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昂《梅花诗》
相关推荐
-
刘洪彪:书法,我们已超越古人!孙晓云:伪命题!该重读赵子昂了
书法的创新,历代都是先根植传统,再进行创新,王羲之学了钟繇,唐人学习晋人,宋人学晋唐,然后融入自己的领悟和特色,而自成一家. 书法,除了书写,更重要的是法度,法度从何而来,自然是从传统而来,脱离传统的 ...
-
国展评委:书法,是纯线条的艺术!对此,你...
国展评委:书法,是纯线条的艺术!对此,你怎么看 最近某个书坛名家(国展评委),在短视频讲座中,说书法是"纯线条的艺术",应该摒弃实用性!实在不敢苟同. 书法,是汉字独有的艺术,如果 ...
-
书法搞写意还是学古人?他给出最好的答案
如果某个行业,没有创新,就意味着迷失或者颓废.无论是中书协,还是国展,很多书法家名家,大声疾呼:书法,再不创新,就没有出路! 然而,创新的方向在哪里?是学西方,走写意派的创新,还是重新学习古人,成为争 ...
-
当代唯一超过古人的书法家,其字有魏晋遗风,是真正的书坛泰斗!
当代有一位"刘姓"书法家,曾经在一次访谈当中说过"当代书法已经全面超越了古人",此言一出,引发了书坛的热议. 那么当代书法真的超越了古人了么? 客观来讲,书法当 ...
-
真正“雅俗共赏”的行书,笔势纵横、潇洒畅快,这才是真正好书法
书法不单是写字,更是一门艺术,作为草书,往往是曲高和寡,逐步成为少数人的艺术,而楷书,则符合大部分人审美,成为大众艺术! 关于向古人学习,当今书协有两种声音: 在国展评委刘洪彪先生看来:书法,已经超越 ...
-
赵孟頫行书《梅花诗》
历史上,曾经也为书法如何创新,也出现迷失! 以苏轼为主的宋代文人们,不再拘泥于唐人森严的法度之中,推崇尚意来对抗尚法,主张自生新意,不践古人,把书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然而,到了南宋,这种一味追 ...
-
莫把面具当面目
启功 仿米家山水 以何种面目示人,可能是最让古今中外艺术家们"纠结"的问题了. 为艺而能成"家"者,自然要有属于自己的面目.一部艺术史,实际上就是由一张张不同 ...
-
赵子昂的《梅花诗》
美国哈佛大学流出一件赵孟頫真迹,字字如神仙舞蹈,妙不可言! 我们纵观中国书法史上的书法家,绝大部分都是天才,这不得不说学习艺术,天分很重要. 从蔡邕到钟繇,从"二王"到羊欣.王僧虔 ...
-
赵秀敏步韵高启梅花诗
赵秀敏 步高启梅花诗九首 雪 步高启梅花诗九首其一 纷纷洒落满楼台,疑是天阶青女栽. 朝拟卿云因爱赠,夕怜鬓发染霜来. 飞花久冷应呵手,裹素轻抛漫覆苔. 咏絮风华人最记,平生只共岁寒开. 其一 高启 ...
-
唐伯虎的书法《落花诗册》是集赵子昂、米芾、李邕、颜真卿的之长,而融会贯通的集大成者,意蕴深厚,其审美也颇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是一件学习书法的绝佳法帖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珍贵的文物曾经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流向了海外,在书法领域也是如此,据不完全统计,在历代传世的经典书法作品当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书法真迹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曾经有 ...
-
中书协杰出书法家胡铁军,精品行楷新作欣赏,结字有赵子昂之风韵
前言: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 谢! 书法在历史的进程中一直都是扮演汉字的美化系统,历代的书法家就是这个美化系统的程序研究员.他们把最好的书法 ...
-
北大历史教授赵冬梅:好制度被玩坏,是历史倒退的开始
制度如何影响人的命运?人在制度中如何自处?人如何改造制度? <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以下简称<法度与人心>)由制度史.文化史.史学著作精读三部分构成,是北京大学 ...
-
赵子昂行书《梅花诗》欣赏
800年前,有一位书法大师,他的天分不输王羲之,他的书法学习资源也是无人能及,他的勤勉程度,更是令世人惊叹,他的博涉,他的多才,他的影响力,也堪称后无来者. 大书法家冯班曾经这样评价他: 其更用法,而 ...
-
赵子昂的书法原来这么美!抄了一首苏东坡的诗,成了千古名作
历朝历代的书法史上,总会有那么一两位扛鼎大才,如东晋王羲之.唐代柳公权.颜真卿以及欧阳询,那么要说元朝时期,书坛扛鼎之人,非赵子昂莫属了. 赵子昂一身才气,他出身赵宋皇族,祖上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他 ...
-
赵子昂与董其昌,六十岁时各写了一卷小楷,你认为谁更胜出一筹
赵子昂是元代书坛的一哥,他提出的复古思潮影响了整个元代,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时期的书法,竟然在赵子昂的带动下能够如此重视书法的复古,推崇魏晋.因为要知道,即使是在大宋文化如此繁茂的时期,也被认 ...
-
外国人不会欣赏书法?为啥赵子昂这幅作品,成为哈佛大学镇馆之宝
书法,是我国最传统的艺术,包括日韩两国深受影响,汉文化已经开始风靡全球,很多外国人,在学习汉文化的同时,也拿去毛笔练书法,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艺术家是有国界的,而艺术是无国界的,包括在法国.英国. ...