食,又因农民自用食油的需要,头年秋收后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教我如何不爱她

    我家小院子里种了不少花草,自以为是"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朋友闻讯,就特来欣赏.可他看了一转,却连连摇头,大有不屑一顾之意:你怎么会喜欢上这么一些破东西? 听他这一说,我便有些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耘之韵

    耘之韵 Huo Xing Ji Hua 河岸边,丝丝缕缕的绿柳垂到了水面,农家小院里,石榴花正红艳似火."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刚刚会飞的雏燕,跟着妈妈去学捉虫子了!阳光明媚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春苗曲

    当"处处闻啼鸟"的季节到来之时,大河两岸的原野上,树儿醒了,草儿醒了,蛙儿蛇儿也醒了.这时,勤劳的种田人知道,沉睡在仓库之中的"秧子谷"也该醒了.生产队里的老农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却看蚕妇泪何在

    却看蚕妇泪何在 --重读张俞<蚕妇> 张仿治 这是在六十年前读小学时已经会背的一首宋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当时老师解释说,诗里写的是一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旅途偶感

    旅途偶感 那次与一群老同学去贵州,将游万峰林时,我的心里忽然格登了一下:这个地方我十几年前来过的.记得那次,我们坐电瓶车到了观景台,正东指西点,大呼小叫,被这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吸引,却发觉有人在拉我袖子 ...

  • 【桃李芬芳】| 兰亭榕榕作品:我的老师张仿治

    作者简介:张仿治,1949年出生,浙江省作协会员,中学高级教师,宁波市首批学科骨干.已退休.因所学是中文专业,退休后寻思,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动笔写点东西以自娱.于是近几年陆续在报刊发些小说.散文,并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